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engjianquan 于 2013-1-20 22:13 编辑
冯姓得姓始祖文孙公 冯文孙,姬姓,名康,出生在公元前1019年,13岁时(即公元前1006年)封于毕原冯邑(毕诸候小国附属城邑)。父亲毕仲,祖;毕公高、曾祖,周文王。兄弟四,老大毕氏始祖,老二庞氏始祖(名失),老三名康(文孙)为冯氏始祖,老四名荀(季孙)为潘氏始祖。 毕公高,其名的来历:
毕公高,姓姬名高,与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管叔、蔡叔、霍叔等同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望或吕尚)、姬旦、姬高、姬奭被称为“周初四圣”,他们助武王克裔兴周有功,各自都得到周武王的丰厚分封,享有大面积地域的肥田沃土,绰绰有余其子孙享用。姬高功勋卓著,按周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论功行赏,他的爵位为“公”,是五等中的最高一等,并分封于“毕”──今陕西省的西安、咸阳以北,因而名叫毕公,又因他名“高”,史称“毕公高”,其实就是封地名“毕”,加上爵位名“公”,再加上自己的名“高”,而得其称。
1. 毕,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有毕原。原是文王肇兴的基础,征战毕方而得。姬高册毕(受封毕地,史书称作“册毕”或“册毕公”),史称毕公高。毕公高与周公旦两位是于「中国历史图鉴」唯一有图像的两位先祖。毕国位置十分重要。周兴于此,迁洛阳便衰败下来了。而且毕地是天下宝地。《史记》言文王武王周公葬于毕。后代帝陵也多寑此土。 毕公高后裔以毕为“氏”,姬为姓。(西周王公有以“姓”别血脉,以“氏”而分贵贱的习俗。)其第十四五代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或继以采邑(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或以王族比称而氏王,史称姬姓之王。 2. 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毕仲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望族居于始平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而谯国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3. 冯文孙,姬姓,名康,出生在公元前1019年,13岁时(即公元前1006年)封于毕原冯邑(毕诸候小国附属城邑)。父亲毕仲,祖;毕公高、曾祖,周文王。兄弟四,老大毕氏始祖,老二庞氏始祖(名失),老三名康(文孙)为冯氏始祖,老四名荀(季孙)为潘氏始祖。 4.季孙公的受封时间
季孙,名“荀”,是毕仲的第四子(也有谱称“幼子”),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兄第次序排行,因“荀”在兄弟排行中位列第四,便叫作“季孙”。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与季孙是叔侄关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继夏、商之后的又一个朝代──周朝。为巩固政权,治国兴邦,武王大封与姬同姓和异姓的功臣为诸侯,并安排商纣王之子武庚在商之旧都祭祀先祖 ,统管纣王的遗民,同时还派去自己的管叔、蔡叔、霍叔三个弟弟驻在商都的周围,以监察武庚的动向,武王在位四年就因病去逝,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周公摄政,故而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的忌妒,纣王之子武庚便乘机伙同管叔、蔡叔、霍叔等人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十几个诸侯国叛乱,此时正值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形势十分严峻,周公不得不领兵东征,平定叛乱。毕公高[武王的左右、成王和康王(姬钊)时的顾命大臣,堪称“三朝元老” ]义不容辞,并与周公通力合作、精诚团结,令自己的幼子季孙由陕西的潘地迁移至洛阳往东的潘城(即潘邑,今河南荥阳市),担任保卫治理荥阳东面疆域的职责。历时三年的欲血奋战,周公镇压了武庚和管叔等人,不但平定了这场叛乱,而且周的疆域得到了扩大,政权也更加稳固。季孙也因这次保卫治理东面疆域有功,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 在国公平叛后的重建和改建诸侯国中,又大封了诸侯,将潘邑升为潘国,附庸于毕国,季孙建宗庙于荥阳,在荥阳就爵称侯,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定居在荥阳县安仁乡崇仁里(今为安仁寨仁里村,距荥阳市 21公里)自季孙由陕西兴平北的潘地迁迁至荥阳(潘邑)起(公元前1041年)到今天,已有3048年了。按潘可权宗亲介绍,若按周文王将舜的后裔“潘子国”灭亡杀潘正(约公元前1066年)后封给季孙计起,已有3073年了。
潘季驯并在此谱的《迁居》中写道:“余潘氏始封于荥阳之万安乡崇仁里。”湖南武冈潘富云著《黄陵荥阳中牟洛阳开封寻根记》:“据史载:毕公,姓姬名高,周文王十五子,是周武王的胞弟。因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shi音誓)共同辅佐武王伐纣有功,同列为周初四圣人。武王灭商后,派毕公高去朝歌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平反冤狱,表彰因直谏纣王而受害的臣子,因而受到国人称颂。后封於毕地,国人称其毕公高。高生四子……四子荀,号季孙,食采於潘,为潘姓的始祖。成王二年(公元前1042年),季孙公食采邑於潘(今河南省荥阳市,因其地有潘水而得名),附庸於毕国。”《海南潘氏族谱》资料载:“我潘氏系周文王的十五子高,被封于毕,称为毕公高。其儿子季孙公,食采于潘水,封爵于荥阳,故定姓潘氏,郡称荥阳。季孙公就是潘氏的开元始祖。”河南荥阳《潘窑、廖峪合辑宗谱》资料载:“若吾潘氏,其源远矣,始自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三子季孙公,封为荥阳侯,号荥阳郡,以食邑为姓,后世言潘姓,皆自此始也。 据潘建民介绍,毕公高之前,潘氏家族每个人的名字均不相同,研究史料后,他发现,潘氏源自周朝,灭商后,周朝建立,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被封为荥阳侯,毕公高四个儿子分别被赐毕、庞、冯、潘四姓,其中四子季孙姓潘。之后,季孙的后代均沿姓潘,自此才有了潘姓,如今,传至87代。 通过以上佐证,我冯氏始祖文孙公并非出自毕魏世家,也不是毕万的一支裔孙。毕、庞、潘三家都知道自己的始祖为毕公高的儿子,唯我冯氏确不知其文孙公为毕公高的第三个儿子。而说自己是出自毕魏世家,实为汗颜! 望天下冯族齐心协力为冯族始祖冯文孙证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