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929|回复: 1

报海苦行僧 独钟创刊号 ---记收藏家冯建忠

[复制链接]
nzbyij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 21: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海苦行僧    独钟创刊号
      ---记收藏家冯建忠

  文:金宝山

  初夏一天清晨,天青气清,笔者走访青年收藏家冯建忠。在二间14平方米的藏馆里,堆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杂志报章创刊号。一只大镜框里亮出“创刊号博物馆”6个大字,这是百岁书法家苏局仙生前的墨宝。书香扑鼻,满室生辉。
  冯建忠自幼喜好读书,1979年参军后依然保持着这种良好的习惯,木板床底部大抽屉里塞满了200多本书籍杂志。那时部队里读书风气浓厚,许多战友经常向冯建忠借书阅读。冯建忠怕书散失,动手整理、细看每本书刊前言,发现了15本创刊号。发刊词言简意赅,有思想,有背景,更有文采,读来特别有味道。自此他戒了烟,用省下的钱专门购买各类创刊号报刊。1984年复员,他肩扛一麻袋创刊号杂志返回上海。
  1986年夏,一天下午,冯建忠出门逛书市。走进南市老城厢一条弄堂,看见一老年妇女欲将一卷旧印刷品塞进煤球炉,准备点燃生火。此时飘来一张“五卅”运动时期的传单,冯建忠弯腰捡起一看,连忙边跑边喊:“慢!别烧!”他用新买的一本杂志换下老人手中的旧纸。回家查看,一卷纸里有一本1923年恽代英主编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创刊号和两张“五卅”运动时期的时事漫画、一张歌词传单。《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以马列主义思想教育青年的杂志,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民间秘藏的珍稀报刊,吸引了冯建忠。1988年5月1日,利用假期,他从上海出发,到浙江嘉兴、杭州、余姚、绍兴、温州等古城探访,取道福建福州,一路购买旧时创刊号,一路邮寄回家。最后落脚广州,身上只剩300多元。当天傍晚,在文德路一处旧书摊旁,小偷扒走冯建忠放在马夹袋里的200多元,幸好怀里还藏着五六十元,否则他连饭也吃不成。夜里露宿火车站广场一角,此后几天他靠打短工,凑足钱款,买了一张硬席座位票,狼狈地返回上海。这次远行,未能买到“五四”运动时期的杂志创刊号,冯建忠心有不甘,每逢双休日,天没亮他就乘船过江,赶到南市文庙寻觅旧杂志。1989年春,他终于在旧书摊买到了一册合订本《每周评论》和《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号。《每周评论》杂志共有37期(1918年12月22日创刊到1919年8月30日被迫停刊)。此刊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后任主编,是“五四”时期宣传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刊物之一。《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第二年出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另一本《新青年》是1923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机关刊物。至此,冯建忠配齐了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4种青年期刊。这些绝无仅有的创刊号珍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为有关专家学者研究中国青年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为了收藏事业,冯建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两次恋爱失败都与寻觅创刊号有关。1990年5月的一天下午,与女友搭车去看电影。车驶至海宁路,冯建忠看见一处旧书摊,叫女友先去电影院在门口等他,说完就跳下车去。他埋头翻查旧杂志,竟忘了电影开场时间,当他买到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1日创办的理论刊物《前锋》创刊号,时间已过去一个多小时。急匆匆赶到电影院门口,电影已散场,不见女友身影。情知不妙,连忙“打的”,赶到女友家,可是为时已晚,女友责怪他不通人情,与他分了手。另一次他用9000多元买来的茅盾、巴金等大作家签名本和一批珍贵的邮票,与一老者交换100多本杂志创刊号,女友认为他动用了准备结婚的存款,因而火冒三丈,就此拂袖而去。拖至今日,冯建忠年近40,尚未婚娶。
  历时20年,冯建忠集藏自1898年至1999年100余年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报刊创刊号共9000多种,其中大多为期刊。上述刊物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期刊报章的发展史,而且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变幻、思想播扬、政党兴衰、学术消长。谈到创刊号藏品中的珍本,冯建忠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有“百日维新”时期康有为的长女康同薇等于1898年7月主编的中国第一张妇女报刊《女学报》和1923年邓颖超在天津创办并主编的刊物《女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在横滨创办的《清议报》,光绪二十九年问世的浙江留日同乡会出版的革命刊物《浙江潮》;还有1905年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在这期创刊号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主张第一次通过铅字印刷品播扬开来。
  在冯建忠收藏的文艺杂志创刊号中,有光绪年间出版的《小说林》、《小说月报》和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邹韬奋、陈望道、郁达夫等文坛巨匠主编的杂志创刊号。鲁迅先生一生主编过9种刊物,冯建忠就藏有其中的《莽原》、《译文》等5种创刊号。1918年,投身于韩国独立运动的韩国仁人志士在上海创办《新韩青年》杂志,仅出一期,是创刊号,也是终刊号。当年仅发行一百本,今日连韩国也无保存,冯建忠却收藏了一本。1990年初,韩国独立运动纪念馆一位研究员专程拜访冯建忠,在他家查阅了绝版《新韩青年》,赞叹不已。
  “让创刊号藏品变成活的教材,去传播知识,服务社会。”1995年,上海市老干部局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收藏展”,冯建忠送去40本抗战时期出版的期刊创刊号,其中有抗战初期影响最大的文艺刊物《呐喊》、《烽火》。“东亚体育之光民间收藏展”揭幕前,冯建忠以《新体育》、《足球世界》、《中国排球》、《少林拳》等60多种杂志创刊号参展。在1995年广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品展示会”上,冯建忠被评为“华夏优秀收藏家”。冯建忠说:“我的收藏虽比不上国家图书馆,可也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1998年,为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与上海》摄制组查遍国家档案馆,有关毛泽东早年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的记载仍有不少文字无从查实。走访冯建忠,看到《前锋》创刊号上有毛泽东在上海活动的资料,另一本1937年创办的《文摘》杂志创刊号登载了美国记者斯诺撰写的《毛泽东自传》(特译稿)更使摄制组人员惊喜万分。
  冯建忠收藏创刊号的消息传到台湾,引起了宝岛新闻界朋友的注意。1997年3月,台湾《联合报》4名记者到上海采访,搜集四十年代上海文坛才女张爱玲的资料,找了一些单位,所获甚少,最后在冯建忠家看到了四十年代创刊的《万象》、《紫罗兰》、《天地》三本杂志,上面都介绍了张爱玲的情况。同年9月19日,《联合报》专刊《深度旅游周报》以对开8个版面刊登“张爱玲文学之旅”专题报道,一篇文章中说:“冯建忠收藏了上千本旧期刊,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史,呈现了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可让张迷一窥当年打造张爱玲传奇的大众刊物《万象》、《紫罗兰》、《天地》,在泛黄的纸张上感受最原味的张爱玲魅力。”此文一出,“张爱玲迷”们争相传阅,兴奋异常。

.
发表于 2010-1-3 00: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应该放到“冯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20:43 , Processed in 0.1250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