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10|回复: 6

[名门望族 冯柏燎家族]从传统商号到跨国集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5 1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门望族 冯柏燎家族]从传统商号到跨国集团
      家族大视野
 《家》的家族观
  家族,似乎是一个缺乏光线的词语。它总是让人想起深深庭院里坐着一个永远不说话的老太爷,木头窗棂上长满色彩鲜艳但是毒性十足的蘑菇,雨中寂寞的少爷、寂寞的丫环。这种想像是文学性的,虽然阴郁却也具有一定的抒情效果。更容易与家族连在一起的是腐朽、堕落、封建、保守、罪恶、黑暗等等,在打烂旧世界、重建新世界的“破旧立新”下,只有从石头蹦出来的孙悟空才最具大无畏精神。
  长期以来,人们对“家族”的印象,奠定在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上,尤其是《家》定下了基调。与其说巴金的这三部小说影响巨大,不如说关于它们的解读已经超越了作品本身,更为深入人心。在现代文学的讲义中,高老太爷成为专横、残酷、阴险、伪善的象征,《家》的内容也被简约成三段论: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分化过程,鞭挞了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让我们回到小说本身。在巴金的描述里,容纳家族的公馆是一个个黑洞,“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由于家族是一个自足的单位,旁观者不明究竟,叙述者只能是来自家族内部的人士,但是具有叙述欲望的往往是家族的叛逆者。家族的继承者通常用琴棋书画释放着自己的力比多,古体诗词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叙述欲望。诗词不需要情节,不需要冲突,只要有点情绪,有点景物,就可以完成。小说则需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个叛逆者的叙述,显然会把家族黑暗化。更何况,觉慧非常热爱演戏,一个恨不得把所有剧本全部背出的少年,是需要斗争来考验的。
  站在公馆外面的读者,只能顺着反复出入于公馆的觉慧们的视线,来观察这个家族。读者的视线是固定的,被默认为叛逆者的视线,他们对于家族的判断也与叛逆者雷同。在这么一部充满心理描写的小说里,可以听到觉慧等年青一代的声音,却很少能够看到高老太爷的心理世界。叛逆者的声音,在公馆里是被压抑的,但在小说里始终占有话语权。只有在高老太爷即将去世(为了保持一种中性叙述,这里就不使用“行将就木”了)的时候,他突然要把离家出走的觉民喊来,做出和解的姿态。至于高老太爷为何发生这种转变,是否仅仅因为“人之将死”,小说没有具体说明。这个细节摆脱了单向度的控诉、反抗模式,可是小说在此稍作停顿,又迅速按照原先的路线急速行进。
  整体来看,《家》的叙述视角和模式都是固定的,因此对家族的态度也相当坚决。觉慧最终乘船离家,被视为理所当然。在这部小说里,最被忽视的还不是高老太爷,而是充满内心挣扎的觉新。这个最具复杂性的人物,这个在守旧和维新之间无可奈何的青年,被视为软弱无能的反面典型。对待觉新的态度,也说明我们对待家族的态度,不习惯承认它的多重性,而是习惯于直接定性,把它与腐朽之类完全等同起来。
  
  家族溯源
  广东冯姓的由来
  冯姓在广东鹤山属于大姓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中记载,冯氏源自周文王第十五子毕高,后来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后裔毕万投奔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食采冯城(今河南荥阳县西),毕万子孙就以邑为姓,称冯氏,史称冯氏正宗。
  秦汉以后,冯氏支脉繁多,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汉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北燕王冯弘之后;出宏弄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后来,冯氏各支脉逐渐向全国各地迁移,其中部分南下广东,有的成为广东鹤山冯氏族人的先祖。
  历史的枢纽
  教子有方的百年商贸家族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部叫《大码头》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帅哥吴奇隆扮演男主角,我追着看了几集,忍不住把这部电视剧和冯柏燎家族联系在一起:同样是在广州开办“洋行”,同样是从低层做起,与有钱的小姐恋爱,电视剧中的种种细节似乎都可以在冯氏家族史中找到影子,不同的是,现实中的冯柏燎远比吴奇隆所扮演的阿陆走得更远,生意做得更大。
  有人说,广东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试验场,是中国人最早打开眼睛看世界的地方,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让整个家族事业壮大的族群,他们眼里当时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群体做出了那样的选择而显得如此的出类拔萃?
  1906年,26岁的年轻人冯柏燎在沙面开了一家名号为“利丰”的外贸商铺,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会成为今天横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8000名雇员的跨国企业集团。
  了解这个家族的背景,会发现它的起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显赫,甚至在赤色年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风险极大。冯柏燎的父亲冯杰时,是清末广东鹤山的一个农民,依靠替当地富有地主收租和管理产业的“工作”,冯家过上了比一般乡民更为富裕的生活。
  相对宽裕的富农生活并没有成为家庭成员的腐蚀剂,冯杰时不但没被乡规陋习所束缚,相反,还表现出超越一般乡规陋习的社会见识。
  冯杰时有六个子女,其中一个儿子在广州府台衙门工作,另一个在香港一家国际电报公司任职,这使得地处鹤山偏僻农村的冯家在资讯量上远比别家丰富,也让冯家谋得了更多在20世初波谲云诡的时局中发展的机会。
  寻找冯式家族的发展脉络会发现,在其百年家业日渐壮大的后面,是几代族人对于子孙后辈家庭教育及西式教育的重视。
  早在冯杰时这一代,当看到19世纪末英语在香港社会中的“商业价值”后,他就把冯柏燎送到香港一家非常重视英语教学的皇仁书院读书。20世纪初,冯柏燎学成归粤,他与商人李道明在沙面开了利丰公司。港式的教育,加上对本土的熟悉,很快这家公司就在沙面站稳了脚跟,做得越来越大,后来发展到香港。
  到了冯柏燎这一代,子女多达11人,冯柏燎除了送他们到香港最优秀的学校念书外,也让他们参与企业管理,不过,这些子女进入公司都是从实习生做起,扫地、抹桌子的活样样都要做。严格的训练使得冯氏家族的公司后继有人,经历危机而弥坚。
  到了第三代冯汉柱时,其二子三女全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这些子女用在外国学到的先进管理理念对家族企业进行了大胆改革,并把家族式经营改变成专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寻找近代珠三角的一些经商家族的足迹,会发现有不少家族来自农村,广州是他们家族迁移路线图中的一个中转站。他们从农村走出,在广州立足,向体制环境好的香港发展,透过海洋看世界,开枝散叶于世界各地。
  后世访谈
  祖先做的好事多保佑我躲过9·11大劫
  讲述人:冯国纶,香港利丰集团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香港著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太平绅士。
  9·11事件爆发当天早晨,我正在波士顿,已经购买了美洲航空公司第十一次航班机票,准备飞往洛杉矶,该航班客机正是后来在8点50分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楼的波音767客机。幸而,当天早上冯国纶突然产生一股强烈愿望,要去西雅图与其姐姐“饮早茶”。于是,他叫秘书退掉已购机票,另乘其他航班。或许是祖先做的好事多,一直以来冯氏家族及利丰在冥冥之中多有神灵保佑,相当幸运。
  □ 专家视角
  百年利丰 香港经济缩影
  冯邦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导,对利丰公司有专门研究)
  冯氏家族创办的利丰公司的百年发展,可以说是香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我们深入剖析利丰的百年演进,实际上就是从一个侧面了解香港近现代经济的生动、细致的演变,从中认识香港经济的发展规律并得出许多有益启示。
  我接触到的利丰第三代掌舵人冯国经、冯国纶兄弟,早年均曾负笈美国留学,精通现代工商管理理论,他们曾获得无数工商管理奖项,堪称香港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曾四度成为哈佛商学院MBA的经典案例。
  □ 家谱词典
  冯杰时 思想开放的农村子弟


冯柏燎的父母亲——冯杰时夫妇。   资料图片

  一个广东鹤山农民子弟,以为富有地主收纳田租和管理产业养家糊口,在那个年代,冯杰时没有像那些喜欢夸耀自己财富的有钱人那样娶三妻四妾,他思想开放,只有一位妻子,育有6个子女。

  冯柏燎 创立广州首家华资外贸公司

冯柏燎及其夫人冯林慧贞女士。   资料图片
冯柏燎的父母亲——冯杰时夫妇。   资料图片.jpg
2.jpg
3.jpg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8: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杰时最小的儿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熟悉英语。1906年,他在广州创建第一间直接从事外贸的华资公司——利丰公司。经过10年苦心经营,利丰公司在军阀混战和社会混乱的艰难环境中站稳了脚跟,并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承认。
  1915年,当中国政府选派代表出席巴拿马贸易展览会时,冯柏燎被选中。由于冯能操流利的英语,有直接与外商机构接洽沟通的有利条件,使得利丰公司的经营业务在20年代迅速发展。
  
  冯友仁 发动“政变”
  冯柏燎的侄子,由冯柏燎收养,视同己出,任利丰公司的行政助理,掌握行政大权。1931年,他发动“政变”,率领利丰几乎所有高级职员脱离公司,自立门户,成立一家名曰“联丰”的公司。此举使利丰失去了不少客户,经营业务遭到严重的损失。
  
  冯汉柱 弃学从商助家族过难关
  冯汉柱是冯柏燎的三子,他1931年加入家族企业当见习生,开始时并不喜欢在这个家族企业工作,不过,在冯友仁发动“政变”、利丰公司处于危难关头时,挺身而出,放弃进入香港大学的机会,加入利丰共渡难关。
  1937年,冯汉柱出任香港利丰公司经理,掌管家族外贸这一块。
  
  冯丽华 14岁加入利丰

冯柏燎次之冯慕英及四女李冯丽华。   资料图片

  冯柏燎的四女儿,早年就读于香港嘉诺撒圣心书院,14岁加入利丰,开始也是由实习生做起,后来协助其父从事文书、财会等工作,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再后来与从事文职工作的李姓先生结婚,育有一子一女。

  冯国经、冯国纶 家族迈向跨国经营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利丰公司顺利完成了所有权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移交,冯汉柱的两个儿子冯国经、冯国纶分别出任公司的主席及董事总经理。他们通过向上一代成员收购股权,拥有利丰公司70%-75%的股权。兄弟工作作风虽不大相同,但各有所长,关系融洽。
  利丰集团在冯国经兄弟的掌舵下,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范围包括贸易、工业、零售、批发及地产等项目。我们常谈到的OK便利店、快图美冲晒连锁店、玩具反斗城、面包炉连锁店及缤纷乐园等,都与这家公司有关。

  □ 家族发迹史
  在广州出口爆竹,赚到第一桶金

  冯柏燎在广州的利丰公司,早期的业务主要是出口瓷器,后来逐渐扩展到竹器、藤器、烟花、爆竹以及玉石和象牙工艺品,冯柏燎在经营中很重视创新,利丰以崭新的商品设计及构思闻名,中国出口海外的爆竹一贯以“泥封”包装,利丰经过研究改进,以“纸封”包装取代传统的“泥封”包装。
  
  冯氏家族向香港发展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内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冯柏燎决定在香港成立利丰公司。分公司设在香港皇后大道9号,其总面积占9号大楼全层的三分之一,职员共有10人。其子冯汉柱任分公司经理。
  
  在香港售卖“原子笔”
  1946年,冯家的利丰公司进入了新的繁荣期,当时原子笔不仅产品新颖,更因其中文名称“原子笔”而令人们联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原子弹。
  当时,原子笔一在香港出现,立即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深受广大香港市民欢迎。利丰公司多次利用飞美航班,输入数以万计的原子笔。原子笔生意为利丰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按当时原子笔的价格,购入价为一美元,卖出价为每支300-400港币,由此赚了大钱。
  此外,冯氏家族又把眼光投向塑胶花工厂,这个项目为香港千百万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许多家庭的妇女、儿童,组成一批按件计酬的劳工队伍,将无数的塑胶花瓣带回家里串起来,制成赏心悦目的塑胶花成品,然后交回利丰公司。
  
  参与房地产投资
  冯氏家族还参与工业楼宇、商业楼宇和住宅的兴建。1957年,冯家利丰公司首先重建属下三栋位于中环海滨干诺道中18-20号的住宅楼宇,重建后的12层“冯氏大厦”为写字楼。
  而另一项工程,是在香港岛半山区马区仙峡道兴建一栋8个单位的楼宇,后来又扩建为24个单位,名为港景别墅。
  
  投资股票市场
  在香港上世纪70年代股票投机的狂潮中,1973年4月,利丰公司投资股票市场,发行了1350万股,每股以一元六角五分的价格发售。
  利丰公司上市旗开得胜,到申请截止时,认购的申请数值超过了原来的113倍,利丰公司股票上市得胜,这为该公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进军玩具业、零售业
  上世纪80年代,利丰公司成立了子公司“玩具岛”,玩具成为利丰公司出口量最多的货品,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玩具生产及销售一体化系统。
  利丰公司还向玩具零售业进军,在香港开设了规模相当大的玩具连锁便利店,一天24小时营业,其中最大的一间是位于尖沙咀海运大厦底层的大型玩具超级市场——“玩具反斗城”。此是利丰公司于1986年与美国一家公司合资经营的,双方各占一半股份。
  此外,现在在内地许多城市都能见到的OK便利店是利丰公司、美国Girele便利店及日本的UNY共同开设的,其中冯氏的利丰公司占有股权的78%。以便利店的形式进军公共居民地,受到城市不少市民的欢迎。
5.jpg
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8: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遗址寻访
  如今冯家在广州可以找到的不是宅子、祠堂,与这个家族相关的是占地75万平方米的广东番禺利丰工业城和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OK便利店。
2007年5月23日晚,庙前直街OK便利店门口,一个女孩推门进去。很少人知道这家店的背后是一个家族的传奇故事。


1906年冯柏燎在广州创办利丰公司,位于今日六二三路188号。


冯柏燎及其合伙人李道明。
1955年的香港冯氏大厦。
1955年的香港冯氏大厦。.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8: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家族逸事
  冯柏燎与李道明的合作
  1904年,冯柏燎从香港完成学业来到广州,在商人李道明的“宝兴瓷庄”工作,由于他对工作极度负责,并通晓英语,得到李道明的高度信任,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06年两人合资创办利丰公司,公司的名称,由李道明的“李”和冯柏燎的“冯”两字的谐音“利”与“丰”组成,寓意“利润丰盛”。
  到了1946年,冯柏燎逝世后,利丰公司面临严重困难。原因是李道明不再愿意同冯家合作,他将自己在利丰的股份出售,售前,还要求银行冻结利丰公司的户头。这种做法,使利丰遇到极大的危机。
  冯柏燎的儿子冯汉柱曾回忆说:“那是一场悲剧,当时我们惟有动用手头仅有的少量现金。那几年,我们本来可以赚到大钱的。”
  不过,冯家的这次危机很快就过去了。李道明最终答应将他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冯氏利丰公司,彼此矛盾就此结束了。李冯两家保持着原来的友好关系。冯氏也没有更改利丰公司的名字。因“利丰”实在是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利”者,利润也;“丰”者,丰盛也。
  
  冯柏燎不到妓馆谈生意
  清末,广州的商界人士,一般是时兴穿长衫马褂,并惯于到妓院同外国商人洽谈生意。商人、官员以及有地位的人士都是这些妓院的常客,他们做买卖的时候,双方会放低衣袖以遮掩手势,讨价还价,在交易中,不会签订任何合约和文件,交易价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冯柏燎却不如此经商。他选择在办公室内商谈贸易,并喜欢将有关贸易事项一一开列明白,白纸黑字,签字生效,以为凭证。这种创新的经商方式在广州商界属一项革命性的突破,后来慢慢得到商界的接受。
  
  冯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其后三年多时间,利丰公司的生意遭到严重的打击而陷于瘫痪状态。冯柏燎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只能被迫变卖家中的产业和珠宝以维持全家的生计。
  1943年,冯柏燎申请回广州重新登记他在广州的房地产及缴交物业税而获得一个出境通行证,但在回广州时,突患高血压中风症,并于该年4月15日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家族逸事
  冯柏燎与李道明的合作
  1904年,冯柏燎从香港完成学业来到广州,在商人李道明的“宝兴瓷庄”工作,由于他对工作极度负责,并通晓英语,得到李道明的高度信任,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06年两人合资创办利丰公司,公司的名称,由李道明的“李”和冯柏燎的“冯”两字的谐音“利”与“丰”组成,寓意“利润丰盛”。
  到了1946年,冯柏燎逝世后,利丰公司面临严重困难。原因是李道明不再愿意同冯家合作,他将自己在利丰的股份出售,售前,还要求银行冻结利丰公司的户头。这种做法,使利丰遇到极大的危机。
  冯柏燎的儿子冯汉柱曾回忆说:“那是一场悲剧,当时我们惟有动用手头仅有的少量现金。那几年,我们本来可以赚到大钱的。”
  不过,冯家的这次危机很快就过去了。李道明最终答应将他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冯氏利丰公司,彼此矛盾就此结束了。李冯两家保持着原来的友好关系。冯氏也没有更改利丰公司的名字。因“利丰”实在是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利”者,利润也;“丰”者,丰盛也。
  
  冯柏燎不到妓馆谈生意
  清末,广州的商界人士,一般是时兴穿长衫马褂,并惯于到妓院同外国商人洽谈生意。商人、官员以及有地位的人士都是这些妓院的常客,他们做买卖的时候,双方会放低衣袖以遮掩手势,讨价还价,在交易中,不会签订任何合约和文件,交易价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冯柏燎却不如此经商。他选择在办公室内商谈贸易,并喜欢将有关贸易事项一一开列明白,白纸黑字,签字生效,以为凭证。这种创新的经商方式在广州商界属一项革命性的突破,后来慢慢得到商界的接受。
  
  冯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其后三年多时间,利丰公司的生意遭到严重的打击而陷于瘫痪状态。冯柏燎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只能被迫变卖家中的产业和珠宝以维持全家的生计。
  1943年,冯柏燎申请回广州重新登记他在广州的房地产及缴交物业税而获得一个出境通行证,但在回广州时,突患高血压中风症,并于该年4月15日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2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7 17: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冯家网站!祝越办越红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岭南冯氏网越办越好!向宗亲们问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1 22:43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