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尚书》载:(冯氏)“系出姬姓,毕公高之后,食采邑冯城,因而命氏。”
考冯氏之始源,姓出于姬,是周文王之后代。周文王是黄帝轩辕氏之后也。
周文王姓姬名昌,建立周朝,开姓氏。
文王之第十三子毕公高、奉命守冯城,司郡始平,因以冯为姓。冯城是北平龙城之旧地,即今河北省以北一带。
自毕公高开创冯姓,以后子孙繁衍散居四方,未能详细考查,但有些后代仍以毕为姓,如魏封有大夫名毕万,今香港有毕氏宗亲会等。
由于世次渐远,子孙众多,人才辈出,未能详尽记载。但有众所周知的冯姓人物:晋时有冯妇者,善于搏虎;战国时,有《冯煖客孟君》的故事;汉有冯唐,语曰:“冯唐有济邦之才,一生未遇”之叹;东汉有冯异,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辅助光武帝建立东汉,被封为“大树将军”、“武津侯”。到南北朝,有冯跋在后燕做大官,适逢后燕内乱,后燕国王慕容熙被养子高云杀死,自立为王,群臣不服,公推冯跋为主,建都昌黎(今属热河朝阳县一带)。随即位,称天王。并发诏书:陈氏代姜,不改国号,今仍用国号为燕(历史上称北燕)。改元太平。时是南朝东安皇帝五年(公元402年),在位二十一年,跋公因病危,托位于弟冯宏,改元太兴,拒绝北魏招降,成为北方被五胡统治的唯一汉族政权(冯跋是辽西长乐县汉族人)。过了七年,北燕被北魏拓拔氏灭其国(立国共二十八年)。冯宏公奔高丽(今朝鲜)。侨居六年,宏公派其子冯业带三百人浮海入粤,以番禺为家,时是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宋元帝封冯业为新会郡太守,怀化侯,享世袭。
因此,广东冯姓是王裔,冯业是广东冯姓之始祖!(注:这里是南北朝时之宋)
业公之孙冯融,袭罗州(即冈州)刺史,他能以礼仪威镇其俗,吸引文人相为诗歌;其子冯宝受陈朝封为高凉郡太守(阳春、电白一带)。后来宝公与电白越族冼氏女结婚,(冼原是洗,一字二音,后为避混肴,才改为冼)。冼氏夫人能胜任政事,又能善用武功,助宝公处理一切郡务。冯宝公与冼氏夫人坚持维护越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亲善,又以不搞地方割据为原则,并作为一条家训。冼氏夫人经历了梁、陈,隋三朝代。
隋朝初立,政权未到岭南,各郡无主,公推冼氏夫人为“圣母”,保境安民,后人感其德,立庙祀之。官府拨尝产,四时祭祀。今高州、电白皆有冼夫人庙。陈朝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隋文帝追赠冯宝公为广东总管、谯国公,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并置幕府发印章。
到了隋末唐初,有冯盎者,出生于电白县,是冯宝之孙,隋朝拜他为高州刺史,后授金紫光禄大夫兼汉阳太守;他从隋炀帝伐辽东,升为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后,冯盎走回广东,执行原来职守。
盎公生子三十人,皆为守牧之官。那时广州以南之州县,皆是冯姓人守管。当时有很多人劝盎公效赵佗称王。但他却说:我五代皆在广东,享受皇恩玉帛,遵循家训;不搞割据,惟我敢违?他还平定了割据粤北的高法澄等人,使整个广东平宁,人民安居乐业。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他以粤地献唐,唐高祖封盎公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吴国公,寻改越国公,赠左骁大将军、凉州都督。自此,宗枝繁盛,开大族。
传至十五代有冯元者,字道宗,谥章靖,北宋祥符戊申年赐进仕,官居户部侍郎;赠尚书。因他忠孝节义,被选入广东乡贤。冯元公生子譓,譓公生二子,长大郎;次二郎。大郎生二子,长玄英,次玄雄,皆迁古冈州(新会)开族;二郎在鹤山开族,从此分房,另立族谱。
十八世祖玄英是大郎公之长子,生四子:长畿,次黼,三宣,四乔。乔祖即宁邦公,明朝进仕。玄雄是大郎公之次子,生子槐。字树德,号台生。槐公生五子:长锦,次铨,三统,四奇,五翼。 二十世祖铨,是槐公之次子,字南达,享世袭。生五子,长仲朔,次仲明,三仲瑜,……铨公定居新会古劳里。
自冯盎公在广东开大族,高凉、新会两郡住着很多冯业后代的人。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发生了“南雄失妃”事件,南雄始兴县牛田坊的人纷纷南迁,他们知道古冈州滩涂千里,沃野无边,有利于开发,遂大批南雄人到来此地,与当地人共同开垦,发展生产,无分彼此,建立深厚的感情。不论冯姓人和其他姓人,大家安居乐业。所以今日五邑之人,大多数是从南雄迁来定居的。
是冯业始祖浮海入粤,传至二十世冯铨公止,历时828年,那时南宋理宗宝庆年间,有冯铨之长子,名志仁,号仲朔,官居岭南太守兼工部尚书,驻守古冈州(今新会),当元兵南下时,他坚定不移地维护宋室。及至“崖门失玺”宋亡,志仁公不甘降元,乃携眷迁乌洞,(今广海)隐居,建立双门村(现在的广海镇临田管理区双门村),广海始有冯姓,志仁公是广海冯姓之始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