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20|回复: 0

杂谈续编慈溪冯氏族谱(启承祠支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4 11: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谈续编慈溪冯氏族谱(启承祠支谱)
昕语

发布日期:2013-08-21  信息来源:江北史志

    说起惭愧,加入慈城冯氏研究会多年,但是对慈城冯氏了解却甚少,一知半解,只是停留在“冯半城”的表面之说,读读他人研究成果。然而,当我再一次翻开表装精美,印刷整齐的《慈溪冯氏族谱(启承祠支谱续编)》,我的神经末梢又一次为它变得敏锐了,这本薄薄的家谱中所蕴藏的精神和力量,无不让我激动和震撼!
    激动的是,八年前,我所看到的是手写体的冯氏支脉谱系图——这是一位冯氏家族启承祠元房第九世孙冯涵才先生编写。涵才先生历经多年,在那矮小、昏暗的小屋内,和他的老伴,一笔一划地记载着,细心排列着,以期待与整个冯氏族谱宗脉相连——今天终成正果。续编冯氏族谱启承祠支谱是以西桥支(惠宗祠)的后代——清康熙年间起的冯氏启承祠一脉族人为主,启承祠支祖是清康熙年间出生的,把冯氏家族医药事业推向顶峰的一代药业商人冯映斋,全本共记录了该支谱十一世的后人,跨时三百余年。
    这本谱牒的问世使这位老者期待得以实现。这位老者是我第一次接触冯氏族人之一,他让我第一次感触到冯氏这个大家族精神——牺牲小我,服务大我。看着他为了冯氏支系不散,每天在他自己的两间小平屋内,大小不过二三十平方,与他的老伴相依为命,默默撰写,苦苦寻找,记录其所在的支脉的情况,收集一切冯氏家族有关的信息。这样的坚持和责任是何等可贵,另人起敬。
    震撼的是,这本《慈溪冯氏族谱(启承祠)》编修完成后,宗族脉络十分的清晰,基本上启承祠支族的族人,只要知道其父辈的情况,就可以找到自己所在这一族的排行字辈,还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的支派以及在整个支派的排行字辈,更可以明白自己整个冯氏家族内的辈分以及排行字辈。这是何等的难呀,你可知道,这个冯氏家族,支脉纵横,旁系复杂,自古就有“发源之远簪缨之盛,本支之繁”之说。在慈城更有“冯半城”之说,现今还大留存与这个家族息息相关的古建筑——福字门头、布政房、冯宅、俞宅、冯岳彩绘台门等。据载,冯氏家族共分六支,在慈城以不同的居住地命名,如金川、大街、福聚、西桥、梓树、大桥。冯氏始祖可以追溯自西汗,东汉起就开始分族设谱。绵延千余年,历代族谱散落各处,记载得失均不完善,盘根错节。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将其理清头绪,编撰完成,得到冯氏族人的认可,是何等不易!然而编制续谱之人,非冯氏族人,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驱动他,让他摒弃杂物,多年的坚持,奔走寻觅,终成体系。这种执着和坚定怎不让人震撼!
    这么一个千年望族,没有族谱,就如同一盘散沙,难以聚集。族谱是家谱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一个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著作。入谱者必为同宗共族。因此,有了谱,散落在世界各地冯氏族人,才可积聚起来。虽相遇未必相识,但入谱者必为一家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冯氏族人到慈城寻根的络绎不绝,但是因为长时间战乱,动荡,族谱散落破毁,宗祠不再。致使,前来寻根者只能凭借着口传的记忆,一句“大树将军后,凌云学士家”的对联,找到自己的落跟之处。这是何等波折与煎熬呀。据悉,身为知名书画家冯骥才先生,当年要回乡寻根,也不得不托其友人,三入慈城,多次对接,才能从远方归来,认族归宗。如果有这本完整的族谱,又何来有如此多的波折与艰辛呀!
    当然,这本族谱的续修完成,其意义不仅在于此,更多的是通过对该支系的完整记录,重塑了冯氏千望年族的根基,让后人看到了家族的世代繁衍、人口增减及各分支流派的迁徙流传,看到了历史变迁的大气候、小家庭发展的小情况,明白了家族盛衰的梗概和缘由。以此激发后人,振兴家族的志向。现在,冯家后裔开始悄悄收集因动荡而散佚的家族纪念物,有先祖冯叔和千年画像,一块书有“冯氏诰命”的圣旨,虽然有可能残缺,但由于一布印有历代好几位皇帝的御印,显得格外的珍贵,等等。然而,当他们知道自己无力去修复家族如此珍贵的遗物时,竟然,毫不犹豫地拿出来,赠送给族人中有能力修复之人,使冯氏大家族的气息能够世代相传。也许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它的存在——慈城醉花书屋,但是作为冯氏族人是不会忘记的。在清中后期,随着海外新思想的传入,冯氏启承祠支谱第六世冯可镐以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创办了醉花书屋,提出书屋是教育的摇篮。这种重视教育的理念成为家族的一种精神,被世代沿袭和发扬。至今,冯可镐先生的后代也多以高学历的读书人为主。这也许就是大家族留给后人的精神力量所在吧。
    谱牒所成,不仅对冯氏家族有了深入研究的依据,更为家族发展对家族聚集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找到了根源。作为慈城本地一大族群,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仅在家族内部,更延伸到他们所在这个区域——慈城。冯氏家族处在开埠最早的浙东沿海宁波,因此也较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在晚清时期,在多数人还在读圣贤书,谋取功名未人身目标时,冯氏族人已经转变理念,舍本逐末,在读“圣贤书”的冯家读书人中出现了商人。这不仅体现在启承祠支祖冯映斋在宁波开办冯存仁药店之外,在其后辈中,以药为业的人络绎不绝,并把冯存仁药店推广到全国,现在已经成为中华老字号药店。经药从商的理念,使冯氏家族在晚清时期更为富裕起来,成为一方巨富。为此,他们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当地的民众,清末民初时,越来越多的慈城人开始走上了冯氏前辈的足迹,挖掘出他们人生及家族的第一桶金。这不仅在药业,更在金融业有慈城人显著的成就,在此不再一一叙述,因为相关研究已经很多,就不在此班门弄斧了。
    研究谱牒,不难发现冯氏——这个千年望族的影响力之深远,今天承载这个家族的起源地——慈城也因其而兴!这些年,随着慈城千年古县城逐步修复,一大批曾经冯氏家族的祖屋——冯俞宅、冯岳彩绘门头、符卿第也再次焕发光彩。然而,要激活这座千年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唤醒沉睡多年的儒魂商魄,单单修复破旧的明清官宅府邸是不够的,更需要大量的文化精神内涵给予充实。此时,这本谱牒编修完成,恰好给这些古建筑带来了生命之源。随着谱系中的人物深入研究,一些鲜为人知地蕴藏在古建筑之内的有关冯氏族人治家、修学、经商的一个个感人事迹再次重显,使一幢幢修复的古建筑又了新的生命力,让这些存在两三百年的古宅,不再落寞,不再孤独,人们在读懂这个建筑的同时,也明白了这个建筑始建者为人处世的理念,更为慈城千年古城增添魅力。
    家谱的研究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对地方文明的传承及演变也起到了延续的作用。为了充分了解这个千年望族对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当地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这个家族,长期不懈地关注着冯氏家族,才有了今天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族谱的完成,冯氏家族系统地研究,并撰写成文字,印成铅字,广为流传。这些,让冯氏家族的精神再次得以延续,包括静以修身,勤俭兴家、和俭以养的祖训,后人从前人行为思想中汲取营养和经验,以这千年家族得失孕育着自己的子孙,为后人的成才服务,促进家庭人才培养。
    今天,随着这本冯氏家谱的印制和流传,在海内外的冯氏族人,怀着对故乡的回忆和乡人的感激之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们在拾掇着旧时记忆的同时,更希望为家乡的建设,热别是文化事业的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我记得有一户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和上海的冯氏三兄弟姐妹,回到慈城祭拜了祖先,瞻仰了祖居后,临别前,曾悄悄地对我们说今后家乡有需要,请一定要告诉我们,让我们为家乡出点力。这么坦率之情让我动容,但我更理解这份情要归结于他们对家乡人民为这个家族所付出的感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续编《慈溪冯氏族谱(启承祠支谱)》的编修完成,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其作用和价值是历数不尽的,作为我们后辈,需要充分地应用好这本家谱,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慈城、为冯氏家族得发展助添力量。

(来源:政协宁波市江北区委员会)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7 04:29 , Processed in 0.1718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