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09|回复: 0

冯友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9 16: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友兰
年鉴资源名称: 河南年鉴
年鉴资源卷次: 2006
作者: 任余
正文

    (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2005年,冯友兰诞辰110周年。
    冯家是唐河县一个颇为富有的封建官宦之家。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树侯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延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1904年,冯友兰随父赴武昌及崇阳任所。1908年,父病逝,同母亲回原籍,继续攻读经史。1910年到开封入中州公学中学班,1912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8年毕业后,在开封一所中等学校教书,曾主办3个刊物,宣传新文化。1919年参加当时教育部的留学考试,12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学习西洋哲学。1923年,写出《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篇论文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用英文原文发表,后又将该文用中文写出,增加最后两章,作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人生哲学》教科书,于1926年出版。
    1923年,冯友兰回河南,任中州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25年赴广州,任广东大学哲学教授。1926年任燕京大学哲学教授。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翌年任文学院院长。他在燕京、清华任教期间,完成了其20年代的重要著作《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中,他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该书被译成英文、日文等多种文字,被西欧国家的大学作为讲授中国哲学的教材,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1934年,冯友兰应邀赴英国讲学,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八次国际哲学会议。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和北大、南开3所大学迁往昆明,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继续担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在教学的同时,他撰著出版自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的6本书:《新理学》、《新世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据他自己总结,贞元六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的反思”;自己写作的“总的目的,总的动力那就是抗战”,坚信“中国一定要胜利,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因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学者们称他为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研究儒学的泰斗。
    1946年夏,联大解散,冯友兰随校返回北平,随即应友人之邀赴美国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并用英文写成《中国哲学小史》。194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2月,冯友兰回到清华大学继续担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及评议会委员。北平将解放时,冯友兰拒绝国民党政府派飞机接去台湾的邀请,而是留校主持日常工作,并积极协助、配合人民政府完成对清华大学的接收。1949年,清华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他出任主任委员。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冯友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同年印度新德国大学授予其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54年被评为一级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并兼职研究员和中国哲学组组长。
    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1959年以后他先后出版了《四十年的回顾》、《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等著作,完成了哲学思想体系的转变。“文化大革命”中,冯友兰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正待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年迈,除带研究生外冯友兰不再教学,继续进行《中国哲学史新编》的著述,对已经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重新改写。198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后,冯友兰两耳重听,双目患白内障,后又失明,但他凭着记忆,以惊人毅力,在助手帮助下继续进行学术著述工作,1990年6月最终完成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85年起,河南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他的《三松堂全集》,约600万字。 (任余)



(来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3 16:01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