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旮旯学校走出来的特级教师 -------记退休教师冯以农从教二三事
在容县,说起来山旮旯学校的名字,很可能大多数新教师会感到陌生,说不定有些老教师还是对它了解不多.且听听退休教师冯以农从教的二三事吧-----
山旮旯学校里的“孩子王”
黄巢分校----是浪水乡长寿中心小学的一个分校,是远离村公所、中心校六七公里大山深处里的山旮旯教学点。据了解,建校以来,只有三个年级的复式班,服务半径以黄巢为核心以下共六个生产小队。每学年,学生一般保持三十到四十多人。教学班的设置,根据每年生源,以隔年招生的模式,开设一二年级或二三年级复式班。配备一个公办教师和一个民办代课教师。
在那“史无前例的十年”,冯以农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从一个堂堂的大中心校调派到黄巢分校任教,一下子成了山旮旯学校里的“孩子王”.
初开学,适遇时任民办代课女教师结婚,她也随着丈夫,走出大山远走高飞去了。后来,再也找不到愿在这里扎根的代课教师,冯以农就一个人挑起分校里的教学担子。 那时的黄巢分校,别人逗笑地对冯以农说,你是校长,又是主任、班主任,教孩子画画的是你,教唱歌的是你,操场上一二一教广播操、教孩子排队的也是你,下课后,又当工友,职务可不少哩!老冯一笑了之,冯老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新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
新学期开始了,甘当山旮旯学校“孩子王”的冯以农,别出心裁地想出开学的第一招:搞个隆重、热烈的“开学典礼”.典礼前两天,在校容校貌方面,凭着老冯平时练就的一笔漂亮、得体的宋体字,用大红纸书写“开学典礼”四个大字,还有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多条鼓劲标语,把会场布置得山区人第一次见到的场面,学校环境焕然一新,政治气氛浓浓,据说,这是该所小分校从未有过的。有人要问?三十来人的小小分校,典礼咋个开法?老冯请来了当时的生产大队长唐文生,(注:很巧,唐是老冯当志愿军时的老战友,同时复员的军人。)来会的还有六个生产小队干,有一向关心学校的凌伯伯,还有请来的家长,队干、家长、学生,把会场坐得满满的。这时谁都想看一看传闻听到的、从大中心校调来的新教师老冯。这是老冯到黄巢给父老乡亲们第一个印象。
典礼开始,老冯先作自我介绍,接着大队长唐文生讲话,唐说,冯老师是新调来我们学校教学的,要求你们学生和家长,不管社会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尊重老师,学生要文化要知识,就得好好听老师教,不准闹事,不准斗老师……唐队长的一席话,给冯老说出山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说出山区父老乡亲在动乱年代坚持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冯老十分感动,铁心要为山区学校学生负责,要为山区学校家长负责,教好每一个学生。
冯老在复式班教学还是个新手,幸好在过去的学校任教时,从刊物上认识了杭州市教研室教研员宋寿朝,该同志给他提供大量复式班教学资料,从课程搭配到时间安排,从学生思想管理到写备课教案……给虚心好学的冯老指点迷津。
冯以农老师在黄巢教学的第二招:是那独树一帜的“学生思想管理、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在校内,办墙报,设表扬台,学生早到早读,给贴上一面小红旗……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凭着他在外地学到蜡纸套色印刷的本领,自办“红领巾”小报,自己编辑、自己刻印,半月一版,把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学习动态印出来,图文并茂的小报,发给家长,让住地边远、分散山村的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也是考察老师才华能力的一份优秀答卷。尽管有了小报,冯老还是利用周日,走访和邻县交界的石榴、冬笋等边远村屯,家长给他送竹笋、节日送粽子是常有的事。这一切的一切,老冯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做了一点点工作,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赢得了山区父老的肯定,干起工作来,就有一股用不完的劲。
至于冯老的个人生活,菜地在校旁自己种,柴火在校旁的山上取,用竹涧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厨房,油盐米趁假日从长河墟挑回来,肉菜借家长赶集请代捎一点。不断考验冯老的可算是每周一晚的学区业务学习制度,冯老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未缺席。绵绵大山中,时有传闻大山有虎叫,为了第二天准时上课,冯老把一切危险的事儿,全抛脑后。往往在晚上十点过后,提着火把,呼叫渡船,渡过对岸,踏着崎岖的山路,沿着大山里的小溪流,跨过一条条小木桥,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声,山上呼呼的风吹木叶声,不时从耳边飘过,走不远总会遇到一条条青竹蛇在路上,冯老总是一跨而过走完六七公里的夜路,平平安安回到学校。
冯老在山旮旯的学校里任教,不仅仅是黄巢,还有扶昨、白饭、浪水……那些山区小学,都是一些年轻教师望而却步的地方。今天,冯老退休了,他多少得到了一点安慰,来自学生的,来自政府的,他深感山旮旯的学校给他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在大山深处的学校,冯老流下的汗水没有白费,他高兴地听到,教过的学生有的当上了乡、镇党委书记…… 曾有一天,学生吴华森,趁着从武汉回家探亲的机会,手提水果、茶叶,登门拜访了冯老,学生吴华森深情地说,师恩难忘,非常感谢冯老师六十年代在浪水校担任我的语文老师,在推广普通话实验班里,教我学到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今天,我得到了实惠,我参军,因为我能用南北语言在部队里进行沟通,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晋升到在铁路军用运兵车里,当上付营级的“军代表”,如今,又转业在武汉农业银行工作。没有你那时的普通话教学,就没有我吴华森的今天。近年来的“9.10教师节”,第一个从远方发来慰问电话的,是吴华森。去年春节,吴华森还邮来一箱武汉特产大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