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98|回复: 0

冯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08: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会历史名人众多,最先者是归侨。新会县志人物传中,以终年先后为序,排在第一位的是冯融,记载着他的祖父冯业等300人,于公元437年从朝鲜归国,定居新会,以及他和他的儿子冯宝、媳妇冼夫人的事迹,比排第二的马持国早700年左右。
  冯氏原籍长乐信都(河北蓟县)人,407年,后燕帝慕容熙暴虐无道,高云和冯跋把帝杀死,高云为帝,后高云被臣杀害,冯跋自立为帝,于409年建都于龙城(辽宁朝阳),称为北燕国。冯跋死后,其弟冯弘(冯业的父亲)于431年为帝,改元为太兴。
  432年,魏国(拓跋氏)开始出兵攻打北燕,魏帝亲征,率军至辽西,燕属各州郡纷纷降魏(冯弘长子长乐公冯崇降魏),使龙城成为孤城,冯弘固守,魏军久攻不下。433年和434年,魏国以冯弘拒绝以子入质,两度起兵攻龙城,将城外百姓迁走,禾稼割光,进一步围困孤城。此时,辽西王冯崇向魏帝要求去说服其父冯弘投降,帝不同意。435年,冯弘求救于南宋朝,宋表示赐他燕王封号,但无力救援。436年春,冯弘愿意送子为质求和,魏不接纳,冯弘求救于高丽(朝鲜),高丽派大将葛蔓卢率军迎接他。冯弘令家眷、妇人被甲居中,军队在前和压后突围,因魏将古弼酒醉,冯弘才能突围东奔高丽。魏帝大怒,把古弼“黜为广夏门卒”。在突围时,冯弘有一子一女被俘降魏。(其女入宫为魏太武帝贵妃,其子冯朗任魏官刺史,朗后来被杀,朗女儿入宫由姑母抚养,长大后为文成帝皇后,帝崩,封为“文明太后”,466年,太后杀了当政的丞相乙浑,自己执政,471年,她扶植年4岁拓跋宏为孝文帝,把“拓跋”姓改为“元”姓,她严惩贪官,实施均田制,建立户籍制度,促进魏国的繁荣,为少帝将来亲政打下基础。)。高丽不肯交出冯弘,魏摆出将要出兵的架势进行威胁。437年,冯弘派儿子冯业率领300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438年,冯弘被杀,冯弘在高丽历时二年。遗下亲属和部属成为华侨。我国早于商代已有华侨出国谋发展,不少人到高丽,至周武王封箕子于高丽。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败者亡命逃往高丽。秦汉时不少人去高丽和日本等国,他们把中国文化和生产技术带给侨居国。清朝之前尚未有“华侨”的名称。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是指中国人(华人)的出国时间,当年不回来的,确认为侨居外国(“住蕃”)。始有“华侨”含意的说法。至清末,开始有“华侨”的名称。
  冯弘派儿子冯业浮海归宋,令新会历史上出现了“先有归侨后有华侨”的现象。二十四史《北史》和《隋书》载(套上年份和姓氏):“(436年)初,冯弘之投高丽也,(437年)遣(冯)融大父(冯)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这是在420年设新会郡(新会之名由此始)之后,迎来了有史记载的大批归侨和侨眷,他们是从辽宁省龙城出国,又从朝鲜回到广东新会定居。新会县志认为:“这是汉族迁居新会见于史籍最早的一批”。这就是有史记载的新会“先有归侨”。“后有华侨”,是至到唐代(隋朝590年撤新会郡,立新会县),735年废冈州治,新会属广州府,广州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有三十万外国人驻在广州,大批广府人赴南洋经商。当时,陶瓷是主要的出口商品,广州西村、南海石湾和新会是广州地区三个陶瓷生产基地,新会人出国从事商业活动,就会有滞居在海外,《五邑华人华侨史》载:“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那些滞居不还即‘住蕃’的新会人看成是五邑古代出国华侨的先驱或雏形,有学者把他们称之为‘经商型的华侨’。”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广州(新会会城石涧的山坑,有土名叫“黄巢坑”,是有黄巢起义军驻过而起此名。),不少广府人随阿拉伯商人驾船亡命东南亚,到印尼苏门答腊巨港一带避居。在这一次大规模的集体移民海外中,有不少新会人,他们成为新会早期的华侨。“经商型的华侨”,较冯业浮海归宋晚了三百多年。

  冯族在新会和粤西,真诚团结少数民族,在越族(俚、獠、瑶人等,又称夷、彝人)归化为新民(汉族人)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会在新石器时代(约4000年前),已有越族人居住,但至汉代尚未置县,当时新会地属于南海郡的四会县或番禺县。那时郡界分明而县界不分明,对于新会地属于哪个县的问题,唐李吉甫说是四会县;宋欧阳 说是番禺县。二种说法从唐宋争论至今。至222年(三国吴?黄武元年)置县,叫平夷县,“平夷”的含意是对夷人实行镇抚,这就说明置县前基本上没有汉族人。280年由“平夷”改为新夷县,县治在现在的司前镇,经过几十年汉夷共处,大批夷人归化为新民(汉人)。420年,新夷一县分为三县,在西边置封平县,县治在现在的开平三埠;在东边置盆允县,县治在现在的杜阮镇(另有说在开平双桥都,即现鹤山双合镇)。同年设立新会郡,管辖此三县,郡治在盆允县。又在南海、新宁、新会三郡郡界上增置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县,归新会郡管辖。435年,以盆允、新夷县归化新民增置封乐县。437年,冯业率300人从朝鲜归国投奔南宋朝,宋文帝封他为怀化侯,任新会郡太守。他们带来的汉人的文化和生产技能,对夷人的归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大批夷人从被“镇抚”到加强“教化”,自愿脱离原生活习俗,成为“新民”和“归化民”。至450年,增置义宁、始康、初宾三县共12县,通过县名的含意,从“平”到“宁、康、宾”,说明是加强教化的结果。新会夷人,占大多数是瑶人。《新会乡土志》载:“其归化民亦必猺族之向化者”。“古时猺族殆徧布于新会郡之全境,吴晋宋战胜置县后,汉族之势力渐大,猺族乃退处于皀幕之一隅,故至明时皀幕犹为猺山”。从平夷一县至义宁、始康、初宾等12县建立,已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新会郡。
  冯业从新会郡太守升任罗州(化州)刺史,把在新会积累的经验在罗州实施。《古近代的化州》载:“冯氏顺利推行中央政令与中原先进文化,促进民族的团结”,“使岭南形成安定团结、社会生产发展的政治局面长达百年之久”。从冯业至他孙子冯融,“三世为守牧”,二世冯代任罗州刺史(据化州史料所载),三世冯融任罗州刺史。省志载:“融能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越族)中化之,蕉荔之墟絃诵日闻,每行部(冯融出巡)所至,蛮帅焚香具乐,望双旌而拜,迎者望辄戒其下,曰:冯都老来矣!(獠、俚人称首领为都老)”。冯氏三世在此为官,獠、俚人“自是溪峒之间,乐樵苏而不罹锋镝者数十年”。从省志的记载,可知冯氏深受少数民族的爱戴。冯融去世后,墓在新会西南那船迳之古冢岭。

  冯融的儿子冯宝,从罗州赴高凉郡,任郡太守。离郡府不远,有座冼家楼,居住着十万户俚人首领的冼家。冼家有女名叫冼英,她“幼贤明,多策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族)。”冯宝上任后,发扬祖辈在新会和罗州的政绩,真诚做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在同冼家交往中认识冼英。几年后,约在530年,冯宝与冼英结婚。当时高凉郡太守府与冼家楼张灯结彩,城里城外的汉人和俚人兴高采烈,争相传颂他们成亲的好消息。婚后,冼英成为冼夫人,她学习汉族文化,协助冯宝在俚人中施行政令,参决辞讼,首领或亲族犯法,无所纵舍,“俚人始相率受束”。当时各峒的生产方式是“合亩制”:全峒集体劳动,收获由峒主主持分配。在分配中出现峒主少分多占,西峒峒主鲸吞俚人劳动果实,引起俚人哄闹起来,峒主把闹事的人关进水牢。冼夫人赴西峒调查处理,俚人反映合亩制,难得分配公平。冯太守决断废除合亩制,把田分给各家耕种,又发布匹给俚人做衣穿,改变他们不穿衣服和纹身的习惯,推广学习汉人种植水稻,改变他们落后的刀耕火种的习惯。冼夫人披甲出征西路和海南岛,她威抚兼施,平服土人归顺朝廷,“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为南朝营造巩固的大后方。在551至557年间,朝野动乱,陈霸先应江陵王令上京勤王,军至大皋口,遇到高州刺史李迁仕部队阻击,展开激烈的反阻击战。冼夫人率军支援陈霸先也抵达皋口,决定智取,诈作支援李迁仕解运粮草进城,守城兵打开城门迎接,冼夫人率兵突然袭击攻下皋口,协助陈霸先北上勤王。李迁仕率残部回高州,骗冯宝到刺史衙门进行报复,施刑后关入监狱。冼夫人回高凉,起兵包围刺史衙门,救出冯宝。冼夫人看到冯宝满身刑伤,愤怒拔刀杀了李迁仕,果断地宣布接管高州。适逢高凉大旱,农人失收,饥民与流民增多。冯宝开高凉和高州仓,冼夫人开冼家粮仓赈济灾民,西峒俚人各家捐出粮食,用牛车运到刺史衙门支援救灾,冯宝抱病到施粥点,施粥给饥民充饥,度过了灾年。为了维护安定,团结反对过自己的獠人宁猛力(阳春太守),他们提议和支持他任罗州刺史,又向他的堂妹提亲为冼家媳妇,他的内侄女为冯家媳妇,冯家组成融合了汉、俚、獠族的大家庭。西路几个州刺史采纳冯宝和冼夫人的意见,不参与和不支持广州总管萧勃造反,萧勃得不到西路各州的支援,被梁敬帝丞相陈霸先派军打败。557年,陈霸先夺位为武帝,改朝为陈朝。患病的冯宝,派儿子冯仆和几个州的刺史上京朝贡,陈帝任命冯仆为高凉郡太守。不久,冯宝病逝,葬于俚人聚居的高州。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为少数民族汉化和民族团结的事业。冼夫人强忍亡夫之痛,牢牢掌握冼家军,成为儿子冯仆为官的强大后盾。563年,广州刺史欧阳頠逝世,由他的儿子欧阳纥接任广州刺史,因高州刺史空缺,高凉由广州刺史代管,欧阳纥软禁冯仆,威迫他加盟背叛朝廷。史书载:“欧阳纥谋反,召(冯)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冼)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冯仆得母亲的回音并发兵广州救他,更加理直气壮地反对背叛朝廷。冼夫人兵临广州,欧阳纥不得不放冯仆回高凉。随后,罗州、双州、交州、朱崖州的刺史都抵达高凉,参加由冼夫人主持的聚会,一致赞成冼夫人提出的支持朝廷的意见,各州派出队伍,解运粮草支援朝廷军队,打垮叛军,欧阳纥被俘,斩于闹市。新任广州刺史沈恪拜访冼夫人和冯仆,颁发皇帝的赏赐。史书载:“(冯)仆以(冼)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石龙太守。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冼夫人年过70岁,为了培养孙儿冯暄、冯盎成才,派他们到石龙郡(化州)协助冯仆管理士兵,使他们经受磨练,将来回来统领冼家军。581年,中国北方杨坚建立隋朝,南方乃是陈朝天下。582年陈宣帝去世,由陈后主陈叔宝继位,他沉迷酒色,大兴土木建宫殿。隋朝此时,正在筹备南下过江统一天下。广州刺史继沈恪之后,先后由陈方泰、陈淑坚、沈君理、马靖担任,马在广州扩军,朝廷不放心,派将军陈方庆接替马靖,并派将军王勇为助,王勇杀了马靖立功,封为镇南将军,镇守广州。朝廷造成王、陈两人矛盾起来,最后王勇任广州刺史,两人加紧扩军,明是备战抵抗隋军,实是新、旧刺史暗斗,广州政局动乱。冯冼家对朝廷一片忠心,冼夫人在西路(粤西)有很高的威望,冼家军英勇善战,可牵制和稳定广州政局。但朝廷对俚人、獠人有戒心,宁把高州刺史空缺很久,不但没有提升冯仆为刺史,反而把他调离高凉到石龙任太守,削弱他们的力量,因而无能力稳住广州出现的危局。广州刺史王勇令刚任高州刺史不久的戴智烈率高州兵赴广州,高州交给冼夫人代管。11月24日是年近八十的冼夫人的生日,西路几个州的刺史,10多个郡县的太守和县令都集中到高凉向冼夫人祝寿,同时召开大聚会,研究对危局的对策,一致主张再次联合起来确保西路的安定,并推选冼夫人为首领。首领要有个封号,百姓出于对神圣母、人冼夫人的敬奉和信赖,奉冼夫人为“岭南圣母”。冼夫人出巡时,打起圣母大旗和锦伞,百姓朝拜,人心安定。各州各郡出兵组成联军为“圣母军”,由她的孙儿冯暄为统帅,驻扎高凉,开展大练兵。589年,隋朝灭了陈朝,陈后主陈叔宝被俘投降。冼夫人痛惜好朋友陈霸先开创的基业被无能的后代所葬送,全家为陈朝举丧。这时有人主张冼夫人趁乱世独立为王,抗击隋朝入侵。冼夫人反对独立,决定归附隋朝,派一小队下属化装成商人,带着她给隋文帝的归附信,赶路上京。冯暄率军北上,沿途宣传岭南圣母冼夫人归附隋朝的消息,直奔大庾岭迎接隋军,会师后向广州进发。冼夫人和孙儿冯盎率军,攻下广州城,打开城门迎接隋军进城。韦洸率领隋军进城后,冼夫人主动率军撤出广州,回到高凉。王仲宣、陈佛智乘冼夫人撤出广州之机,煽动各首领出兵围困广州城。史书载:“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韦)洸于(广)州城,进兵屯衡岭。(冼)夫人遣孙(冯)暄帅师救洸。(冯)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冯)暄,系于州狱。又遣孙(冯)盎出讨佛智,战剋,斩之。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共败仲宣。”冼夫人盛装,张着锦伞率军第二次进入广州。朝廷派使者裴矩到广州,代表朝廷拜冯盎为高州刺史,特赦冯暄逗留之罪,拜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譙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譙国夫人,在广州开譙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辖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隋朝给予冯冼家很大的权力。冼夫人对这场平叛战争中,很多獠人跟着王仲宣造反而被镇压一事,以她从政60多年的体会向来使进言:镇压,只能奏效一时,一遇局势变化,又会叛乱,俚獠人多是受软不受硬,采用安抚才能使他们顺从朝廷。于是裴矩邀她同行到各州展开安抚。史书载:“(譙国)夫人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够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岭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冼夫人回到广州后,将隋朝皇后赐给她的物品,与梁、陈赐物展于大厅,对子孙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心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教育子孙要忠于朝廷。新任禺州(广州因与杨广的名同,改为禺州)总管赵纳,上任后加重赋税,不到半年,他刮了大量财宝,建造皇宫式的住宅,收容许多美女供他玩乐。还要俚獠人交象牙、犀牛角、珍珠、琥珀等,对不交者和没有完成赋税者,封屋抓人,州监狱关了上千的俚獠人,迫得俚獠人要起来反抗。冼夫人对此忍无可忍,一方面止住俚獠人造反,另方面派遣长史张融向朝廷反映。朝廷把赵纳绳之于法,下诏书委托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带着诏书,为朝廷使者,但她已年老,骑不动马了。在儿子冯仆的陪同下,乘马车历十余州,召集俚獠人,宣述朝廷对赵纳治罪的旨意,减免不合理的赋税,停交象牙等珍品,对被关押俚獠人和被害者,进行抚安,使叛者重新归顺朝廷。她回到广州,隋文帝把临振县(海南岛)赐给冼夫人为汤沐邑(该县的赋税收入为她梳洗化妆费用)。封冯仆为平原公,任崖州总管。冯仆赴崖州(海南岛)上任,冼夫人面临留广州或去崖州(那里有她的封地——临振县)的选择。她年近90岁,惦记着去世近40年的冯宝,他俩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和进步,共同奋斗近30年,她选择与冯宝在一起的归宿,交出官印,告别广州,回到高凉养终。冯盎率领高州府官兵和老百姓沿途热烈迎接岭南圣母归来。约于601年,高凉女杰冼夫人逝世,享寿90岁,合葬于冯宝墓。隋朝皇帝谥她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逝世后,有五个州的獠人叛乱。帝诏冯盎领兵平叛乱,有功,调任汉阳太守,左武卫大将军,跟从炀帝杨广出征辽东。隋朝灭亡后,冯盎返回百越(岭南)。面对番禺、新兴高法澄等造反杀官吏的混乱局面,冯盎率兵打败他们及其余党,攻克平复20个州,拓地数千里。多个州请他立号为南越王。但冯盎认为他们冯家已五世在宋、齐、梁、陈、隋朝为臣,不称王,他紧记祖母冼夫人“宜尽赤心向天子”的教导,从事隋转向事唐。622年,冯盎把20个州归给唐朝,“唐高祖授(冯)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寻改越国公,拜其子智戴为春州刺史,智彧为东合州刺史。”627年,发生了冯盎反唐事件。另有史料认为,623年冯盎出于切身利益,参与冈州刺史冯士翙据新会反唐,后经唐太宗的恩抚,两人复归唐(注:唐太宗于627年才开始为帝)。《新会县志》大事记载:“武德六年(623年),冈州刺史冯士翙据新会造反,被广州刺史征服,仍任原职。”这个事件的真相,不是冯盎要造反,而是多个州官说冯盎反唐,上奏朝庭出兵讨伐冯盎。《资治通鉴》载:“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迭相攻击,久未入朝,诸州奏称盎反,前后以十数,(皇)上命将军蔺 等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魏征谏曰:‘中国初定,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宿大兵。且(冯)盎反状未成,未宜动众。’(皇)上曰:‘告者道路不绝,何云反状未成?’对曰:‘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者已数年,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彼畏死,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皇)上乃罢兵。…… 遣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慰谕之,(冯)盎遣其子智戴随使者入朝。(皇)上曰:‘魏征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不可不赏。’赐(魏)征绢五百匹。”631年,冯盎上朝,朝廷盛宴接待他。他的儿子智戴勇而有谋,“帝荣赐加等授卫尉少卿”,“迁左武卫将军”。冯盎去世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在高凉及其周围的州县,先后修建了冼夫人和她孙子冯盎(冯三公)的祠堂庙宇,每年二月(纪念冼夫人出兵崖州)和11月(冼夫人诞辰)举行两次盛大的
游行庆祝活动,每年正月初三举行冯三公出游的游神活动。海南岛临高一带建有纪念冼夫人的“宁济庙”,流传着纪念她平定崖州的“军坡节”,还有很多关于
她的传说。冼夫人是冯融(新会人)儿媳,新会盛传着她的功绩,历经千多年的岁月流逝,冲不走她在新会,乃至于粤西和海南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000年2月,国家主席在高州参观了冼夫人庙,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的业绩,是“中华巾帼第一人”。
  新会的冯姓,始祖是冯业,据1985年统计,冯姓有11816人,分布会城、三江、礼乐、棠下、荷塘、司前、小冈、双水、沙堆、睦州、大鳌、环城、崖西、杜阮、大泽、崖门等地。新会著名泰国归侨冯平山,是冯业第38世子孙(冯宁邦是冯业第十九世子孙,是新会冯氏第二世;冯平山是新会冯氏第二十一世,应是冯业第三十八世子孙),他于1882年归国,他对新会和香港的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的儿子冯秉芬爵士,是世界闻名的实业家,曾排列为香港十大富商之一,曾任香港市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立法局和行政局非官守议员,曾为香港出席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首席代表。他继承了父亲冯平山在新会兴办的景堂图书馆和平山小学,又捐巨资办医。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雪百年国耻,他应邀参加6月30日至7月1日各项庆祝活动,6月30日,他参加英政府举行“告别仪式”时,风雨把他的衣服湿透。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自豪,使86岁高龄的他,振作精神顶住湿衣的寒冷,继续参加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大典和庆祝酒会,目睹在香港的土地上,降下了英国旗,升起了中国旗,见证了中华民族统一和富强的历史。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2-12 05:02 , Processed in 0.1093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