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冯慈溪 于 2015-4-16 16:31 编辑
冯若愚父子 千年望族中走来
作 者:王祥 发布时间:2014-3-27 来 源:区政协
琅琊山名得之于东晋;琅琊山乃至滁州扬名天下,得之于欧阳修一篇美文《醉翁亭记》;《醉翁亭记》碑刻保存则得之于“宝宋斋”。而修建“宝宋斋”的正是冯若愚及其次子冯元飚。
一
冯若愚字明甫,又作明父,浙江慈溪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任襄阳府知府、下江道副使。泰昌元年八月,升任南京光禄寺少卿。天启二年(1622)四月,由南京光禄寺少卿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少卿2人,正四品,太仆寺二把手)。明代自洪武六年定制,中央政权兵部所属马政管理机构太仆寺,亦称“冏寺”,一朝未易,治所设在滁州。明赵廷瑞《南滁会景编》载,“南太仆署在滁州城外西南三里”,距丰乐亭几一里,距醉翁亭几五里。成祖即位后,永乐十九年(1421)定鼎北京,改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原滁州之太仆寺则加“南京”二字,称作“南京太仆寺”或“南太仆寺”。冯若愚及其子都是南太仆寺官员。
天启二年秋,冯若愚就任不久,为保护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在该碑旁、醉翁亭西侧修建了“宝宋斋”。斋内立有宋元祐六年(1091),滁州知州王诏请书法家苏轼重新书写并刻碑的《醉翁亭记》碑刻两块四面。“欧文苏字”为金石精品。斋内还有清薛时雨撰书《重修醉翁亭记》碑和明代尹梦璧题赞诗刻碑。斋东侧外檐下嵌有冯若愚撰书的《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1981年,滁官员王郁昭等,着人在醉翁亭园林醒园内,建了亭阁式“宝宋新斋”,亭内立有新刻碑四块,按苏轼书写《醉翁亭记》墨迹重刻,让游人能看清《醉翁亭记》全文。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滁州市经过20年申报,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终成功跻身“国宝”。现在看来,冯若愚父子修建(元飚应为续建)宝宋斋,是为滁人保护了“国宝”。滁人感念冯氏父子此功德,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在宝宋斋西侧建祠——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祠,现存三间平房。冯公祠庭廊两侧镶刻了苏轼、苏唐卿、祝枝山、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作品。冯公祠后损毁,现建筑为1988年琅琊山管理处在原址重建。 冯若愚对“心学”颇有心得,是“心学”创始人王守仁(阳明)“阳明学派”继承人之一。王守仁曾任南太仆寺少卿,讲学滁州。冯若愚任南太仆寺少卿时也在滁讲学。据王浩远博士《琅琊山碑刻•冯明父先生德政碑记》载,“公(冯若愚)继阳明犹为师弟”,“发王子(王守仁)所未发。姚江一派始穹河源,以千圣为面谭,以六经为注脚。”该碑记虽是时任监军监察御史张懋爵应冯若愚子元飚之请撰写,难免有溢美之词,但既然能让滁州知州李绳勋书丹立石,该“记”中关于冯若愚对“心学”继承与发扬的很高评价,应该有足够的可信度与含金量。“心学”学术主张是“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清代学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一书中,以师承地域为界限,将阳明学派分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等七派,其中浙中王学是指王守仁同郡(宁波、绍兴)王学传人。冯若愚是王阳明同乡,应属这个学派。
他也喜爱诗文,可留存滁州志书中的并不多。文有较著名的《宝宋斋记》。此文是冯若愚建宝宋斋的同年1622年秋所作。文中称“宋世所重者,晋字。故蓄字多者有宝晋斋。至我朝则文与字皆兼学宋,于元无取焉。宋碑文字之最著者,莫如欧公滁二碑。盖碑或常以字贵,而文不必绝。唯此文与字并出于欧苏两公,不得强为优劣。丰乐碑毁于兵燹,近代重模入石;醉翁碑犹为故物,历五百余年。赌此典型,顾露处墙屋外,常为游人系马之杙,颇鑱剥阙蚀。余始去其旁它碑,以椽覆而壁藏之,名曰‘宝宋斋’。盖明乎当世之宝……此世世有官守于滁者之责也已。”文章记述了建宝宋斋的缘起与意义。《琅琊山石刻》一书对《宝宋斋记》的思想境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宝宋斋记》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人文情怀。把保护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作为‘世世有官守于滁者之责也已’护碑不仅仅是保护文物,更提升到了遵循欧公治滁思想,保护滁州人文精神的高度。而今,推而广之,加强历代石刻、碑刻的保护,即是先贤的期待,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冯明父先生德政碑记》则对冯若愚的文章、为人赞赏有加,“公(冯若愚)之文章,不与欧阳子(欧阳修)、王子(王阳明)争能,而有欧阳子、王子之长;公之节义,不与欧阳子、王子争功,而有欧阳子、王子之美。……滁人士杂然称之曰:‘ 前有欧公,中有王公,后有冯公’” 。诗歌方面,仅发现民国《琅琊山志•卷之五》古诗集中,辑有一首七言律《僧出伊蒲供并语宗门有感》;另一首为五言古诗《登琅琊顶礼霞君》:
览带陟层峰,峰回布日杲。 林静墟烟簿,气与秋天杳。 异卉着幽洼,鸣泉覆深篠。 琳宫逼象纬,绀殿若翚矫。 古木森怒蚪,孤生相缀巧。 与溢赖群集,未足妨幽讨。 稍知日月长,已觉烟霞饱。 登岭礼元君,俯出众山小。 蛇行扪萝葛,虎峙列屿岛。 远势隐层湖,决眥隃浩渺。 蜿蜓更行複,弥献冈峦好。 纵体符金光,相期拾瑶草。 涤盪惬初襟,灵异何年肇。 石瀨吐山骨,引镜登仙沼。 嵌壁多名章,读罢诗肠搅。 欲蹑远遊屐,逸气凌飞鸟。 何为牵世罥,缩若秋后潦。 佳山难日涉,一往迹如扫。 济胜师少文,床头堆易老。 径猷特遊戏,神理徹昏晓。 心空闻妙香,玄渊自濯澡。 终已策高定,蓬峤青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