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11|回复: 0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16: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军事实力集团首领之一,鼎盛时期他的兵力多达40万人,因为他的驻地在中国西北部的陕、甘、宁、青诸省,所以人们称冯玉祥的部队为“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中有所谓“十三太保”这一说法。“太保”本是我国古代官职的名称,是辅佐太子的官。西北军中的所谓太保,显然是借喻,是指辅佐冯玉祥的13名军官。这13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这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韩多峰、佟麟阁、刘汝明、石友三、张维玺、程希贤、过之纲、闻承烈、葛金章、赵席聘。

   “十三太保”在西北军中是怎样叫起来的,说法不一,不过一般认为是在1919年前后冯玉祥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驻防湖南常德的时候。那时他手下有一批勇猛善战的军官,即:机关枪营营长韩多峰、一团二营营长孙良诚、三团一营营长韩复榘、三团二营营长石友三、三团三营营长赵席聘、四团一营营长刘汝明、四团二营营长佟麟阁、以及炮兵营长孙连仲,其余也都是营级军官。这些营级军官,特别为冯氏信任和倚重。冯部官兵在艳羡之余,于是套用了京剧《珠帘寨》中李克用宠用十三太保的故事,将韩复榘、孙良诚等 13名军官,也称之为“十三太保”。这名称的内涵既有戏谑,也有讽刺。

   冯玉祥的这13名“太保”,从年龄上来说,大都是1890年前后生人,比冯玉祥年青一些。从籍贯上来说,都是北方人(我把淮河以北统称之为北方),比如石友三是吉林省人,过之纲是安徽省蒙城人,韩复榘是河北人,韩多峰是山东人,我把他们都称之为北方人。实际上冯玉祥西北军的成员,大抵也是北方人。

  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之所以得到冯氏的信任和倚重,除了这些人禀承了西北军的传统能忍艰耐苦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勇敢善战,一是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比如韩复榘,因为他的父亲是教书先生,所以他近水楼台也读了不少“子曰、诗云”,并且练就了一手好字(我见过他写的字),并不是传说中的大老粗。冯玉祥没有正式进过什么学校,当兵后他酷爱读书,所以对他的有点文化的部属特别青睐。“十三太保”这些人,虽不是外国或中国军事学校的毕业生,但却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他的绝大多数文盲或半文盲的官兵中就十分突出了,因此才受到冯玉祥的重视,逐步把他们提拔为高级军官,到1928年西北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十三太保”大都已成为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了。

   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以韩复榘、孙良诚、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这5人升迁得最快,到1928年北伐成功全国统一时,他们除担任军职外,有的还担任了地方行政职务,如孙良诚担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担任河南省主席,孙连仲担任青海省主席,刘汝明、石友三也都当了军长。正因如此,在西北军中这5人又被称为“新五虎将”,借喻他们之与冯玉祥像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与刘备一样。至于为什么称他们为“新五虎将”,是因为西北军中已有“老五虎将”之说,即宋哲元、鹿种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是也。北伐以后“老五虎将”大都已离开部队另有任用,“新五虎将”在西北军中也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冯玉祥出身平民,因而能接近下层,与士兵同甘苦,从而得到下级的拥戴。但冯氏的带兵方法却是封建家长式的,甚至对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也是呼来唤去像对小孩子一样,韩复榘当了师长以后还曾被冯氏当着士兵的面打了40军棍,毫不留情面。这种带兵方法加上其它因素,导致了韩复榘、石友三对冯氏的叛离投奔了蒋介石。

    韩复榘投靠蒋介石后,开始了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韩复榘被派往山东战场抵御晋军傅作义部的进攻。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获胜而告终。战后论功行赏,韩复榘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虽然谈不上“风流”,但却也是些不算太小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在民国史上却也有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影响。他们的结局如何呢?据我所知,他们的结局大部分不甚美妙,这里主要谈淡“十三太保”中的“新五虎将”的情况。

   先说韩复榘。韩复榘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他带着他的第三路军几万人枪来到山东。他由一介平民擢升为封疆大吏,自然志满意得。他虽然对什么三民主义或社会主义一窍不通,却也想把这齐鲁之邦治理得像个样子。于是他请了乡村建设派学者梁漱溟来山东搞乡村建设。梁漱溟正愁着没地方来建设他的乌托邦,于是欣然来鲁。他在韩复榘首肯之下在山东邹平成立了“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东省济宁、菏泽、临沂3个地方开辟了乡建实验基地。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时,梁漱溟在山东省108个县中的70个县,废除了原来的区公所改设了“乡农学校”。如果没有东洋兵君临山东,很难想像韩复榘和梁漱溟将这个孔孟礼义之邦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

   从1930年9月到1937年12月,韩复榘在山东当了近8个年头的省主席,因此关于他在山东的轶闻甚多。韩复榘在山东有一个绰号,名曰“韩青天”。这绰号是颂扬、是讽刺、是戏谑,只有山东人心里明白。之所以称之为“韩青天”,是因为韩复榘好出巡,每到一县必先清理积案,对在押囚犯或释出或枪决,决不拖泥带水,至于他判得是否正确,那只有天晓得。30年代在济南就盛传韩复榘巧审强奸案的事。说是某富商在济南有一别室,富商之侄济南某中学学生寄寓其家。“商人重利轻别离”,常去外地,其小妾正当芳年,不甘寂寞,因此百般勾引富商之侄,但某生坚决不从,说是“如果相从对不起供他上学的叔叔。”某女恼羞成怒,乃状告某生强奸了她。韩复榘听说后,决定亲自审理。他高坐案后,护兵马弁环列两旁,堂下站着二青年男女。韩审视二人,见某女顾盼风流妖艳异常;某生低眉顺目,腆然立于堂下。韩当即命令其侍卫将某女裤子扒下。某女顿时惊慌万状,死死护住下衣,不让扒去,挣扎达数分钟之久。韩即喝令停止,大声呵斥道:“我四个如狼似虎的士兵还扒不下你的裤子来,你侄子一个文弱书生怎么会强奸了你!快说实情,不然小心你的屁股!”少妇无奈,只得说出始末原由。从此,“韩复榘巧计审奸案”的事不胫而走,山东人把“韩青天”这个名字叫得更响了。据说,韩复榘听说人们给他起了这么个绰号,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呼啦着光头仰天大笑云。

  东洋人的侵略惊醒了韩复榘的黄粱美梦,从1937年7月7日发动战争,日本兵在几个月之内便从北平打到了山东。韩复榘不愿在与日本人的较量中消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只在黄河以北向日本兵虚晃三枪便败下阵来,日本兵迅速攻占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山东土地,直抵黄河北岸。这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当时长官司令部驻防徐州,韩为副司令长官)一再电令韩复榘不要放弃济南,蒋介石也严令韩不得擅自撤退;但韩复榘还是带着自己的大批人马(梁漱溟说韩的兵力加上民团武装、乡农学校武装共计近20万人)向鲁西南和河南方向撤退。当东洋人的马队1937年12月27日进入济南时,已不见韩复榘第三路军的踪影,因而日本报纸发出了“日军无血占领济南”的胜利消息。韩复榘的抗命后撤给蒋介石制造了杀韩的藉口,他早就想吃掉这个烫手的热山芋,现在终于找到了机会。1938年1月,蒋介石在开封的一次高级会议上以“擅自撤退,丢掉国土”为名,当场逮捕了韩复榘,旋即押至武汉枪决。正是半生戎马浑如梦,封疆列土终成空。

    再说孙良诚。

  孙良诚是冯玉祥西北军中的一员悍将,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历次国内战争中,孙部屡战屡胜,故素有“铁军”之称。他的官衔也逐次提高,到1928年蒋介石北伐时,他已是冯玉祥北伐军第二集团军中的第一方面军总指挥了。因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一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北伐胜利后因蒋、冯交恶,1930年爆发了蒋、冯、阎之间的中原大战,蒋介石获得胜利,冯玉祥的西北军土崩瓦解,孙良诚也丧失了部队,不得已到天津当了寓公。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为了抵制八路军的发展,蒋介石遂起用了一些失意军人,给予各种各样的名义,指使他们以抗日为名招兵买马。孙良诚被任命为冀察游击总指挥,不久又兼任了鲁西行政公署主任,在冀、鲁、豫边境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如果孙良诚能坚持抗战至抗战胜利,也许能青史留名。可是孙良诚没有这样做,1940年以后,由于华北、华南、华东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日军又迅速占领了东南亚诸国,孙良诚顿感前途茫茫,于是经人撮合当了汉奸,1942年初,南京汪精卫伪政权委任孙良诚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兼开封绥靖主任。以后又被任为苏北绥靖主任。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了军事目的,任命孙良诚为先遣军司令,在1948年淮海大战时,孙又被委任为第一零七军军长。战争进行中他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他被迫放下武器投诚。当时,他的西北军老同事刘汝明驻军安徽蚌埠,孙被解放军派往蚌埠劝说刘汝明起义。孙见刘后,刘不但不听从他的劝说,反而责斥他投降了共产党。孙见劝刘不成,乃去南京,经刘汝明保举,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议,后移居上海,1949年5月解放军攻占上海时被俘,1951年病死狱中。

   西北军十三太保中另一位五虎将是孙连仲。孙连仲是河北省雄县人,幼时家中比较富裕,但他对读书不感兴趣,所以辍学投军,在冯玉祥部当兵。因为他个子大,身强力壮,又有点文化,所以得到冯的喜爱和重用,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他已是冯部的炮兵旅旅长了。1930年中原大战时,孙被委任为第五路军总指挥。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后,孙率部投奔了蒋介石,被任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孙被蒋介石委任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1938年孙参加了台儿庄大战,1939年被任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1943年又被调任为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原司令长官为陈诚),驻军湖北恩施。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经陈诚保举,孙连仲被任命为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负责北平、天津及河北省各地的接收工作,在接收中发了财。1946年内战爆发,他的部队在内战中被逐次消灭,到了1948年,他所管辖的地区多被解放军占领,孙连仲回天无力,渐渐失去了蒋介石、陈诚对他的信任,旋被调任首都卫戍司令。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孙连仲去了台湾。

   刘汝明是以冯玉祥始、以蒋介石终的民国时期的一员战将。他出身贫寒,十几岁在天津的一家当铺里当学徒,16岁时因不堪店东的虐待,愤而出走,到冯玉祥部当兵。冯见他个子小,便说:“你个子太小,不合标准。”刘抗辩说:“我才16岁,难道我就不长了么?”冯见他伶俐乖巧,便收留了他,让他当自己的勤务兵,没想到这个小勤务兵十几年来竟由班长、排长逐级擢升,到了1926年竟升迁到了师长,成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中的五虎将。

    1928年北伐时,刘汝明任北伐军军长,北伐胜利后,冯玉祥到南京就军政部长职,刘汝明随冯玉祥任军政部参议。一次,刘汝明随冯玉祥见了蒋介石,蒋说:“你就是当年守南口的刘师长么?哦,很好,年青有为!”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溃败,馀部被编为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刘汝明任副军长,兼第一四三师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刘任六十八军军长,在河北张家口跟日军作战,所部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旅长以下十几个中级军官阵亡,蒋介石在武昌召见他时,除慰勉外,奖给他3万银元,他将钱全部发给了士兵。1943年刘汝明调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驻防豫南,与日军对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次年,内战爆发,刘汝明被任命为第四绥靖区司令官,驻军开封。1948年淮海大战时调驻蚌埠,被俘后获释的孙良诚去刘处劝降,刘未同意;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在电台发表讲话,劝刘起义,刘亦未为所动。淮海大战结束后,刘奉命率部队撤往长江南岸布防,除仍任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外,又兼任了第八兵团总司令。当时他是淮海大战中未受大的损失的一支军队,所以受到国民党高层人物的重视。然而当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后,刘汝明亦无法挽回败局,只有从皖南向福建撤退。在南撤途中,他的部队或起义或被击溃,残部撤至厦门,刘汝明被任为厦门防卫总司令。当解放军向厦门发起攻击时,国民党军已如惊弓之鸟,迅速撤走,刘汝明和汤恩伯一起乘小艇撤向金门,不久去台湾。刘汝明残部改编为一个师,由其子刘铁钧率领。从此,刘汝明结束了他的40年军旅生涯。

    最后谈谈“新五虎将”中的石友三。

   石友三生于1891年,吉林省长春人。因青年时家贫,弃学从军,在吴佩孚营当兵。后因吴佩孚所在的第三镇兵变,石离开吴部,至冯玉祥部投效。冯嫌他身材矮小,让他当马夫,后来当了冯的护兵。因为他当了冯的贴身护卫,为冯所赏识,升迁很快,到1925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他已是冯部第六师的师长。

    石友三为人险鸷狡诈,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他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却不能忠实于冯“从一而终”,他先是叛冯投蒋,继之投阎(锡山),后又投张(学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有奶便是娘,不管是与非。

  1931年5月,汪精卫、陈济棠等在广州组织国民政府,因缺少武装,乃派人携大洋50万元去收买拥有重兵的石友三,当年7月,石友三宣誓就任广州政府所委的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职,所部扩编至九个军。后在与东北军交战时被击溃,石友三在天津买了房产,带了五个姨太太当了寓公。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开展后,石友三收集残部在山东、河北、河南边境一带打游击,名义是抗日,实际是混水摸鱼。因为这时被日军击败的国民党军,大都溃散在冀南、鲁北一带,几十人、几百人啸聚在一起,各自为战。石友三兵力较大,他将这些溃兵收编、吞并,兵力迅速扩大,石友三吹嘘说有“十万之众”。有了实力,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便任命他为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在冀、鲁、豫边境一带对日本开展游击战争。但打游击战是艰苦的,无固定驻地,无充足粮饷,1940年以后中国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石友三顿感前途茫茫,于是他又寻找新的主人了。日本人这时正是日午中天,于是他向日军频送秋波,与日军信使往还,准备降日。可是他的降日险谋为其部属新八路军军长高树勋所侦悉,1940年12月1日高树勋大摆鸿门宴,将石友三当场逮捕,以叛国罪将石友三活埋。

  至于西北军十三太保中的佟麟阁、韩多峰、程希贤、闻承烈等诸“太保”,佟麟阁在抗日战争中殉国,其他诸人30年代大都投至韩复榘麾下,弄个一官半职,如闻承烈当了几年济南市长,韩多峰协助韩复榘搞地方武装等。真正得到善终的恐怕只有韩多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在山东省当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驻会委员,不但活了百岁以上,而且死后归葬于泰山冯玉祥墓侧,清风明月,伴随他的老上级长眠于地下。

    冯玉祥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现在都已成为古人,棺虽已盖,论似尚未定,他们在民国史上的是非功过,尚有待史家评定,我非太史公,这里只是提供一些素材,供治史者参考罢了。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21:24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