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71|回复: 0

家谱的体例(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5 23: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坟茔
用以记载家族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常以图、记、志的形式出现。家谱之所以要列“坟茔”,原因在于“坟墓所以藏祖宗之形骸,为子孙根本之地也”,为防备“时远世迁,桑田沧海,城郭且为之蚯墟,祖坟淹没”,便“于各传内书某山某向,而坟墓后复为绘图,葬穴冢数,了若指掌,使后人易于稽考”。如湖南《韶山毛氏族谱》中即载有坟茔图多幅。《新建程氏宗谱》也载有“墓图、祖茔图”十幅。有些宗族甚至专门修撰有《坟谱》,如湖南攸邑《张氏倡修上世坟谱》即是如此。
            图片:林氏族谱坟茔图
图片说明:山阴萧氏家乘中的彩色坟茔图
图片说明:汪氏振绮堂宗谱坟茔图
坟图、墓图、坟山图主要记载墓地四至、形胜、墓位等形状;坟墓记是记载墓地和墓祭情况的记叙文字,墓地志、坟茔志则包含图和记的内容,往往还记录墓田、墓地树木、坟山的买卖契据等。由于祖墓与公共坟地对家族的内部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坟墓在家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家族甚至将这部分内容单独编制成册,以示重视。
16、艺文
艺文又称著述、文苑,主要内容是辑录家族成员的著述及由名人撰写的与家族成员有关的著述,包括奏疏、诗词、文章、简帖等各种文体。家谱中的艺文有的辑列原文,如宜春《塘霞欧阳氏族谱》就辑录了欧阳修诗文集,也有的则仅开列目录。有些家族保存的文献较多,艺文一门蔚为壮观,如《南海学正黄氏谱》所载艺文细分为经、史、子、集,并附文、诗、词、赋等,颇有“黄氏四库全书”的模样。有的家族为解决艺文规模过大的问题,将宗族的文献单独结集出版,一般称为清芬集或传芳集等。
17、五服图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五服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规定的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中国古代有“五礼”,是五种礼制的合称,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丧礼是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凶礼在“五礼”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祭祀之礼即祭祀昊天上帝、E1月星辰、风伯雨师、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先王先公的吉礼,显示了古人“重死”的传统观念。以((开元礼》为例,可以看到唐代丧礼分60多项内容,每一项还包括许多具体的细节,极为复杂繁琐。民间丧礼固然难以实践如此繁复的丧葬礼仪,但基本制度却是依然遵守的,其中丧服制度就是一项在古代丧礼中普遍实施的丧礼制度。按照古代的规定,生者要在丧礼上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着相应的丧服,不同的丧服同时也代表穿着者应该遵守的不同的服丧时间和服丧礼仪。由于五服本身具有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表明与死者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的亲疏关系的功能,因此,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如此不仅能够保证丧服制度的正确实行,而且对于确定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家谱中常见的服制图有丧服总图、三父八母服制之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等。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这就是所谓五服: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缌(si)麻。
图片说明:规定各种丧服服制的本宗九族五服图
“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 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对“榱”的解释,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 妻对夫,都要穿斩榱。
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 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孙子媳妇带三花包 头,插一小红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 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图案。按亡人性别,男左女右。谓之“钉红儿”。 重孙子孝帽子上钉粉红棉球,亦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两块,亦男左女右。谓之“钉双补丁儿”。元孙肩上钉三个“钉丁儿”。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可见传统礼仪是根据丧服的质料和穿丧服的时间长短,来体现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的差异的。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中国的丧葬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丧服有了很大改变。通常是在告别死者、悼念亡魂时,左胸别一朵小黄花,左臂围一块黑纱。有些妇女死了亲人在发际插一朵白绒花。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丧服,要大大简化了。




  相关阅读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19:31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