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容縣自良蛟灣 ----始祖一世,由岭南珠玑巷分支迁广东新会---后五世孙曰知乐业于广西梧州长洲头---再其后九世孙汪如于康熙年间,携子大任迁居容县自良古济村龙髻堂。先祖就像一条大蛟龙,带着她的龙子龙孙,千里迢迢由岭南广东支系----广西梧州---蜿蜒地游到容县自良古济村龙髻堂集结下来。看看蛟湾先祖仁斋公是如何在蛟湾这块风水宝地上定居下来,繁衍生息的?据史料记载:斋公于1708年,携带其子卓圃迁居蛟湾,后降生两个孙子七个曾孙。斋公以蛟湾为大本营,开创他的事业,发家致富。如今已拥有二十三代裔孙、总人口达1200多的冯氏大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斋公的裔孙有的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成家立业;在国内,在珠三角、长三角成了家,有了孩子,盖了房子,买了车子......;在广西本土,裔孙的足迹遍布南宁、梧州、北海、玉林、桂林、百色、河池,他们办厂办场,商海弄潮,锐意创新,敬业爱业,为国家、为宗族积累和创造了大量财富;在大本营方圆几十公里的土地上,斋公裔孙建起密密麻麻的新房,大搞种养和经商活动,有自己的果园、猪场,有自己的小农家店、小五金装配店;每个族人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都能与时俱进,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蛟湾先祖冯仁斋后裔在清康熙年间,在这风水宝地上建起《仁斋冯公祠》,及左右“儒林第”、“司马第”的古色古香古建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革”期间,公祠惨遭破坏,被拆为平地。那“十年”,“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也席卷到我们的风水宝地----蛟湾来了,那“造反派”、那“红**兵”来了,来到蛟湾“破四旧”来了。。。。指着宗祠,声称“蛟湾,你这座‘封建堡垒’,今天,我们要把你砸个稀巴烂。。。。要把冯家‘儒林第’、‘司马第’、‘仁斋冯公祠’的木制牌匾拿下,要把宗祠古建筑---镬耳顶、屋顶上的龙头、龙尾泥雕砸个稀巴烂。。。。要把墙上那些壁画,古名人书法‘封建糟粕’一个个铲掉。。。。 祠堂,这凝聚家族经济、艺术、人文、历史于一身的建筑物,木刻流金的匾额,精雕细画的堂煌壁画,浓浓古韵写照着家族曾经的辉煌,残墙断梁,碎瓦破罐,这些灰色的记号倒映着家族某段不堪回首的沉痛记忆。祠堂!你是中国人心中爱家、爱族、爱国的不朽符号! 2008年末,族人后代子孙怀着对先祖的爱,怀着对“祠堂”的历史文化理念,响亮地发出倡议:重建“仁斋冯公祠”!短短几个月,大家捐资六十多万,动工后,族人还投工投劳8500多工日。时至2010年重阳节完工后,上千名斋公后裔集中这里举行盛大祭祖活动。
“仁斋冯公祠” 重建规模按原址是:一个香火堂、两座族人聚会大厅、一个大门门楼、,中间建有三个露天取光的大天井,总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人们从大门步入一级比一级往高处的香火堂,那大理石嵌粘的石级、那屋顶琉璃瓦上的双龙戏珠,交相辉映。
如今,族人已经把斋公祠堂变成斋公文化大院,族人把宣传斋公品德的古对联,刻在墙上、写在高高的大园柱上,闪闪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