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95|回复: 0

国学家冯君木和他的子侄(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9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家冯君木和他的子侄

                               (邬向东 谢典勋 骆兆平)
      冯氏家族,在慈溪(慈城镇)是一个世家望族。“发源之远簪缨之盛,本支之繁”。①在族谱上都有详细记载。其始祖最早可以上溯到汉。汉献帝建安年间任朝散大夫的冯冕,因恶董卓作乱,固请去职,得任句章(今鄞县)录事参军府中尉,即卜居句章之金川乡。但现在的冯氏家族则是五代时吴越国礼部尚书冯叔和的后裔。叔和(920-980)字伯道,号毅斋,吴越宝正三年(928)进士,任至礼部尚书、晋太子太保,谥文直公,他在冯氏宗谱上为五世祖。由于他在吴越国供职,一说他的儿子出任定海(即镇海)镇边使,于是“由婺始迁慈,遂为慈溪人。”②到元初传到二世叶,因子孙繁衍,又按居住还分为大街道、西桥、大桥、择树四族,到了明代,家庭更繁。本支和旁支的名称都有了不少变化,至今已传了30余世。
      在冯氏家族中,出现过不少高官显宦,儒林名流,“历魏晋隋唐,代不乏人,或以殉难捐躯,或以功施社稷,或以博学文翰,或以保全生灵,③“因而得到皇帝赐谥改名的,为数不少。直到现代,冯氏家族中仍有不少品性优秀,学识渊博,声望卓著的人物,其中国学家冯幵(君木)和他的几位子侄,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冯幵(1873-1931),原名鸿墀,字阶青,一字君木,是民国年间一位著名学者,人称回风先生。幼年丧父,由父亲俞氏教习诗文。他生性聪慧,读书又很用功,光绪十八年(1892),20岁时考取秀才,二十三年丁酉科选拔贡生,朝考列为二等,依照惯例,他可以外任知县,但晚清政治腐败不堪,冯君木无意仕进,所以吏部询问时,他表示愿就教职,翌年即赴浙江丽水任县学训导,一年后升宣平县学教谕。后称病辞归故里,从此在家乡以教书为业,并有同邑诗友时相唱和。他与应悔复(叔申,1871-1914)、陈训正(天婴,1972-1943)、洪佛矢(允详,1874-1933)并称“慈溪四才子”。鄞县名宿张让三曾为之作《溪上诗人三病夫一狂夫歌》,其诗曰:“江上
①袁炜《慈溪冯氏支谱序》。
②陈训正《清儒林郎冯君墓表》。
③文杰《文直公大祭记略》(慈溪冯氏支谱)
独客无可喁,跫然是音三病夫。病夫善病诗不病,况有狂夫狂与竞,一灯如萤闪帘
角,玦月幽幽鸡喔喔。山中困卧冯君木,楼上哭吟应悔复。九死一生陈天婴,闻鬼夜哭啾啾声。三人战诗与病麈,诗伯腅睗鬼伯逃。斯时佛矢忽大笑,谓汝病呻我狂叫。何当斗酒诗百篇,三病一狂真可疗。倘许中间着蹇翁,将来犹入图画中,迷阳却曲伤吾行,老夫壁躃走且僵。”
      冯君木先是在故居慈城授业,得意门生有陈训正的从弟陈布雷,后来成为名记者、蒋介石的“文胆”。民国初年,他和陈训正等人在郡中后乐园(今中山公园内)创办国学社,招收学生,补习经史文学,执贽列门墙者有文学名家童第德、朱水复等人,文采风流,辉映一时,他指导后生学习,注意立品,认为有人品然后玉有文品,又常说:“古人以读书为文,今人以读文为本”,要求学生多读书,有实学,然后文采可观。在治学上,冯君木没有门户之见。旧时代极讲究诗文的流派与格调,差一字不得。当时全国文坛,为桐城派古文的统一天下,只有少数文人,股膺江都汪中,喜欢不骈不散的魏晋体。两派分道扬镳,或者互相诟病,冯君木推崇汪中,属于少数派,但他对一些笃好桐城的同事,如镇海虞含章(辉祖)、鄞县张于相(原炜)并不排斥,经常出所作互相观摩,取和补短。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冯君木一辈子教书育人,对于可造青年的培养提携,更是不遗余力,书法大师沙孟海说过:“我是山村孤童子,负笈到城中。受先生知遇,奖掖逾恒。1992年秋,招我住入他家西偏小轩,亲自督课。半年后推荐我到本城屠宅充家庭教师,相去不远,仍得随时请益。1924年冬,我随属家迁居上海,先生赋五古两章我行。首云:“吾生老好事,爱才若瑰宝。岂谓广培植,亦用娱怀抱”。全诗关爱珍勖、情见乎词。我虽不才,这也是一个例子。①对此,冯君木坦然自承,在宁波寓所中自题一联楹贴:“葆爱后生若珠玉,抛遗世法等唾溴。”
冯君木虽然好古敏术,耽志经史词章,却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性情过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遇事激发,憎爱分明。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正执教于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和效实中学,立刻奋身投入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陈训正在给陈布雷的家书中提到:“自杭归乡,适遇青岛风潮,甬学生抵制日货甚厉害,近各公司船只已停装日贷矣。每日露天演说十数处,不无激动举动。峻明、贞柯等亦极热心,君木更加发狂。”在一次全市学生游行示威中,这位瘦怯怯的先生,
①沙孟海《冯君木冯都良父子遗事》,见《翰墨春秋》,西冷印社1995年版。
带头冲到尹公署门口,亲手将爱国说贴递交给道尹。他亲自推动四师学生组织起来,取名“学生自觉会”;又推动效实学生组织起来,取名“学生自助会”,进而联合全市11个中学成立“宁波商学联合会”,更联系商界,组成“宁波商学联合会”,轰轰烈烈开展斗争。他还用“金口”的笔名,撰写语体评论和小说剧本,供给效实学生自助会的中型周刊,分寄全国各大都市学联会及其他爱国团体。
      冯君木的学问文章,声名与日俱增,北京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皆慕名相邀,请他去担任中国文学教授,他困体弱多病,惮于远行,都婉言辞谢,直至1925年才就任上海修能学社社长,因为上海近便,生活条件较好,社董方面的照应也特别周到。在这里,他与并世名宿有了更多的交往。桂林况蕙风,安吉吴昌硕、吴兴朱古微、长沙程子大数人,与他过从最密。况蕙风且与冯君木结为儿女亲家。而吴昌硕则在去世前三天还为他画了一帧兰花。冯君木在画幅上题写道:“缶老人丁卯十一月六日卒、是帧为三日前所画,翌日即中风不能语,盖最后之绝笔也。苍劲郁律,意气横出,岂非庄周所谓神会者邪!”并有“衰腕犹能百屈伸,自濡秃笔挽余春,芬芳后土吾将老,窈窕山阿若有人。”的诗句。①吴昌硕和况蕙风临终前都还留下遗言,要求由冯君木来撰写他们的墓志铭。
      上海修能学社,由于冯君木的主持,无形中成为若干宿学名士会文谈艺的场所,经常游处的还有兴化李审言、南城刘未际,福建夏剑丞、绍兴任堇叔,以及他的门生沙孟海、陈布雷、王个簃等人,但是,安定的生活和愉快的文化氛围,并未消除他忧国忧民的一贯情怀。1929年夏秋之交,浙江举办盛在的西湖博览会,流水般地挥霍民财,粉饰太平。冯君木适去杭州陈训正家中作客,亲眼目睹,不禁痛心疾首,写下两首七律。其一云:“任使湖山万卉零,粉红骇绿偏林亭。恼人灯火弥天沸,如鬼车声带梦听。百计销金浑不解,一生蓄眼未曾经。清凉办取须臾适、坐倚高楼看晓星。”②其二云:“遮眼湖山黯不开,慢亭高台只增哀。俊流争逐青蝇集,游女齐歌赤凤来。酒罢天容如共醉,劫余江色亦成灰。武林旧事吾能说,南渡而还第几回。”③他把国民党官老爷比之为南宋君臣,不顾人民死活,“百计销金”,“竭泽而渔”,只剩下“劫余江色”,表现出无限愤慨的忧患意识。
①冯君木《题吴缶老画兰》,《回风堂诗集》卷七。
②冯君木《湖楼感赋次天婴韵》。
③《次韵天婴(秋感)》,均见《回风堂诗》卷七。
      1931年5月,冯君木病逝于上海。门人弟子为纪念这位诲人不倦、德高望重的老师,决定成立“回凤社”,在他的每年生日和忌日,两次集会公祭聚餐,冯君木遗著有《回风党诗文集》14卷,其中诗9卷,文5卷,寻诗546首,文80篇,1941年由其弟子王贤等“检出原稿,重加录定”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另有《回风词》一卷,因已辑入《疆村词选》,故未复刊,关于他的诗文,友人给予很高的评价。李审言曾赋诗相赠道:“君文不染桐城习,色泽坚光清可挹。廉蔺文气凛然存,李志曹蜍敢平揖。诗篇健笔胸潭潭,洞庭霜桔参余甘。远者既唾足兰雪,俗好亦屏龚定庵。……”①与他相处四十年的莫逆之交陈训正,也在《慈溪冯先生述》一文中指出:“先生为文务其大不遗其强,博闻强识如王深宁。其文章高华峻洁,风蕴而外肆,则如汪容父。盖并先生世,一时无有当者。诗初宗杜韩,所诣近玉溪,中年稍稍取法江西,晚更离乱、声华益刊落,每有谣泳,必千灌百辟融注情性而出之。尝曰:”“‘作诗当于无味处得味,无材处购见材’,悉今世畴知之哉。”


(文章来源:互动百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21 00:07 , Processed in 0.0937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