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88|回复: 2

“野驴之父”冯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9 00: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野驴之父”冯刚


黄文

  冯刚,这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的优秀英语教师,由于拍摄和宣传环保及保护野生动物的突出贡献,今年4月,荣获了国家环保总局等8部委颁发的“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奖”和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香港“地球之友”联合颁发的“地球奖”。“五一”前后他在北京动物园举办了“冯刚野生动物摄影展”。

  冯刚一直喜爱欣赏野生动物图片和画面。长久以来,他心中总有一种不平衡,画报上、电视节目中的野生动物几乎都是外国人拍摄的外国的野生动物,中国除了鸟类,野生动物摄影精品微乎其微。“中国要有自己的野生动物摄影家,要拍自己国土上的野生动物。”1995年已48岁的冯刚倾家中所有,购置了较高档的摄影器材,踏上了业余拍摄野生动物的坎坷路。他感叹人生短暂,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去拍摄,促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丰硕成果。

  环保摄影

  冯刚来京办展的同时,也为同行们带来一个新理念:野生动物摄影者首先是野生动物的保护者,而不应成为杀手,作品应该反映动物本来的生息状态和生存面貌。许多摄影者为追求画面的动感效果,开着车追赶野生动物。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有些动物很快就倒地毙命。冯刚拍摄野生动物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的宁静生活。他大多采用步行跟踪或潜伏拍摄,拍到大量动物在各种状态下清晰的图片。

  新疆拥有众多的世界濒危大型野生动物,藏野驴、藏羚羊、蒙古野驴、野牦牛、北山羊、鹅喉羚、盘羊等在这里栖息,也有狼、赤狐、长尾黄鼠、毛脚沙鸡、藏雪鸡、天鹅、绿头鸭等珍惜鸟兽。冯刚曾两次登上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9次赴准噶尔盆地东缘的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18次去北山羊栖居地,博斯腾湖、塔里木盆地、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等地都不止一次留下他的足迹。

  为了更好地表现自然生态下的野生动物,去年七八月间冒着酷暑和蚊虫叮咬,他在卡拉麦里的红柳丛中潜伏达15天之久。谁也没有像他那样近距离拍摄到如此大量神态各异的蒙古野驴、盘羊、鹅喉羚的清晰图片。他的许多作品为我国野生动物图片库填补了空白。

  冯刚还利用自己的作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以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1999年暑假,冯刚在乌鲁木齐市政府、教委、第六中学以及《人与生物圈》杂志等的支持下,带着28块展板,驾着他的“金旋风”吉普车,历时42天,行程14000公里,赴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进行宣传。

  在北京,冯刚为中学地理教师做完报告后,老师们深受感动,表示有义务带领学生加入到保护生态的行列中来。上海动物园里,他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比笼子里活的动物更吸引人。上海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野生动物研究与摄影专家张词祖称冯刚为国内拍摄大型野生动物第一人。广州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江海声教授说:“我是搞野生动物研究的,了解要寻找野生动物的那种艰辛。多年自费用镜头扑捉野生动物,居然这么多,令人佩服!”

  一路上,冯刚不忘向沿途餐馆、加油站发放宣传材料。冯刚感叹某些国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上长腿的桌椅板凳不吃,其它什么都吃。他呼吁人们“嘴下留情”,不食野味。即便在野外,冯刚仍自觉地履行环保职责,每天他都将饮料瓶等生活垃圾收集到塑料袋中,经过村镇再将它们扔进垃圾站。他的行动使向导和牧民深受感动,并以他为榜样。

  此次进京领奖之际,《人与生物圈》杂志、北京动物园、新疆乌鲁木齐市教委在北京动物园联合举办“人与生物圈系列科普活动:冯刚新疆野生动物摄影展”,向全社会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半个月的展览,10余万人参观。他教过的学生得知老师在北京办展览,有的人从上海、天津赶过来。展览期间,冯刚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北京数所高校作讲座,人生与环保是他的主题。

  野驴救命

  在冯刚拍摄的众多的野生动物中,他对野驴情有独钟。

  1998年暑假,他第9次进入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7月30日清晨,当地时间5点20分,他带上一瓶250升的矿泉水和10块饼干,独自步行去寻找野驴,想先拍一些再回来找同行的朋友。在离宿营地1公里多的地方,他遇到了十几头野驴。拍了几张之后,驴群迅速向东逃去。冯刚穷追不舍,追出四五公里,又发现了200多头野驴。他靠近到200米处,支起三脚架。驴群停止了吃草,惊恐地望着这位不速之客。一头大公驴一声令下,它们有序地逃走了。

  冯刚又背起相机一路追去,拍下驴群飞奔的壮观场面。当驴群从视野中消失时,他才感到又渴又饿。此时已是中午12点半,他开始往回走。一上午只顾着追野驴,没有注意走过的路线。转了两个小时,怎么也找不到宿营地,也看不到汽车的踪影。午时的戈壁滩温度高达40多度,身体中的水分不断蒸发。

  他远远地看见有汽车经过,他向汽车跑去,然而,那只不过是海市蜃楼。他头一次在野外感到恐惧,在荒漠中遇难的彭加木、余纯顺仿佛在向他招手。他掏出日记本写道:“干自己喜欢的事,这是我最爱说的话,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在野外遇难,我绝不后悔,但愿这一天不要来得这么早。我才51岁,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休息了一会儿,他继续往南走。突然看见几公里外他的吉普车“金旋风”在几公里外出现了,他兴奋地飞奔过去。冲过了一个小山坡,车子不见了。此时他的脉搏达到每分钟120次。一旦心力衰竭,随时可能猝死。

  冯刚已在荒漠中奔波了10个小时,但他不敢躺下,一躺下就没有意志和力量再站起来了。他决定把相机放下去找水。他从日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了一张便条压在相机下:“我是乌鲁木齐六中英语教师,来卡拉麦里拍野生动物。我已迷路10多个小时,已脱水,筋疲力尽。我去找水。如果我的伙伴们找不到我,我可能遇难。如果您拣到三脚架和相机,请送至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或者给我妻子郑蜀湘,并请他们把相机中的胶卷冲出来,这就是我的遗作。”随后,他又在日记本上给妻子写下了遗书:“蜀湘:如果我真有不测,请不要悲伤,人总会有这一天的。谢谢你对我爱好的支持。我花了家里这么多钱。如果我不是迷上了野生动物摄影,我们的日子会好过得多,请不要怨恨我。如果我真的走了,请你把汽车和相机都卖掉。我真的不愿意这么早离开你们,也不愿意离开亲朋好友和学生们。”

  写罢,他抱着生的希望继续在戈壁中寻找。已是晚上8点30分,再过两个多小时天就黑了,如果找不到同伴或回去的路必死无疑。他不甘心,又背起相机,就是死也要跟心爱的相机死在一起。半小时后,他第一次出现了便意。他用手接着尿,一口一口,喝下了这“生命之水”。这时猛然看到西北方向尘土飞扬,一定是汽车。等离尘土四五百米处才发现,原来是一群野驴在飞奔。他情不自禁放下三角架,拍完了相机中最后几张底片。

  望着黄昏中健美的野驴,他思绪万千:我的野生动物拍摄是从拍蒙古野驴开始的,我的生命也即将以拍野驴结束。就让今天的拍摄成为一生中最佳作品吧。

  冯刚一边退着胶卷一边想着。抬眼间猛然发现前方两公里外的“金旋风”。原来同伴已经找了他10个小时,他们想,只要找到野驴就能找到冯刚。傍晚9点左右,他们在望远镜中发现了大群野驴,并且有一个小圆点在移动,一定是冯刚。他们加足马力朝着这个方向驶来。他与同伴紧紧拥抱在一起,热泪飞淌。干渴至极的冯刚一口气喝下4瓶矿泉水,连筷子也没用又把一大盆面条倒进腹中。

  蒙古野驴帮助同伴救了冯刚,冯刚对野驴的感情更深了。现在,冯刚拍摄的野驴是国内最好的。他被人们称为“野驴之父”。

  《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30日第7版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0: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驴之父”--冯刚






“野驴之父”冯刚


    “蠢驴”、“笨驴”、“犟驴”、“脸拉得像驴一样长”--在国人的心目中,推磨拉车的驴子经常是被鄙夷、嘲笑和讽刺的对象。对于游荡于大漠荒野的“家驴”的祖先--野驴,尽管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但恐怕在多数人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有一个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独爱野驴,被称作“野驴之父”,并以之为荣。此人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家、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55岁的英语教师冯刚。  
冯刚在拍摄中一直遵循“潜伏”拍摄的原则,尽可能少的惊吓、干扰野生动物。伪装材料也是冯刚自费买的假植物。


    生于上海,长在新疆,插过队,下过乡;凭借初中三年的英语底子,成为乌鲁木齐市小有名气的高级教师;48岁开始自费购买昂贵的器材,利用寒暑假拍摄野生动物;50岁开始学车,先后20多次进入人烟稀少的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3次进入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7年来总行程10多万公里;拍摄的蒙古野驴、藏野驴、北山羊、狍子等野生动物作品国内少有,尤其是野驴的照片天下独步,令人叹为观止;他先后荣膺“全国首批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第四届“地球奖”、“首届中华环境奖”。  

    这就是冯刚。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拍摄之前冯刚只从照片上见过。凑巧的是,他第一次和朋友到卡拉麦里山拍摄,就碰到了野驴群,拍的片子还在自治区拿了大奖。初战告捷让冯刚信心倍增,而且对昂首挺胸、矫捷健美的野驴心生好感。随着在拍摄过程中对野驴了解的增多,冯刚深深地爱上了野驴,甚至到了如醉如痴的境地。他发誓,要用自己的镜头,为野驴“平反”。

    为了拍出最自然最真实最美的野驴照片,冯刚曾在40多度高温的戈壁滩潜伏14日等待最好的拍摄机会;曾因独自追踪野驴群导致高温脱水,靠自己的尿补给水分活了下来;曾因拍摄过于投入忘了和家里联系,直到惊动了驻地部队,准备前往营救......

    经过数次“生死之恋”,冯刚近距离拍摄的蒙古野驴,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异常温馨的世界:那两只谈情说爱的野驴,让你想起坠入爱河的人类;那在高原上奋蹄驰骋的野驴,则让人想到骏马;看,这只蹄子还未完全落地就忘情地喝水的野驴,身上的毛发清晰可辨,让人禁不住想触摸一下!难怪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铎看了冯刚的作品后,挥笔写下:野驴之父,当之无愧!   
这两只谈情说爱的野驴情侣,让人想起坠入爱河的人类。 这是一只蹄子还未完全落地就忘情地喝水的野驴。浅浅的水洼周围杂沓着动物的足迹,水其实是又苦又咸,但这就是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


    除了野驴之外,冯刚还拍了温顺漂亮的母鹅喉羚,善于攀岩的北山羊,雄壮非凡的野牦牛,傲视一切的鹰隼......自然与宁静是冯刚作品的最大特点,他将野生动物最天然的美呈现给人们,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内心。

    奖杯、鲜花和掌声并没有让冯刚陶醉。相反,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得意吧?得意,但不能忘形。”他心里清楚,人生只有一次,上帝留给自己的好时光越来越少。只有再接再厉,拍出更多的好照片,才不枉此一生。   
《探戈》2001年7月冯刚潜伏数日后,两只野驴同时出现,走走停停,姿态可爱,冯刚猛打口哨,两头野驴同时回头,冯刚大喜“好一张探戈!” 鹅喉羚(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麅又称为狍子


    冯刚今年的目标是:藏北高原的藏羚羊。去藏北可不比卡拉麦里山和阿尔金山,花费很高,来回一趟少说也得四、五万。为了筹划资金,冯刚到处“化缘”。有一家国外机构愿意出钱,而且数目不菲,冯刚却拒绝了。因为在冯刚看来,条件太苛刻:照片、版权全部归这家机构所有--“我冯刚并不是为了钱!”

    尽管目前经费还是没有着落,冯刚仍然很乐观。“就是没人赞助,我冯刚也会干到底。”他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只要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冯刚,祝你好运!

    撰稿:人民网记者 北方

    稿件图片均由冯刚提供,请勿随意转载。

    编辑:子爰

    人民网2002年01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幸和冯刚老师通过两次电话并向冯老师寄过《冯文化》报。感觉冯老师应该是我们冯家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5-4-10 17:36 , Processed in 0.1875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