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38|回复: 0

我是青州人--冯建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5 2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东友 于 2012-9-25 22:25 编辑

视频http://tv.dfhdw.com/news.asp?newsid=2608
                                       49efb890hc0105ffbecaa&690.jpg

本书作者冯建堂生长于河南漯河市一个极为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抗战时他的祖居故乡青州长秋村被鬼子汉奸烧杀多达十八次,烈士二十六人。有十六位抗日烈士的冯氏家族,最为悲壮时甚至口不能言自己姓冯!善良刚毅的冯氏家族中多人被鬼子刀砍枪杀狗咬死,但没有一人屈服于鬼子汉奸,没有一人背叛自己的祖国。

作为一个土八路的后代,尽管儿时家境贫寒,当过抗日儿童团员的父亲又身患沉疴,唯有母亲对冯建堂的点滴述说,以及沙澧河两岸的抗战遗迹,点燃了他对抗战历史探究的热情。从沙澧河岸边到沂蒙山间崎岖小路、从漯河市的受降路到青州古城的石板路、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到北京卢沟桥畔、从马鞍山抗战战壕到台儿庄大战旧址、从繁华的都市楼群到偏僻的乡村田野、从寻访健在的八路到面见抗战者家属后人、从今人的追忆述说到《四库全书》中的明清典籍、从汗流浃背的炎炎夏日到皑皑白雪的寒冬、从丽日当头的白昼到月稀星疏的子夜,几年来,所有的节假日里,冯建堂坚持工作之余自费实地考察走访,仔细核对每一个抗战时日数据,用坏了一部新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了一千多张图片和几百分钟录像资料。打字速度缓慢的他,用被亲友戏称为一指禅的右手中指,在电脑键盘上敲击了一百余万次,才写出了三十余万字的《故乡琐记——一个村庄的悲壮抗战史》。

冯建堂只会用右手中指打字,被戏称“一指禅”。这本三十余万字的书,可想而知他是怎么“戳”出来的。由于在世的老八路日渐凋零,他就斗狠跟时间较上劲了。常常写到凌晨4点。资料太少,写得很艰难,连做梦都在采访。他的采访记录纸更是五花八门,采访本、稿纸、学生作业本、报纸页眉,甚至餐巾纸,唯恐遗漏。


长期如此,寝食规律完全打乱,他得了肩周炎、眼疾、肠胃紊乱。因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和颈椎病住了半个多月院。期间母亲患心脏病危,他每天下班后坐火车回漯河医院替班照料母亲,夜里在病房铺棉大衣就寝,早晨再赶火车返郑州上班。他为什么如此“拼命”?是担心那些资料随着老八路们风烛残年消陨而去,唯恐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八路们看不到书。那是一种如鲠在喉、救火救命的感觉。然而,还是有三位相继去世。他们是长秋村七位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奖章获得者之中的三位。

  冯建堂的大学同学王改现对其出版此书予以了鼎力相助;同为青州籍的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博士、教授、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富军友情设计了此书封面。曾经任职于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侨办、《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作者孙兴盛评论冯建堂的此书:用文学色彩来写真实的村史家史,既不是文学虚构的人物故事,又是文学色彩很浓的真实历史。


      3月13日,《青州早读》报纸在“推荐一本好书”栏目显著位置,配图刊登题为“冯建堂的纪实散文史书《故乡琐记——一个村庄的悲壮抗战史》”,宣传介绍此书。3月23日,《青州通讯》纸质报纸和电子版又在“读书”专版,以同样题目配图刊发了宣传介绍此书的文章。
       此前,中原铁道报在文艺版刊登了《冯建堂的<故乡琐记>》,介绍了此书的出版以及主要内容。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3 17:51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