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冯一一 于 2010-11-2 09:04 编辑
1.冯佐平故居 位于黄埔村惇慵街10号,俗称“日本楼”。建于1925年。楼高两层,平面为倒“凹”字形,两边各有狭小天井。青砖、木结构,阳台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石门夹及趟栊大门。在院墙及其大门和其他细部装饰显示日本建筑风格,院墙及其大门为红砂岩砌筑,为明治维新后日本吸收西方折中主义风格的形式,有拱卷、涡卷、线脚等细部,山花以圆洞中空,寓意日本的红太阳。在第二层阳台栏杆上也有相同的寓意,细部为放射状的太阳。 “日本楼”大门及院墙面阔14.8米,总进深16.19米,主建筑为三进两层。正面主楼为“凹”字形。楼顶为绿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主楼硬山碌灰筒素瓦顶,檐饰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首层五房两厅,木楼梯,二楼五房两厅,三楼两边有露台。整座建筑占地240平方米。 1900年,冯佐平到日本求学期间认识了日本天皇裕仁的侄女,不久结为夫妇。1924年,40岁的冯佐平携妻儿一家4口回黄埔村定居,翌年兴建了这座富有日本风格的小洋楼。冯之长子冯国洪后来也去日本留学,并娶回一位日本妻子,名中野朝野,现居广州市海珠区赤沙村。 2.冯肇宪故居 位于黄埔村来燕里6号。建于清代。三间两廊,两层,青砖、木结构。坐西北向东南,面阔7.55米,进深10.8米,高7.1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红砂岩石脚墙,山墙灰塑。门廊硬山顶,花岗石门楣,杉木对开大门,木雕石榴图案脚门。天井花岗岩条石铺地,设直径0.58米水井。屋内大阶砖对缝斜铺地。该建筑土改时拆成三间分给村民。现保存完整,产权属私人所有。 冯肇宪(1895—1922),黄埔村人,1922年初被委任为永丰舰舰长。同年6月陈炯明叛乱期间,孙中山避难永丰舰。同年8月9日,冯奉孙中山指示回广州担任广东军司令。1922年在广州逝世,年仅27岁。孙中山亲笔题“劳苦功高”4个大字,派人到广州主祭。 3.子牙居 位于黄埔村惇慵街4号。建于清代。坐东朝西。三间两进两层,砖、木结构,总面阔14.29米,总进深26.3米,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分前厅、中庭、正厅及后院。 前厅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山墙。硬山顶门楼,外墙打磨青砖花岗石墙脚,花岗石夹门,檐下绘山水画,两侧墀头人物砖雕图案,封檐板木雕图案为梅雀、博古。正门外有脚门,前厅二楼为书斋,楼上饰通花图案花窗,8扇木雕花鸟屏风,前院山花壁画,檐下灰塑花卉,阁楼有通花隔扇窗。 天井花岗岩条石铺地,左右偏廊卷棚顶,左侧花坛。左廊轩驼峰为福鼠纹样,花岗石廊柱。 正厅称子牙居,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山墙,五架斗栱,博古驼峰,荔枝雀替,金柱木质,柱础为花岗石,山墙灰塑壁雕。二楼为小姐楼。 子牙居为冯氏族人大型宅第产业。曾供百花社使用,现保存完整,一直空置。
备注:以上故居均是广州市海珠区"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