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父子俩
在河北省冀州《冯氏宗谱》里、在冀州冯氏的口口相传中,有一对父子冯祥和冯德新拾金不昧的事迹,感人至深,至今传流不息。 冯祥,号老老人。好儒学,精稼穑。史书载,其三弟冯兴对诗经造诣很深,考中进士,后担任山西忻州判官,就得益于冯祥的教育、督促。 冯祥“老老人”号的来历,是冀州州官。冯祥帮助冀州枣强摄政收取钱粮,完成得时间快、数量足,州官设宴答谢,并且,当众表彰他“廉洁有为,出人之上”,贺号“老老人”。从此,冯祥“名振冀郡”。 在明朝成化(1465---1487)年间,冯祥在上坟给先祖祭祀烧纸时,在坟地捡拾到一钿大块银子。他告戒家人说:“千万不要动用这块银子!”他说:“不知哪人家丢失的。如果家有积蓄还无大碍,如是没有积蓄的,必定会有大难,会遭破家之苦。拾遗归己、动用这钿银子,是祸人利己之事,我绝对不能干!” 冯祥为了寻找这钿银子的失主,到处打听,无果。就到州城打听数日,后才得知,州官几天前,在检验一大户上交的银两时,发现少了一钿,就逼其妻子死。怀疑说:“这钿银子,只有你1个人见到,你偷偷拿到你娘家去了吧。我少了银子,没积蓄,赔不起,有死罪。我死,你也得去死。”冯祥随即骑马到州官家,问清情况后,说:“那钿银子我拾了,物归原主”,就把银子交给了州官。州官及全家人,感激零涕,倒地叩头,拜谢救命之恩。 一次,冯祥与并不熟悉的1人同行外出,中途宿旅店,天还没明,冯祥起早赶路,他在路旁拾得一银囊,随系腰上,立即回头到旅店中,询问人们有否丢东西的,许多人还在睡觉没有醒。冯祥估计这银囊很可能是住店的人丢失,也不赶路了,坐下来耐心等待。到了吃早饭时,冯祥的那同行人才醒来,发现没有了银囊,急得欲上吊自杀。冯祥急忙说:“我拾了一银囊,看是你的吗。”同行人一看,正是自己的,从冯祥手双手接过银囊,叩拜不止。 冯祥劝说“你的就是你的,应当还你。别客气了,快吃饭赶路吧。” 冯祥与人为善,积善积德,所以,其子孙俱高官厚禄。 冯德新,是冯祥的四儿子,号大唐公。他“承父命而奉稷祀”。 某年春天大旱,旧历4月才下了点雨,人们纷纷急忙去州城买粮食种子以播种,冯德新也与人们同去。冯德新“路拾钱数百”“同行欲分之”,德新说:“不可。如果丢失者富,还好说;如果丢失者贫,岂不倾家荡产,会出人命的。” 一会儿,一少年骑青马者,“面带苦状”而来,对德新等人说:昨日,贷钱来买粮种,不知失落何处,大人们见到了吗?德新询问对质后,将数百钱给了少年。少年叩拜感谢,德新嘱其快去买种。人们赞曰:“美行有父之遗风!” 冯德新为人慈善,因为家比较富有,常常“施棺木”以贫人。他寿90,“奉诏例冠带寿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