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88|回复: 1

南漳县“民间文化遗产廊道”之旅--冯氏‘逻围’墓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6 19: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强强 于 2010-5-26 19:28 编辑

    来源:《襄樊日报-汉江传媒网》  
    特约通讯员 郭世桥 记者 李无垠


  前不久,在我市南漳县境内发现一条聚集有大量古民居、古山寨、古墓葬等文物古迹的民间文化遗产廊道的消息,通过新华社传遍了大江南北,轰动华夏内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条吸引了众人目光的文化遗产廊道到底是什么样?日前,记者跟随南漳县文物普查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探访。

  古山寨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爬行,在文物普查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了一座位于东巩镇陆坪村的古山寨——春秋寨。春秋寨长约1100米,宽30米,结构为线型,建于山脊之上,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是一道断崖。站在断崖处眺望,只见对面的山体如刀削一般,甚是险峻。对面山崖之上,还有2个洞窟,与蜿蜒曲折的栈道相连接。原来,那些洞窟也是山寨的一种,叫做洞寨,和春秋寨互为呼应。
古山寨1.jpg


古山寨2.jpg


  春秋寨共计有大小石屋 153间,其中大的石屋有40多平方米,小的不到10平方米。这些石屋都由石板砌成,偶尔露出一些残缺的木片,已腐朽。随行的文物普查人员介绍说,根据周围的地质构造,可推断出这些石屋在修建时是就地取材,既坚固、又方便。“在这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对春秋寨的起源、修建者作了详细调查。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山寨为清代邓家的邓九公所修,后来我们在当地找到邓家三位后人,听他们讲述了当时修建山寨时的详细情况,并收录了邓家族谱和墓碑。”南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庹先沮对记者说。
古山寨3.jpg


  庹先沮告诉记者,南漳古山寨大都是明清时期为防匪患,由官府或当地豪绅等组织修建,大大小小共有500多处,此次文物普查收录了300多处,多集中在东巩、巡检、肖堰、板桥、薛坪等镇,其中东巩、肖堰镇的山寨最多,都在70座以上。这些山寨在发现时大多杂草丛生,位于人迹罕至之地,地方史志鲜有记载,当地老百姓也说不清其来历和用途。其中,被专家称为“华夏第一大山寨”的东巩卧牛山寨,周长2500多米,面积相当于清代一座小县城,是普查人员先后三次上山丈量才最终确认的。



  古民居


  青石铺地,青砖砌墙,花、鸟、鱼、虫、瑞兽及渔、樵、耕、读画像栩栩如生。在板桥镇冯家湾,记者看到,三幢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建筑考究,木质结构的门、窗、阁楼等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冯家古民居。
  据了解,这些老宅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又融合其他多种建筑风格,形成独特的鄂西北民居风格。其中最大的一幢民居主体建筑共有5栋,修建年代各有不同,有3个大门,2个侧门。大门台基用花岗岩石条砌成,门前各有7层台阶。门柱、门槛均用花岗岩石拼接而成,正面和侧面均雕刻着梅兰竹菊花纹和喜鹊、鲤鱼等图案。辛亥革命后,国民临时政府内务部长冯哲夫曾在此安度晚年,室内外不少匾额都是曾任国民政府总统的黎元洪所题。
古民居1.jpg

  “你看,屋檐下方,有八个图案,这就是冯家古民居颇具特色的‘暗八仙’,它是用八位神仙所用8种法器的图案,暗指八仙,是想传达给客人这样的信息——这户人家是书香门第、大户之家,高贵典雅,连神仙也在这里聚会。”庹先沮指着屋檐下的图案对记者说。
  走入民居内部,记者发现,民居的结构是三进三出的院落,房间被小院隔开,通过走道和门廊相连,各自独立又互为整体。整个民居共有105间房,前后两条通道将庄园分为3排、10个小院,房与房、院与院之间行走出入十分方便。“板桥镇是我们县里民居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冯家湾,雷坪、双龙寺、新集等村也有不少古民居,保存较好的有30多处,这些古民居对研究乡土建筑和地域民间文化有着较高价值。”庹先沮告诉记者。

  古墓葬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板桥镇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古墓葬,其所属的木桥、老湾、双龙寺、白云庵、任家庄、表龙寨等村,都发现有古墓葬。记者跟随普查人员一起,来到木桥村,探访新发现的木桥墓群。
冯氏家族的逻围.jpg
冯氏家族的逻围


  从墓碑上的碑文可以看到,此墓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冯家先人及其妻妾之墓。“这个墓群有墓冢、外围围墙、栏杆、台阶等结构构成,墓碑及栏杆各处雕刻有各种花纹。这在当时是比较豪华的民间墓葬,这说明葬的是大户人家。这种墓葬形式,我们称之为‘逻围’。这个‘逻’的写法也是经过一番考证后才确定的,原来的文字资料上用过的‘逻’字有四五种。去年,我们也是在此地冯氏墓碑上,发现‘逻’字的此种写法,于是才确定以此字为准。”庹先沮对记者说到。
逻围石雕.jpg


逻围石雕2.jpg


  逻围外围的围墙上,还有一个用石头雕刻的石狮子,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据冯家后人介绍,石狮子原有2个,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流失了,经过多方寻找,才找到这么一个,重新立于此处。离逻围不远处,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古墓,只是由于墓碑深埋地下,已经看不到碑文所刻的内容了。
不二坪逻围群.jpg


  “南漳县发现的古墓葬(私人陵园)数量众多,大量散落在板桥、巡检、薛坪、肖堰、李庙等山区镇,这些墓葬对于研究古代民间墓葬制度、家族史,乃至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很高的价值。”庹先沮说。


  相关链接:


  南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200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历时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南漳县是此次全国文物普查湖北省唯一试点县。
  按照有关规定,南漳县的普查范围是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15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了解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
  2007年9月,南漳县政府召开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直17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镇、区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
  2007年10月12日,来自襄樊市和各县、市、区的26名专家进驻南漳县板桥镇,开展田野调查,拉开了南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序幕。截至目前,普查人员已基本完成全县11个镇(区)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即田野调查工作,共收录文物点近850处,其中古民居81处、古山寨385处、古墓葬140余处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另据该县文体局局长郭永金介绍,今年4月份,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保单位中,南漳县又有31处被一次性新批准为省保单位,占全省新批省保单位的近十分之一。这仅是该县去年底从已结束的板桥、巡检、东巩三个镇精选出来的一批文物点。它是该县建国以来前四次共被列入的8个省保单位的近4倍。目前,该县省保单位已达39处、69个点,一跃成为全省文物第一大县。

发表于 2010-5-26 2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历史遗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4 06:14 , Processed in 0.1090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