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冯逃到上海,入李鸿章幕。曾师从林则徐,思想颇受其师影响,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故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理论。他很多设想后来被付诸实施或部分成为现实,如兴办船炮局、办外语学校、改革官制等。
同治元年(186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冯桂芬提出在上海设立翻译公所,教授中国幼童学习外语。翌年,他在为李鸿章代拟的《奏请设立在海学馆》稿中,特别论述了在上海开设外语学校的必要性。后冯桂芬正式定名为上海“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简称“上海同文馆”,后改名“上海广方言馆”,冯出任山长(馆长)。学馆堂中冯桂芬所写楹联:“九邱能读是良史,一物不知非通儒”。广方言馆最初设在城内旧学宫之后敬业学院之西(今四牌楼路学院路口)。广方言馆兴办42年,培养了五六百名擅长外语、懂得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在近代政治、教育、文化界都有一定影响。
冯桂芬精通古文辞,兼通数学,期间另在敬业书院任教。同治九年(1870年)广方言馆迁入江南制造局。李鸿章奏冯桂芬“平居讲学著书,岿然为东南耆宿……谋设上海广方言馆,务求博通西学。卓识宏议,足裨军国而垂久远”,请破格优奖。赏给冯桂芬三品衔。
冯桂芬著有《校分阝庐抗议》、《两淮盐法》、《苏州府志》、《显志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