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02|回复: 4

有谁人知晓清朝官吏冯德库的事情?

[复制链接]
ivyfeng79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19 15: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强强 于 2010-5-20 21:50 编辑

有谁人知晓清朝官吏冯德库的事情?
发表于 2010-5-19 17: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德库居官宁波,因被皇上革职抄家,遂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迁至曹路东部荒滩栖身。”据说冯德库后来成了道士,广行善事。此说年代久远,且无史实佐证,已无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7: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汝山 于 2010-5-20 22:04 编辑

冯家道班考

     我向来对道教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远,现在看来,未免太偏颇了。道教中确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存在,理应认真挖掘,积极搜集。“文革”大破“四旧”那阵子,良莠混淆,瓦玉难全,寓于道教中而属于民间艺术珍品的那一部分也随着道教的被毁而遁迹。
    道教乃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为东汉张道陵所创,始你“五斗米道”,又名“天师道”,奉老子为教祖,盛行于南北朝。金元之际,道士有出家的全真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士之分……
    冯菊初(1916—1998,群乐村道教艺人)与他的道士世家应属于正一派,这位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习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宗教职业者,满腹经文,能唱会奏,况嗓音宏亮,记性极好。1987年春,他与堂弟冯炳(1922—1996,民众村道教艺人)合作,慨然献出了十余首道教器乐及声乐曲,其中不乏佳品。感谢李伯金老师的配合,他的记谱较好地体现了原始性与准确性。诚然,道家有其无法摆脱的痼疾,神鬼之类,在所难免。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迫于生计,当时的顾路地区道教繁衍,道班绵延,较著名的有四大家;群乐村的冯家班,民建村的徐家班,以及顾东村的顾家班和沈家班。然而,翻阅本地的史料,竟无一笃实的记载,这未免不公。据此,笔者不得已赘述一番,一来聊补乡史之短缺,二来为道家立一小碑。我们农村历来有立碑的传统,“灶不嫌柴朽,女不嫌娘丑”,我与道家素无瓜葛,更无意提倡道风仙骨,立碑仅是为了提供一些濒临淹没的史实,以利“挖掘、抢救、传承”。
    据菊初先生追溯,冯家班的子孙们乃至群乐村整个冯氏家族,是清朝官吏冯德库的后裔,冯德库官居宁波,因被皇上革职抄家,遂于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曹路东部荒滩栖身。据说冯德库后来成了道士,广行善事。冯家始祖之艰辛似乎为其后代的信教提供了历史的成因。菊初先生是冯氏道士世家的最后一代道士,其父仲卿先生为冯家班的最后一任班头。大堂伯冯大发,外号“孙悟空”,行道于上海城,次堂伯冯振生,则在乡下“跑赴应”,浪迹嘉定、南汇、青浦、上海、崇明、宝山等地,遐迩闻名。何为“跑赴应”?便是哪儿有法事做便去哪儿。菊初先生腹中的古曲道歌,大多从冯振生那里学来,他随父伯云游四方,通晓各类道家法事,那名目繁多且拗口的祭祷词竟能一字不漏地滔滔背诵。他告诉我,法事一般分为清微法事与亡丧法事两种,清微法事有法符、达表、群仙会、斋天、炼度、火司朝等等;亡丧法事有发符、亡斗、款王、开方、九幽灯、亡斋天、九阳灯、九幽朝等等。每一出法事都要唱、念、做,配上音乐,宛如一出“折子戏”。冯家班道士功底厚实,个个道貌岸然,所做法事,常令人冷风嗖嗖,万般悲恸。他们与顾路其他各家道班被统称为“浦东派”,在上海、高桥、川沙等各道派中独立门户,占得一席之地。但道士的收入似乎也有限,一出道场(法事)完毕,每人得四只角子,法师、班头略高些,他们说的“洋三工”,意即赚一块钱需做三天道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曾多次对菊初先生进行采访,先生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他的经历具有道家的典型性。他七岁在季家码头黄廷元老秀才处读了四年私塾;十一岁在曹路民通小学三年级班又念书半年,所学课本,不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琼林幼学”之类;十三岁那年恰逢嘉定名师梅阿四来到顾路说道,便跟他学吹唢呐及唱戏文;十五岁学吹笛,因运气不足,被张雪芳(家居小湾,道家名笛手)斥为“痨病笛”,在其指点下,大有长进;十六岁做法师;廿二岁始往外“跑赴应”;廿四岁又拜川沙丁占魁大法师为师。从此拿了一顶道士帽,四处漂游。“早出道士夜来忙”,而熬夜需要提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便染上了吃白粉(鸦片)的恶习,菊初先生也不例外。直到解放,他结束了以此为生的道士生活并戒掉了他的吸毒嗜好。菊初先生有弟二人,均酷爱艺术,后来都成了市级专业剧团的乐队演奏员,这与道教音乐的熏陶不无关系。
    解放后,人民政府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自食其力的农民。1956年,菊初、炳魁两先生同龚路的薛肇南等人从道教的祭祀仪式中挖掘整理了民间舞蹈《花灯舞》,始参加县里演出,又转演松江、南京。几经筛选加工,次年上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荣获创作与表演优秀奖,受到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成为道家的传世佳话。
    迄今,冯家道班已成为历史,但宝贵的精神财产却应世代相传。
    简言之,道士既是宗教职业者,同时也是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当然这种继承由于其职业的局限,往往优劣参错,但他们的信教,大半是为了谋生,这与当时的现状有关,不能苛求于他们。当他们回首往事时,常不胜感慨。他们珍爱自己的新生活,同时也祈祷着自己死后能升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vyfeng79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道班的历代子孙乃至群乐村整个冯氏家族,是清朝官吏冯德库的后裔。冯德库居官宁波,因被皇上革职抄家,遂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迁至曹路东部荒滩栖身。”据说冯德库后来成了道士,广行善事。此说年代久远,且无史实佐证,已无法辨其真伪,然冯家始祖之艰辛似乎为其后代的信教提供了历史的成因。
以上东西,我都知道,关于冯德库,我还想了解更深,比如为什么被革职抄家?犯了什么事情?原来住在宁波哪个地方?是不是和慈城冯家有关系?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2 12: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百度查就知啦: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23:18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