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253|回复: 0

[理工科技] 以科研为生命 ——记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冯守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0 08: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科研为生命 ——记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冯守华


冯守华.jpg


      1956年3月14日,冯守华出生在吉林省**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高中刚毕业的他 便随着上山下乡的知青队伍住进了农村集体户。乡下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三年的生产劳动使他饱尝了下乡的苦辣酸甜。然而,这些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正是在这 段充满艰辛和汗水的蹉跎岁月里,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性格,磨砺了他艰苦创业、勇于实践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对脚下的这片养育他 的黑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并决心为之耕耘奋斗,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她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1975年秋,冯守华被推荐上了吉林大 学。1978年,本科毕业后,开始攻读研究生,师从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在攻读学位期间,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开发出全新的三个系列二十余种微孔晶体化 合物,突破了传统微孔晶体的四面体化学概念,实现了骨架原子组成多元化以及微孔骨架基本结构单元多样化。他将这些新的微孔晶体化合物以中国的英文 (China)字头C命名,在国际上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这些研究成果使他荣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奖励研究基金、198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以及 1991年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89至1992年,冯守华在美国新泽西州立(Rutgers)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 美工作期间,他成功地开发出特种混合四-六配位结构微孔快离子导体与化学传感材料。开发的复合传感材料具有理想的化学传感性能,在高温下对水蒸汽和氧气的 敏感性能符合理论能斯特方程。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两项美国发明专利,在美国材料化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五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1992年春天,冯守 华举家回国,留在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工作中,他求真务实,励精图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他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是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 授,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冯守华回国后,认为中国目前最需要建设一批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他回国 后即开始协助徐如人院士筹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了艰苦的初创期,无机水热合成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10月正式成立,冯守华任实验室副主 任。2001年5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准该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守华任首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 管理建设上,他提倡“埋头苦干,不图虚名;奉献科学,端正学风;相互配合,形成团队;不断积累,锐意创新”的三十二字方针。在工作中,他注重突出以人为本 的理念,团结和带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家学者共同创业。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形成了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宽严相济的研究氛围。不断巩 固了实验室的研究基础和学术地位,进而扩大了实验室的对外影响,促进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的产生。他注重建立凝聚、吸引、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的环境和措施, 广泛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实验室,并建成了吉林大学第一支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该实验室2005年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体金牛奖”,冯守华获 得“个人金牛奖”。

      冯守华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他主持完成包括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 863项目以及211,985工程建设项目在内的十几项重要科研课题。

      在 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冯守华认识到,当前,虽然中国的科研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但在基础研究方面源头创新水平与能力距科技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冯守华带领 研究小组在1996年开始启动原创性课题,他的研究重点是有关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生命起源的手性非对称,以及三重价态现象。含三重混合价态金属锰的钙钛 矿单晶材料是该研究组自主开发的,研究成果已在2005年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这项研究对于发展我国在信息处理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自主核心材料是至 关重要的。

      在冯守华及其科研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科研课题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研究成果。如:《新型微孔晶体的研 究》,《醇体系新型无机物的合成与反应规律研究》分别获1992,1994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型微孔晶体的合成与新合成路线的开发》获 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获200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等。

      2001年,吉林大学院系整 合,冯守华担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首任院长。在办学治院方面,他能够正确把握学院的发展方向,先后提出并开展了首届长春化学周、化学学院“2006管理 年”、“2007文明年”以及“2008创新年”的活动,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在冯守华担任院长的八年间,化学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在教学方面,学院在历次国家级教学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在连续三次的国家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涌现出多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 名师。在科研方面,研究成果显著,科研经费不断创新高,在科研项目、经费和科研论文方面成为吉林大学的排头兵。特别突出的是化学学院的研究成果在2005 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了应用有机化学、表面与界面化学二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学科在原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又新增一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 重点学科。目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整体布局合理,已成为基础设施齐备,学科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勇于创新,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级人才的 基地和中心。

      作为一名教师,冯守华十分注重学生培养。他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强调和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1992年他回国后的 第三天就走上讲台为研究生讲授科技前沿课程,急于将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传给学生们。面对英语在科技语言上的客观要求,他首先尝试用英语 授课并收到良好效果。十几年来,他所承担的全学年的教学课程,从未间断过。

      他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曾获得2000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 2001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他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传承文明,不拘一格。在注重育智的同时,更注重育德。因此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了一代名师的 崇高形象,从而也带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工作中来,极大的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多年来,冯守华教授及其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他们所喜爱的教学科研事业。取得了许多创新研究成果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堪称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一面旗帜。

      冯守华(1956~),吉林省**县人。无机化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曾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现任吉 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直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 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为会议主席主持召开了第八届中国国际固体化学研讨会和第七届国际水热反应研讨会,为扩大该领域研 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2-22 19:21 , Processed in 0.1250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