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05|回复: 0

国学家冯君木和他的子侄(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9 15: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
      除了冯氏兄弟,深受冯君木影响的,还有他的族侄、我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冯定(1902-1983)。他的父亲是个手工业工人。家境比较贫寒,小学毕业后,已无力升学。但慧眼识人的冯君木,很看重这位勤奋好学的族侄,就资助他进入宁波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考入宁波一所交易当会计,虽然条件不错,但却不合他的志趣。由于条件不错,但却不合他的志趣。由于受冯君木的熏陶和指点,冯定的国学基础很好,不久就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古文编辑。在此期间,他有机会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和有关共产主义的著作,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下苦功自学英语和俄语,进步很快。1925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受党的委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学成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致力于黑暗落后的旧中国传播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他以“贝叶”为笔名,撰写了许多哲学方面和青年修养方面的文章,如《淅哲学是科学哲学》、《哲学的应用》、《谈新人生观》、《现阶段的中国青年问题》等,还翻译了不少苏联社社会主义文学作品。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当时上海出版的进步刊物《自修大学》、《读书生活》、《国民周刊》、《文化粮食》和《译报周刊》上,在青年中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他除了写文章外,还通过直接交朋友的方法,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镇海籍翻译家李佷民,曾翻译过《牛虻》、《斯巴达克思》、《柯楚别依》等世界名著,享誉翻译界。他在青年时代就受到到冯定的启发和帮助。当时冯定曾把自己珍藏的仅有三本俄文《时代周刊》送给李佷民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冯定被党派往新四军皖南军部工作,担任军政治部宣传宣教科长,《抗敌报》主编,负责党的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在新四军主办的《抗敌》杂志和《抗敌报》上,发表了不少论述党的政策和宣传马列主义新四军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思想教育工作。1939年后,他留在苏南工作。1940年,奉命在苏北筹办抗日军政学校。1941年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正式建立抗大第五分校,冯定出任副校长,后又调任淮北区党委宣传部长。1945年秋调华中分局宣传部,解放前后,任中央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解放后,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员会副主任。1952年,调任中央马列学院分院副院长,1957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系教授,并曾去莫斯科大学讲学。
冯定长期战斗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并成为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此也触怒了当时在党内窍居高位的康生、陈伯达等人。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写了一本有创见的书《平凡的真理》,这是一本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适合青年阅读的哲学知识读本,1948年由光华书店出版后,即不胫而走,成为广大进步青年最喜爱的理论读物之一。1955年经作者修改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共印行过11版,发行量达50万册。①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和另一相同样受青年欢迎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却在康生、陈伯达的指使下,遭到一些报刊的围攻,被诬为毒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冯定又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长期受到批判。直到1978年才恢复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副校长、顾问。他还担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社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哲学学会会长。
冯定去世后,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冯定夫人共同组成《冯定文
①《冯定文集》第二卷,第532页
集》编辑组,广泛搜集冯定各个时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文章,并于1987年和1989年先后出版了两卷《冯定文集》,以纪念这位著名的学者。曾和冯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共事过的陈云同志为文集题写了书名,陆定一同志也为文集题词:“出入几生死,往事泣鬼神”。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为文集写了长篇序言,称赞冯定哲学思想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不盲从附和、不随风摆动的特点,是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和有着一颗执着追求真理的善良的心的学者。这可以说是对冯定的一生最公允的评价了。


(文章来源:互动百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2-22 09:46 , Processed in 0.0781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