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14|回复: 0

清末民初广州西关私塾概况-----因花城重现"私教"而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8 04: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新学堂是根据清光绪廿七年所颁布的“上谕”:“将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府与厅设中学堂,各县市设小学堂……”而开办的。
广州第一所大学堂的开办是将广州西村广雅书院改设。后来又开设了法政学堂、农业大学,继而私立学校亦相继开办。如:光华医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及外人投资开办的如韬美医学院、岭南大学等。至于私人办的中、小学亦如雨后春笋。由于所开办的新学校系属试办和初办,章程制定不太完善,课程科目、管理制度,也很多不适合,尤其是中、小学所设的科目如:体操、手工、唱歌、图画等项,一时不能为市民所接受,认为教学科目及活动过多,自由散漫,管理松弛。故对子弟入学问题,未有信心,甚至认为管教不如私塾,因此,送子弟就读于私塾的很多。当时广州市私塾约有三百余间,女子私塾亦有百间,以西关一带较为集中。笔者与许多塾师常有来往,现将其情况简介于下:
1.学塾:自题塾名,或用己名向教育机关备案,所教课本多为《古文评注》、《成语考》、《秋水轩尺牍》、《唐诗三百首》、《论说文范》等。背诵的书(只教读不讲解)首先读《三字经》、《千字文》、《幼学诗》、《孝经》,还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本书及《诗经》等。
2.专馆:为私人教授性质。所收学生一般不准超过十人(教育当局限制叫私家馆),但有些教师为着增加收入,每多收三、四人,虽然书台只有十张,而坐凳却有十四、五张(学生自携台凳)。凡遇查学员来,多收的学生即行避开。此类专馆以下九甫徽州会馆(今下九市场地址)、湄州庙内(今玉雕厂附近)最为集中。他们所教课本,除教授古文、唐诗之外,还专教《尚书》、《易经》、《左传》、《礼记》、《史记》等。
3.大馆:比学塾名气大一些,老师的资历或考取科名,或学有渊源,或以教法特长等受到家长们所仰慕,亦向教育当局备案。有的招收学生多至一、二百人,还聘助教三、两人。教授课本仍如上述,但加教珠算、信札等,亦有加教算术,有些还教英语。
4.家塾:计有二类:一为在家中招收三数学生(如专馆);一为家长们集合亲属儿童十数人,聘请一老师到家任教。主要课程为读书、识字、写信、算术等,多由家长指定。
当日较有名的塾师,有凌鹤书(举人)、苏宝盉(举人)、梁楚筼(举人)、温文远(举人)及黄慈博、苏世杰等。有些塾师是约同数人集中在一起来授徒的,如徽州会馆内有:罗奕章(举人)、冯伯祺(举人)、洪扬生(秀才)、梁桂缘(秀才)及教大馆的甘舜卿(举人)等。集中于湄州庙的有:方湄白(举人)、张剑雄(贡生)、廖晴晖(举人)等。集中于冼基的有:李竹朋(大馆)、岑荔浦(南阳书庐)、黄祝蕖、朱雪公(务本学塾并设有分校)。宝华坊的有:吴精一(敏求学塾)、曹璇吉、严仙根(觉觉学塾)、卫固城(道隆学塾)等。十六甫附近有:朱思溥、陈高峰、冯易安、邱次鲁、潘伯强(通志学塾)。宝庆坊逢源街附近有:麦季铭、潘仲吉、胡觉民、黄锦诏(观音大巷)、黄少卿等。上西关的有:霍伟鹏、甘泽民、何缉堂、何怀民、王道行、袁乐三、李镜波、李通士、李珮精、简端甫等。至于女塾为女塾师讲授,只收女生。如宝华坊招瑞贞(振群女塾)、西门李咏裳(高尚女塾)、龙津桥颜伟妍(西畴女塾)等。家庭教师如:陈礼庭、伍铭南等亦颇有名声。
收费方面,专馆每人每年脩金(学费)一百元,较低为七十元。大馆每人每年收三、四十元,其余一般私塾每人每年收三数十元(均白银计)。学生开课时要交贽敬一封(约三数元),大节日则封节敬及送裹蒸粽(五月初五)、月饼(八月十五),春节前则送腊味,孔子圣诞则由学生醵资摆设茶会庆祝,又另封敬师礼若干等。
教学方面,有以教写对联出名的如:黄慈博,卢谔生。有以教授书法有名的如:苏世杰、黄锦诏、曹璇吉、麦季铭等。有以教信札、珠算为号召的如:朱雪公、陈高峰等。也有以讲授诗词及格言为主的如:黄祝蕖、李珮精等。更有以严格管教出名的如:严仙根、胡觉民(人称胡老虎)等。还有一些除教古文等书外,辅以商务书局、中华书局或世界书局出版的国文、历史、地理、常识等小学课本的如:吴精一、黄少卿、卫固城、陈高峰等。其余还有采用近代课本者亦不少。他们的教学时间一般是:早上七时上课读书,八时念书(背诵书本),九时讲课,十时放学。下午十二时半上写字课(叫习字),一时半教书(只教诵读不讲解),有些却加教珠算或算术,二时后,诵读所教书本,三时后讲解尺牍,多讲《秋水轩尺牍》,亦有讲《雪鸿轩》或《嘤求集》者,有些讲唐诗。讲课后,又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所教书本,至五时放学。这是一般私塾的教学时间(或有出入亦大同小异而已)。
“五四”运动后,新旧思想斗争激烈,年青人倾向新文学,而中年、老年人却未能摆脱旧封建思想,教学方面矛盾不少,有些从行动表现,有些从理论讲述可见。例如十二甫黄慈博,一直没有剪辫,将辫盘绕头上,被称为“遗老”。举人罗奕章、冯伯祺等注重讲述八股文、《左传》、《尚书》,并常讲述前清时代的考试情况及科举优点等。有些较年青的老师,受“五四”影响,逐渐讲授新文学,常附教算术、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常识等课程。此为逐步从私塾演变到小学校之雏形,虽然当时在教学系统上有混乱不统一状态,但其教学方法,尚有可取的地方。如冯伯祺等教学方法是:先诵读然后开始讲课,采用分析文章作法、分段分章句法、写作法、虚字用法。再命学生们诵读至熟练能背诵为止。教写作时,又教以如何模拟写作,如何脱胎换骨等方法。改作文后,又取较优秀的与错误较严重的学生作文,加以讲解后用贴堂展览等方式,向学生指出好与坏的范例。讲课方式:教古典文学的过程是由老师串讲,学生背诵,学生复述讲解,老师总结。教对联则先教分清平仄,背熟分韵,讲读《声律启蒙》、《屑玉》及《龙文鞭影》等书,由二言(字)至七言(字)而至十数言,逐步推进。教写字则由老师把握学生手腕(叫把手写字),教法是先教执笔手形,笔划顺序,描摹印格,再临字贴,然后再教模形仿笔法,用九宫格、米字格等习字部。教信札的如:抬头称呼分尊卑、学时令。教珠算则由二归除数教起,先教二归至九归(除法),继学归除,因学归除还原时有乘法,习题有加减法,又称学珠算捷法.朱雪公务本学塾就以教珠算“飞归”见称。至于女子学塾方面,除教古文、唐诗等课之外,还加教《烈女传》、《明心宝鉴》等,并附教讲述“三从四德”等封建书籍。后因教育当局取缔,才渐渐淘汰。这些私塾的管教方面,一般不重于耐心说服,而多出于所谓要求严格,有些老师用罚企、打手掌、留堂等方式,更有用藤鞭殴打学生者,甚至有跪圣(跪于孔子像前)之举。这种体罚野蛮方法,使学生逼于势,不得不埋头苦学,而至成为书呆子的不少。那些塾师,除教学外,还有代人作吊唁诗文、讣告、挽联,书写龙凤礼书、缮奁仪录等应酬之作。更有代人写拟公文状词来增加收入。故当时有“唔穷唔教学”之谚语。至于有些老师被豪门大户延请到家馆教其子弟的叫做西宾,性质与专馆不同,所受的待遇相当优异。还有些老师出入于富贵人家作清客帮闲,或列席文酒之会,或应接招待于宾客之间,这些人亦称为西宾,但不是为了教学而来,与官府中的幕客也有所差别。
来源:
作者:梁松生
http://www.dayoo.com/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3 20:03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