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686|回复: 0

[医卫教育] 冯氏捏积”治疗小儿厌食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2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来自北京周边地区的3岁男孩,面黄肌瘦,与同龄孩子的身形相比显然瘦弱了许多。原来,这是由于他从小脾胃虚弱,经常腹泻,因此,已经由厌食逐渐发展成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且情绪非常低落。一年来,母亲带着他西医求治无果,近日,却通过一种名为“冯氏捏积”的治疗方法,慢慢恢复了生气。这种既不需要忍痛打针,也不需要喝汤药遭罪的疗法究竟有多么神奇?

  事实上,捏积是一种中医按摩的手法,名医葛洪早在东晋时期就在其所著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中提出了“捏脊”(即捏积)治病一说。“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简而言之,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

  而“冯氏捏积”是源于清末年间冯氏医家的祖传手艺。1956年,作为冯氏第四代传人的冯泉福把“冯氏捏积”带到了刚刚成立的北京中医医院儿科,这项特色疗法一直被传承至今。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军介绍,最早的捏积只是针对猝痛(急性肚子痛)病人,一直到明清时期,小儿推拿才逐渐发展起来。在古代,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的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甚至是青筋暴露的疳病被列为小儿四大要症之一,捏积疗法也就从那时起扩展到了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少之又少,但有数据显示,近9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厌食,尤以1~7岁的孩子最为常见。其中,高达80%的患儿是由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不良引起的。

  “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肆意提供滋补品,或出于溺爱,尽可能满足孩子对各种含有高糖、高热量的零食、偏食的要求。结果反而使得他们饮食无节制,失去饥饿感,最终伤了脾胃,导致厌食、拒食。”郑军告诉记者,“这样的孩子不但身高体重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由于体质变弱,还常常伴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严重影响正常的发育。”

  更让家长烦恼的是,对此西医却常常束手无策。郑军告诉记者,西医认为厌食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综合征,治疗时除了为孩子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比如补锌、补铁,或者心理疏导,几乎没有更为有效的方法。而中药虽然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但灌汤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件痛苦的事,见效也比较缓慢。

  冯氏捏积则是一种整体疗法,其中拿捏部位在脊柱。郑军向记者解释,中医按摩的手法是根据人体经络来制定的,脊柱属于督脉,而所谓的“督脉通诸脉通”,是因为其连通着其他经络,尤以旁侧的膀胱经最为重要,因为膀胱经上存在诸如胃俞、肾俞、脾俞等等各种脏腑的俞穴。所以,通过按摩刺激督脉,就可以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加强脏腑的功能,促进脾胃运动,加强吸收,从而改善厌食的状况。

  事实上,“冯氏捏积”不同于普通的捏脊疗法,经过其四代传人150多年的研究,已形成一套特有的风格。治疗手法虽然源于推拿,但它将推、捏、捻、提、拿、揉、按等手法融为了一体,疗效绝非单个手法就能相提并论。

  记者在中医医院儿科诊疗室内看到护士正在为一个一岁的孩子进行捏积治疗。只见她用双手食指第二、三指节的背侧紧紧贴住孩子背部脊柱的皮肤,自下而上均匀并且快速地向前推动。在推的同时,双侧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把经过的皮肤捏拿起来,并向前捻动。由于手法娴熟、速度快、用力均匀,皮肤看上去就如同波浪一样向前滚动,并发出清脆的响声。

  以上操作一共需要重复6遍,到了第4遍时,护士在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分别将该处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捏、拿、提起,这样是为了加强对某些背部脏腑俞穴的刺激,从而调整小儿脏腑的功能。

  郑军透露,别看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推、捏、放、提的力量和节奏的掌握都要恰到好处,用力过猛孩子会疼,过轻效果就减弱。尤其在提拉时,力量要求非常有讲究。一个疗程总共为6天,每天上午按摩一次,每次收费10元。捏到第4天时需要配合口服的消极散,第5天时则要在肚皮上贴化痞膏药,分别用来行气通便、散寒止痛。据了解,两者的配方也都是冯氏秘制,属于医院的内部制剂,其他捏积治疗并没有这两种辅助药物。如此低廉的收费和一整套特有的治疗方法,在北京老百姓中口碑颇好。

  郑军指出,针对普通厌食儿童,冯氏捏积基本只需一个疗程就能见效。但此前医护人员在观察患儿的疗效时,大多只是依靠家长的口头肯定,他们认为有效就被认定是有效的,而并没有具体的观察量化指标,例如饭量增加了多少,出汗、睡眠情况如何等等都不得而知。“这也是中医为何常常受到西医就治疗有效率的质疑的原因。”

  对此她表示,作为2010年“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项目的立项课题——冯氏捏积疗法规范化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计划在明年一年内进行280例临床病例的疗效研究,观察他们的食量、食欲情况,木糖吸收率等消化吸收指标,以及排便、面色、肚胀、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包括微量元素、身高体重等需要长时间跟踪监测的数据变化,以此明确得出冯氏捏积疗法对小儿厌食症症状改善的效果。

  此外,郑军也坦言,中医还是缺乏规范化的操作。在她看来,中医的许多技术都是口传心授,需要自己体会,疗法也是因人而异的,冯氏捏积也不例外。不但北京中医医院设有冯氏捏积诊疗,其他医院也会提供类似的治疗服务,那么拿捏的力度、次数、节奏,以及在哪些穴位需要加重等等都是有差异的,从而使得疗效也不同。这对该项技术的推广极为不利。

  因此,首先要在年底前规范和细化这项治疗方法,比如用握力器来测算拿捏的准确力度,规定哪些穴位需要提拉等等。编写技术文本可供相关医护人员参考,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操作和手法的专业培训。此外,通过录制技术录像,将这种诊疗方法向社区、农村等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届时,即使是普通的市民,只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在家尝试自行给孩子治疗。郑军认为,这才是对这项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特色诊疗最好的传承。
来源:《北京科技报》
责任编辑:jj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2-22 19:11 , Processed in 0.0781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