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石矍 村又称石联村位于澄迈县之北的滨海城镇老城镇之西,在澄迈县最大的老城开发区境内,离老城镇墟仅9公里的路程,笔直宽大平坦的老城至马村港水泥大道傍村南而过。石石矍是南梁冯宝、冼夫人渡琼置州登岸之地,是冯氏先祖最早居住之村,亦是冼夫人最后留芳之迹。
据清·乾隆张必刚《石石矍 港寻石记》载:“天下之石,莫秀于粤东;粤东之石,莫秀于英德县。…… 英德之
石,又莫秀于海南;而海南又以澄迈石石矍 港为最。天地生物,不以远迩间,不以方隅限。而奇异秀绝之物,又往往出于险远之区,亦其理然也”。因此,石石矍 村乃因其北涯岸盛产秀石而得之村名。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冼夫人不顾年迈,奉诏出巡,登船渡海来琼,在石石矍 登陆,到达海南,但不幸于次年(602年)正月十八在海南仙逝。据地方上传说:因其时为冬月,北风劲吹,船只难于北渡,而冼夫人的遗体无法及时运回家乡,于是暂时安葬在澄迈石石矍 村附近的富昌坡。而冯姓子孙为守护夫人墓便在石石矍 定居下来,就形成今天的冯氏第一村庄石
石矍 村了,至今建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走进村子,第一个跳入你眼帘的是村前面的一口面积四十多亩的大水塘,这就是村民历代所传说的冼夫人带兵平乱的“饮马塘”。传说此淡水塘原有数条河流汇集,再流入大海,船只从海上可开到石石矍 村。修建马村电厂后,河流被割断,仅剩下村前这口大水塘。塘水清辙,碧波漪涟,鱼儿在水中无忧无虑的游弋,鸟儿在水上自由自在的飞梭。在海边村庄,能有这么大的一口淡水池塘,更是难得的了。
过了水塘,来到村前乃见依次排开的数个祠堂,有广文第、阳夏侯庙、冯氏大宗祠、将军第、正顺第、冯氏次世中房祠、文林冯公祠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村前正中的一座古老的祠庙,祠庙前竖立几支高高的钢管旗杆,杆顶上彩旗随风飘摆,这便是冯氏大宗祠。冯氏大宗祠座北向南,第一进室为“将军第”,作为陈列馆;第二进室为“谯国殿”,里边奉祀冯宝和洗夫人塑像。第三进室为“始平堂”,奉祀冯氏列祖列宗神位。大宗祠之东侧,有一口眼镜形状的两孔古井,井水清辙见底,伸手可掬,水味甘甜。大宗祠西侧,乃是石联小学,校园读书声朗朗。大宗祠的前面,是一个大戏台,为纪念冼夫人举行活动时演艺之用。
村子民居主要分布在大水塘的东、北两则,大部分为古石屋,是用黑色火山石垒砌,其建筑风格与海南本地山区的民居相类似,几乎是一间三格,也有一些为单房屋的。一间三格乃为一厅两房的房屋,厅和房用木板为隔板,四周为石墙。石屋大部分都修得很低矮,这可能是因为靠近海边风大的缘故,但也有数间建得极为豪华的。许多石屋的门口,开向都无规则,有单独的走道,交横错纵,独自成院,这种结构格局不是南方所常见的,值得考究。村中路道几乎铺设石块,雨天走路非常干净。后来村民陆续把新房子建在老村东侧和北侧的后面,把老村包围起来。老村的古老石屋建筑,是石石矍 村历史悠久的见证。
石石矍 村为冯氏海南第一村,有证可考:
一、据清代海南《冯氏家谱》记载:冯氏先祖文公系的《冯氏家谱》称:“冯宝公之子仆,字御人,号忠徙,为阳春郡守,加封崖州总管、平原郡公,为海南始祖”。又载“先世祖冯宝为高凉太守,其子统兵南征,迁家琼之澄迈”。
《冯氏家谱·世纪系》载:“唐武德初,盎又事高祖,立儋、崖、振八州,有地二千余里,为总管,以故子孙世为南越君长,家于琼崖。琼崖之有冯氏,盖自此始云”。
据《冯氏家谱·世纪系》载:“知戴又事太宗……子孙世为南越首领,因家琼崖”。民国丁丑(二十六年)善庆堂《冯氏家谱》载:“上祖智待(戴)自崖州移居澄邑石石矍 村”。
南宋琼府正堂冯细歌于端平元年(1234年)为本系谱牒作序云:唐太宗“赐(智)戴归琼,然犹未知其宅于琼(台)也”。因此,清光绪海南《冯氏家谱》称:智戴是“任官于琼,立籍于琼,聚国族于琼,归终于琼”的冯氏之祖。
二、冯氏世居的石石矍 村,如以梁大同冼夫人“请命于朝”置崖州,距今已有1460多年;如以冼夫人在海南逝世葬在石石矍 冯氏墓园,距今亦有1390多年了。如以高凉太守冯宝之冯仆迁家于琼之澄迈,迄今也有1420多年;如以“智待(戴)自崖州移居澄邑石石矍 村”,即致仕归里,距今亦有1350多年了。
冼夫人在海南逝世,葬在石石矍 村冯氏墓园,这已成为琼粤两省学者,尤其是茂名、电白学者的共识。
石石矍 是我省的一个古文化村庄,除上述冼夫人衣冠冢和冯氏大宗祠外,还有祀东汉“大树将军”冯异的阳夏侯庙、宋元冯进勇家属石板垒叠的祖墓群、文林冯公祠等。
1400多年来,一村保持一姓,有五个古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对历史文化古村做好规划,重视开发,可使之成为我省富有特色的古文化旅游胜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亮点。
冼太夫人和冯宝公
村中一景,饮马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