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037|回复: 2

福建省泉州市的亲族习俗(部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5 15: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族事务
一、建祠祭祖
旧时,民间宗族观念较浓,尊上敬祖,重子嗣,忌乱伦,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家有家规,族有族谱。郊区乡村聚族而居,普遍建有祠堂;市区族姓分散,也有一些祠堂。祠堂祀本族择居本地的肇基一世祖和历代祖先,每年元宵、冬至,聚族人举行春冬二祭,俎豆、牺牲、尊酒、祭文等皆遵古礼,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耆老主祭,仪式肃穆隆重。祭毕宴请族中耆老和已婚男子,筵席由新婚男子主办,新婚者多则拈阄依次轮流。解放后,人们宗族观念日渐淡薄,民间祭祖终止。8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回祖籍寻根祭祖者日增,复有修祠堂、祖坟和族谱者。
二、宗祧继承
宗祧俗称“房祧”,兄弟几人就是几个房祧。如某房祧无子嗣承接宗支,俗称“倒房”,宗亲必设法为其立嗣,或收同宗别房之子为子,俗称“过房”,或抱养异姓男孩为子,即“螟蛉”,族人同样承认其同宗血统关系和享有祖先遗产继承权。在房祧继承上,长房(嫡长子长孙)享受超出其他房祧的权利,如主持宗庙祭祀,掌管宗族的公有财产,继承祖上遗产分双份,父亡有教养弟妹的义务;长孙可顶父责,充当祖父母的孝男。解放后,男女依法均享有遗产继承权和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人们对“传宗接代”意识日益淡薄。
三、宗族互助
旧时,一姓之村有1~3名全村公认的村长,即族长,主持决定本村族重大事宜;每一房份有房长,主持本房祧事务。对修祠堂进主、祀神演戏、禁山防盗、订立族规乡约等全村大事,均由族长召集房长商议决定。解放后,乡村事务由农会、生产队、村委会领导和管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历来有互助共济的传统。如宗亲间在农事、婚事、丧事等方面的互相帮助;对困难户的照顾或减免公共负担,这些互助往往是自发的、义务的。
华侨出洋谋生,常在侨居地建立宗亲会、同乡会组织,互助互济,联络情谊,并发动旅外宗(乡)亲支持乡梓公益事业。
家庭
一、家庭结构
本区民间长期承袭数代同堂的大家庭制度,推重早婚早育、多子多孙。旧时,市区有不少大家巨族,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人丁十余人、数十人的大家庭随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庭结构渐趋小型化。随着家庭成员外出就业,子女婚后分居独立生活,社会实行计划生育,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制度逐渐解体,80年代大多为夫妻和未婚子女两代,或夫妻、父母和独生子女三代组合的小家庭所取代。
二、家庭关系
旧时,人们以“三纲五常”为准则,别男女,明辈份,处理家庭关系。家庭以男人为中心,实行家长制。家业经营、财产管理全由家长执掌,父权、夫权在家庭中占统治地位。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的束缚,主要是料理家务、抚养子女、侍候男人,在家里处于从属地位。解放后,“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旧家庭伦理观念渐被破除,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日趋民主、平等。家庭中妇女地位提高,对家庭经济、财产享有共同支配权,对子女教育和家庭大事决定也有发言权。不少家庭男女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并借助社会服务精简家务,腾出时间用于学习、娱乐和休息,使家庭生活轻松舒畅,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三、析产分家
数世同堂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兄弟各自分家过日子。泉俗析产分家,旧时由本族或亲戚中有威望的长辈主持,将家中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逐一列明,扣除“踏老本”(老父母健在者留一部分供其养老之用)、“踏姥本”(幼弟未成年留一部分供其将来婚娶之用)外,按兄弟数加“踏大孙”(旧时长孙与子同等,可分一份,今废)分为若干份,通过拈阄决定各人所取的一份,并立文书(俗称“阄书”),签名盖章,各执一纸,以免日后争议。分家之日,岳家要赠送餐、炊具,俗称“添家”。解放后,析产大都兄弟商议解决,或由法院裁决。

资料来源:泉州志


发表于 2011-8-25 18: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兄将宗族事务解释的非常清楚精简,而且很实在,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就是在福建的泉州工作,一一宗亲所写情况与我了解的基本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19:36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