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19|回复: 0

[文艺社科] 海南诗人:冯麟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12: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麟煌小传:

        冯麟煌(1943--),海南澄迈人,曾任省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过诗集、散文集、诗歌美学论集等10余部著作。
    冯麟煌是新时期海南诗歌的代表,著名作家韩少功、著名评论家鲁枢元对冯麟煌的诗均有过很中肯的评价,谓之诗人“偏重于从诗境中发掘时代感与历史感,情感激越,境界阔大,具有清雄与峻拔的阳刚之美。造语既有传统的古拙与简练,又有现代的武断与张狂,具象感觉与抽象思考达到了较好的统一,现代品格与本土特色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冯麟煌的诗对于海南以及全国上世纪80年代新诗创作,不失为一次重要的探索。”
    冯麟煌1943年出生于海南澄迈,他对海南有着赤子的热情:海南“既是一块流淌着春光月光和天涯芳草馨香的母性的土地,又是一块奔放着拓荒精神开放意识的雄性的土地,是我从事诗歌写作赖以生长的摇篮与魂灵。”他的诗绝大多数是诗人对海南的“发现”,可以说,如果没有海南这块热土,冯麟煌的诗歌也就失去了“根”,就会缺少“雷霆千钧气势磅礴之骨力”。诗人有首诗《天涯月》,“冷峻的蓝/吐出一枚凄美的/冰凉”,这是无比清冽之美,我们可以感觉到,但诗人并不想仅只停留于此,“江山如故/沧海横流/天涯路远/夜夜,总见那团/垂挂千古/牵动水天/沉沉的/魂”,这团“魂”是被流放着的苏东坡,被流放着的李纲等五公“郁结”而成的豪迈、壮烈的“沸血的心”。天涯是一个“壳”,月也是一个“壳”,诗人希望的是打开这样的“壳”来审视人类所共通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诗歌也因此更加厚重和多元化。
    冯麟煌的诗非常关注在历史的裂变中表现出来的原始的、野性的力量,他在《长江咏叹调》中表明了这样的决心:“不屑于吟花咏月故作多情在这风雨人间/我知道只有拉纤不懈地拉纤作为中国诗人/才会博得你那颗光照山河的太阳之心”。为博得“太阳之心”,他的诗多出现高山大海、大江大河、火山古树、台风烈日等意象,“这些客体对象本身的巨大性和无限性,以及它们在民族艺术意象集体潜意识中的稳定象征,使冯麟煌诗歌的主要篇章构成了富有崇高感的意象体系。”(喻大翔:《冯麟煌诗歌风格论》)从海南的自然景观来看,它有旖旎的亚热带风光,有台风、地震、火山带来的变化,从文化的层面看,有原始的黎族及它的神话和传说,有一身正气的海瑞,才华横溢的邱峻,更重要的是,被流放的苏东坡们传播的中原文化,交汇与碰撞更能表现出文化的奇丽。冯麟煌的诗歌自然而然流淌着海南这块热土的精血,无论是早期的《生长剑麻的红土地》、《热带雷》、《海南,一艘古老的船》、《山民之舞》、《树棺》、《山鹰》,还是后期的《海南》、《天涯月》、《五指山(之一)》、《五指山(之二)》、《那过去了的岁月》、《读石》、《牛头骨化石》、《阅读海南》等,都有着开阔的境界、深厚的内涵和悲壮的气概。因此说,他的诗表现出很强的美学韵味:
    神奇之美海南是个盛产神话的地方,黎母山传奇、三月三的传说、鹿回头的故事……神话是神秘的,诱惑了冯麟煌的诗歌创作,“发出原始而野性的呐喊/和着开山和渔猎的号子/紫铜褐岩的臂肌隆起、抖动”(《山民之舞》)与其说是一幅黎民的生活图,不如说是诗人对野性之美的向往。这样的例子在他的诗中很多,《树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倒下了,愿以树为棺/树,倒下了,愿为人陪葬”,《牛头骨化石》中,“牛阵奔腾于远古洪荒/石破天惊/崩作巨涛起伏/涌起一片狂犟之魂”,既是远古的生活图像的再现,又是“力”与“图腾”的象征。神话在冯麟煌的诗中不是简单的故事或仅仅作为一个意象的存在,而应是在海南文化背景下对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因此,他的诗有了更丰富的指向和雄浑的内涵。
    崇高之美海南是“许多太阳的海南”,是“好多热血的海南”。从内容讲,他的诗有对忠臣名士的景仰,“海的忠骨/属于海的/海魂,在人民心中”的海瑞,写被流放海南的李纲等:“崛起精神的高山/高山不再被流放/真理不再被流放”;“诗魂/荡过古老的南荒/伴着纷纷泪雨/诗花是血/放蕾八百九十年/风雨不凋/流放的芳菲”的苏东坡;同时,也有对普通人的肯定,如《大地,立着一尊塑像》“浇铸着古铜色的土地/和土地一样厚实的/背肌的峰峦”、“汗已流尽/血已熬干”的父亲等,有着一种苍凉的、无能为力的美。从意象讲,他的诗多以“红”为基调,如红土地、落日、地火,他的诗注重“动态”,如江河、大海,他的诗表现“凸起”的外形,如高山、石头,这些,使他的诗宏伟、壮丽,张扬着力量的美。从语言讲,他的诗多是短句,节奏明快,激昂向上,有着雄伟的美。
    时代之美南风,是春风,是时代之风,它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激发了诗人的热情,诗人对时代发出了由衷的歌唱,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笔墨直接指向普通老百姓的内心,渔女在诗人的笔下“只有两个美丽的追求:/织一只眷恋海的花朵的蝶———帆/编一个采撷海的果实的篮———网”(《渔女》),渔娃的“金色的幻想/在蔚蓝的海上飞翔”。可贵的是,冯麟煌把历史意识融进了现实生活中,《螺》,从“乌云”、“暴风”、“狂雨”到“渴望着澎湃的生活/燃烧着自生的恋火”,是时代的变迁,也是人们心灵的变迁。
    冯麟煌近年创作的长诗《阅读海南》很好地表现了他诗歌的三个美学特征,全诗七节300余行,通过海、山、河、城等来审视海南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冯麟煌给了诗歌极大的启发:人,总是积极地通过有限的方式来探索无限——一个诗人,即便他处在一个很小的地方,甚至一辈子没有离开他出生的地方(有限的),他的诗歌同样能够超越人类共同的东西(无限的)。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2-22 19:06 , Processed in 0.0937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