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91|回复: 0

冯氏祠堂 飞鹅岭上的一段凄美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7 23: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0717.jpg
时至今日,冯氏祠堂依旧保存完好。  张茂盛 摄

  据老一辈鹤山人回忆,鹤山民间曾有这一说法:冯家祠堂,李家山,叶家田。可见当年这三大姓的地位,其中“冯家祠堂”说的即是坐落在越塘的三世祖祠堂。
  如今的越塘是鹤山城区一个工厂众多的区域。记者此番要探寻的便是三世祖祠堂。从人民路转入越塘村委会,直上一个斜坡,穿过林立的现代建筑后,抬头仰望,视线便被一幢现代建筑挡住。据说冯氏祠堂一度“身居高位”,其他民居一律不得高过它,而如今,它却湮没在各种现代建筑里,除了本家族的老一辈人还心怀崇敬瞻仰它外,其他人已经将它渐渐淡忘。
  文/本报记者 张茂盛 通讯员 何翔

  历史追思 飞鹅岭上建起三世祖祠堂

  据越塘族谱记载:始祖山西冯氏,为避战乱于宋咸淳年间,携4子南下雄州(今南雄)各地,四子朝纲居越塘,经历代繁衍,又传了三世(代)。到清雍正年间,越塘已是人烟稠密、富庶的大乡,共有13坊9里。
  时有坊里歌云:一望楼台大朗然,南山北社隔山连。护龙隐出山腰侧,磁石浮沉水部边。双石云铺松背出,大园花绕村心悬。余庆人歌太平曲,共迓西里乐管弦。
  此歌内嵌13坊里地名,寓意深邃,道尽越塘繁华景象。明末清初,续后乡亲议决在北社坊飞鹅岭上建三世祖祠堂,以怀念祖宗恩泽,祈求庇护子孙后代,这就是祠堂始建的由来。
  据说,当年祖祠落成后制定了一条乡规:凡越塘大乡的村屋,其高度不能超过三世祖祠堂。其实,祖祠建在飞鹅岭顶,民居高度是无法比拟的。村里一位冯姓老人回忆说,在他10多岁的时候,适逢天气晴好,彩虹之后,天空清晰,他在5公里以外的玉桥村,曾亲眼看到这座祠堂以及祠堂后面的大雁山。

  记者探访   祠堂极具岭南建筑风格

  三世祖祠堂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是沙坪现时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即使经过文革时期“破四旧”运动的破坏,祠堂也没有完全被毁掉,里面只是不见了一些肖像蓬和牌匾,实为幸事。
  来到祠堂,可见两扇逾吨重、高达3米、厚约10厘米的东京格木黑漆大门,门上雕镂一对门神,闪闪发光,气势恢宏。祠内砖木、石、灰雕随处可见,造型别致,多用古戏曲的故事人物雕刻,栩栩如生。门前石抱台上一对高大的石鼓分立两边,左右对称,起拱卫作用。
  祠堂最让记者惊叹的是屋脊的砖雕,虽经百年风雨,但其花纹、着色依稀可辨。站在大门口,按下相机快门,却发现收获的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屋脊和门檐刚好成了“画卷”的边,天空为底色背景,而屋脊上的砖雕和屋后山上古树顶端相映成趣,成为“画卷”的内容。
  当然,祠堂最醒目的当数头门那副保存完好的对联,铿锵有力,发人深省。对联字迹清晰:座枕鹅头数点远峰横笔架,源开越水万支流派孕珠玑。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其中上联之“横笔架”,看似是承载毛笔的笔架,其实是暗示雄踞境内的笔架山;下联的“孕珠玑”,不仅昭示越塘源于珠玑巷,更有字字珠玑之意。关于这副对联,据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越塘人到海外创业,但是在外拼搏的华侨们回来后,都会去祠堂观瞻祭拜,如果谁能够准确地读出门前的对子,则意味着他依然心系宗族,不忘自己的身份,村委会则会设免费宴招待他。
  祠堂建成后,越塘曾在清雍正时出过举人进士,而直到现代,一些人依然相信祠堂祖先在保佑着后人。据村民介绍,2001美国发生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当时一名在纽约世贸大厦上班的华侨由于迟到了一分钟而幸免遇难,这位幸运的华侨对待这件事情感慨颇多,不管内心是否真正相信,他回乡后,还是在越塘三世祖祠拜祭祖先,感激祖先保佑。

  凄美传说 鼓声“敲死”大恶人

  据说当年祠内有面1米多直径的大鼓,每天早上5时,便有人专门敲鼓108点,“咚咚”鼓声数里可闻,而越塘人不过冬至节气也与此有关。
  冯定华老人今年已是84岁高龄,他是冯氏第二十四代子孙。关于冯姓三世祖祠堂以及这个祠堂衍生出来的很多故事,他都非常了解。
  传说明末清初,越塘山顶坊有村民冯虾,厨艺甚佳。某年,他在地主恶霸邓某处打工,邓是外姓人,为人尖酸刻薄,凶恶无比。某年冬至,常言道“冬大过年”,当日邓某叫冯虾炒个好菜过冬,特别吩咐要煎条带鳞的金银鲮鱼应节,如果煎不出来就不要活命。冯虾受命到街市买了两条生猛鲮鱼和其他菜肴回来,但如何煎成金银鱼呢?正犯愁时,妻子教他,将鱼一侧慢火烤,另一侧猛火烤便可,他如法炮制,果真把鲮鱼煎得金银剔透,香味四溢,鱼鳞也没有脱落。眼看大功将要告成,悲剧却发生了。他捧着鲮鱼上台时,不小心被门坊绊倒,鲮鱼掉在地上。邓某见状,大为光火,顺手拿起一根木棒,照冯虾头上猛击过去,几个亲信也跑过来帮着打,将冯虾活活打死,并弃尸观音堂(土名,今山顶美食附近)。
  其时三世祖祠已建成,为报复大恶霸邓某,乡亲们决定在祠堂内头门设一面大鼓,每天鼓声“咚咚”,数里之外可闻其声,因鼓声与方言“邓”同音,此举既将冯虾冤情昭示于世,也有把邓某敲死之意。据说邓某不久暴病而死,子孙四散而去。从此村民每天仍敲鼓不息,世代相传,后来改在每年冬至那天才敲鼓,而且从不过冬节,以示怀念冯虾。上世纪90年代初,越塘商人冯先生,慷慨出资数万,在山虾咀重修冯虾坟墓,村民每年清明、重阳都前往拜祭,以寄托哀思。
  时代在发展,古祠堂风貌依然。时至今日,受村民敬仰的三世祖祠仍雄峙飞鹅山上,昔日风貌依稀可辨,而门前那棵百年老榕枝干挺拔,绿叶婆娑,见证当年沧桑,可惜祠内大鼓已不在,“咚咚”鼓声只留在人们的回忆中。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22:51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