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30|回复: 0

哲学家冯友兰写给毛泽东的五首诗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4 1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强强 于 2010-5-24 18:06 编辑

哲学家冯友兰写给毛泽东的五首诗词

      冯友兰先生是我的南阳老乡,是一个哲学家,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自己不同的生存环境,给毛主席写了五首诗词。前三首,毛主席看到了,后两首是哀悼诗,毛主席没有看到。一个哲学家,为了自己的稻粱谋,为了自己生活的体面一些或是走出困境,写的诗词自然是应景之作和敷衍趋势之作。从他的诗词里,可以看到哲学家的生存状态和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路程。

      第一首写于1962年4月15日下午。全国政协大会闭幕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中央的领导同志接见所有的政协委员。冯友兰作为委员之一,自然也受到了接见。接见之后,就是照相。中国人有一个十分美好的传统,让学术贡献大的或者是资格老的委员站在领导的后边那排,有的甚至和领导一起坐在前排。冯友兰由于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和对于儒学的精深研究和当时的地位,又自然而然的站在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后面。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和冯友兰寒暄了几句,并谈起了有关哲学的问题和身体的问题。中国的哲学家、学问家、作家都是喜欢激动的群体,都是见了好脸色就得意忘形的群体,冯友兰也是如此。
      散会之后,冯友兰出现了十分良好的自我感觉,特别是有了朋友一见如故的感觉。这个时候,哲学家还原了诗人的面目,似乎不赋诗一首就不能表达自己澎湃的心情。立即伏案挥笔,赋诗一首,表达对见到毛主席的激动和感动。
  

怀仁堂后百花香,
浩荡春风感众芳。
旧史新编劳询问,
发言短语谢平章。
 

一门亲属传佳话,
两派史论待衡量。
不向尊前悲老大,
愿随日月得余光。


      毛主席见到这首诗后的心情,没有历史记载。但是诗里,却记载了哲学家冯友兰的心路历程和谦卑的心态。

      第二首写于1968年12月2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冯友兰就受到了一个哲学家本来不应该受到的侮辱和欺凌,两年半之后的1968年11月8日,冯友兰被突然释放回家。尽管受尽侮辱,但总算是回家了。冯友兰听说别人回家后,给毛主席写了感谢信,冯友兰也给毛泽东写了感谢信,并且在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的当天,填写了一首《蝶恋花•韶山颂》,和感谢信一并交给毛主席。
  

红日当空耀奇彩,
照遍全球,
开创新时代。
五洲万国祝寿恺,
长领革命向前迈。
  

辜负期望十九栽,
反 动路线,
罪行深如海。
承蒙教育今又再,
追随正路永不怠。
  

      第三首写于1971年6月5日。1968年12月26日,冯友兰写给毛主席的信和词,毛主席都收到了,没有立即予以回复。过了半年时间,1971年6月5日,毛主席委托文革红人谢静宜看望冯友兰。转告冯友兰他给毛主席写的信和词都收到了,并给冯友兰先生带来了毛主席的问候。冯友兰先生又一次被感动了,再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感谢信,并附上当着谢静宜的面写的一首诗,委托谢静宜转交给毛主席。这首诗是无疑是一封表态书,表达了冯友兰当时的心迹。
  

善救物者无弃物,
善救人者无弃人。
为有东风着力勤,
朽株也要绿成阴。

      由于众说周知的原因,冯友兰在1973年之后,无奈之中,或者说在一个知识分子为了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或者说在一个知识分子不可违抗的潮流冲击下,冯友兰充当了批林批孔的急先锋。一个儒学家批判孔子,反映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极端分裂和恐惧心理。接着,冯友兰成为梁效写作班子的首席哲学家和批判家,写作了充满火药味的批判文章,为四人帮兜售自己的货色,起到了制造者和推销员的作用,干了一个学者所不齿的勾当。假若说冯友兰在批林批孔中显露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力,那么在成为梁效首席成员又极端卖力的的时候,就有一些卖身投靠的嫌疑了。哲学家人格就显得卑琐和低劣了。

  第四首写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当天因病逝世了,不仅是冯友兰这样和毛主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哲学家,就是乡村的农夫,都一起哀悼和忧伤,落泪和祭奠。回忆往事,如风如梦。夜晚来临,心潮难平,折腾了几年的冯友兰,感到疲倦了,作了一首悲壮的挽诗,来哀悼影响他后半生的毛泽东主席:
  

       神州悲痛极,亿兆失尊亲。
  一手振华夏,百年扶昆仑。
  不忘春风教,长怀化雨恩。
  犹有鸿文在,灿烂照征尘。
  

      第五首写于9月18日。下午,毛泽东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斯人已逝,举国同悲,高山仰止,苍天落泪。哲学家冯友兰又作了一首挽诗,哀悼毛主席的灵魂:
  

      纪念碑前众如林,无声哀于动地音。
  城楼华表依然在,不见当年带路人。
  

      之后,冯友兰先生的处境江河日下,从座上宾被定为四人帮的势力,审查来审查去,好不狼狈。正如他的夫人说他在文革后期表现的那样---天要亮了,尿了一炕。
      我们作为后来者,肯定达不到冯友兰的高度。就像斯大林说的那样:“鹰有时飞得跟鸡一样低,但是鸡却永远不会飞得和鹰一样高”。我们作为后来者,尽管是一群飞不高的公鸡,达不到鹰的高度,但是冯友兰先生作为一个哲学家,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们可以对他和他的时代说:冯先生可能飞得更高一些,由于种种因素,他还没有飞到他应该飞到的高度。这里边有时代的因素,有政治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个知识分子人格的因素。最应该成为中国海德格尔的冯友兰,结果没有达到海德格尔的高度,不能说不是冯友兰先生的遗憾,中国哲学的遗憾。
今天,我们读过冯友兰先生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五首诗词,内心感到了什么?

来源: 一地秋白的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20237.html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20:10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