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祖宗冯国用、冯胜、冯诚正名
冯志广
《河南穆斯林》杂志的一篇文,叫《冯诚与冯氏家族》,其作者就是《西平冯氏家族》的主编。据说这个作者还是《西平回族志》主编。请看他怎样编造谎言。
一、冯诚的生日、离开云南的时间、冯家铁券(免死牌)
该文说:“建文元年(1399),年近半百的冯诚携铁券(免死牌)被迫弃官出走,隐居西平县南,建村冯老庄”。为了让人听懂这段话,该文进一步说:“建文元年(1399),年近半百的冯诚携铁券(免死牌)被迫弃官出走,隐居西平县南,建村冯老庄。为冯老庄冯氏始迁之祖。后冯诚娶当地程员外女儿为妻,生海、源二子。”怕人听不懂,他又强调说:“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摇举兵反,史称“靖难之役”。在这种情况下,年近半百的冯诚被迫弃官出走”。
真是用心良苦,竟连续讲了三次。实际上,他第一次就讲清楚了。何谓年近半百?即年龄约50岁了。也就是说,1399-约50=约1349,冯诚约出生于1349年;冯诚是1399年离开的云南;冯诚从云南携回铁券。
不知道的人还真叫他骗住了。
第一,我们的家谱写道:冯诚出生于1354年。
第二,查《明史》可知,冯胜免职回乡后,云南的戍边作战就已经不见冯诚踪影。此时,冯诚已经受到冯胜的牵连,离开了指挥岗位。如果不是这样,冯诚的姐夫沐英在戍边作战中怎么能不用冯诚。
第三,铁券是皇帝奖给冯胜的,冯胜免职后,带回了定远,放在冯胜的家中,冯诚怎么从云南携回!我们的家谱写道:冯诚1395年离开云南,到西平认祖隐居,后到定远祭叔叔冯胜,从定远携回铁券。
第四,冯老庄村,冯诚去时,就已经存在。后来冯家人向东发展,在老庄以东5里居住。老庄冯姓人以老自居,称新居住地为冯小庄,从此才有冯老庄,此时已经过了几代人,何为冯诚建冯老庄村。
二、冯国用祭日
该文说:“冯国用(1324-1359),冯诚父。元末江淮鼎沸,群雄并起,冯国用与弟冯胜随父亲冯文质避乱于定远山中。国用被众乡里子弟推举为义长,率领数百人据山寨自保。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略地至定远时候,冯氏兄弟率众归附朱元璋,受到爱重。朱元璋见冯国用身穿儒服,知为读书人,就向他请教取天下的大计。冯国用回答:“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处征战,倡仁义,牧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听后大喜,命他居于帷幄,参与机要。冯国用初出茅庐的这一建议,对于朱元璋早期建立以金陵为中心的基业起了重要作用。在奇取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及渡江克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太平(今安徽当涂)等重要战斗中,出谋献策,屡立功勋,成为朱元璋文武双全的心腹。十六年三月,率500余名亲军直抵集庆城下,并在攻取镇江、丹阳(今安徽当涂小丹阳镇)、宁国(今安徽宣州)、金华等地中均有战功,先后授万户、大元帅。七月,擢升为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十九年正月随朱元璋率军攻占浙江诸暨,二月攻绍兴,突然患病,四月十五日卒于军中。时年36岁。朱元璋闻丧痛悼不已,筑坛鸡笼山祭之,肖像功臣庙位第八。洪武三年冬,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赠郢国公。冯国用作为朱元璋开拓事业的早期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地位仅次于李善长”。他一口气写这么长,该是很累。可惜,绝大部分是从史书抄的,只有一句是他自己的,即冯国用死于“1359年”。
不知他会不会算数,1359-1324≠36。
劉三吾作《宋國公馮勝追封三代神道碑銘(并序)》明确记载:“庚子(1360),國用卒,……”。看样子,该文作者好象知道此记载,但他却没有研究此记载,不然,他不会把“庚子(1360),國用卒,……”写为“庚子(1359),國用卒,……”。
三、冯国用、冯胜、冯诚的族籍
该文除了低级错误,满篇声嘶力竭叫喊冯国用、冯胜、冯诚是回族人。请看该文的骗术:“1988年8月,中国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回族人物志》(明代)出版发行,冯诚的父亲郢国公冯国用、叔父宋国公冯胜被立传收录。以后相继出版的《中国回族大辞典》、《回族知识辞典》均有冯国用、冯胜的辞目。《中国回族大词典》载有冯诚辞目:‘冯诚,明朝将领。安徽定远人,明初功臣冯国用之子。国用死,因其年幼未袭职,由叔冯胜袭亲军指挥职。后积功于云南,累官右军左都督。’《中国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中国回族金石录》、《回回旧事类记》、《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沈阳回族志》等书均有冯国用、冯胜的传记、事迹。1992年由刘桐任主编出版的《辽宁回族家谱选编》,全文刊登沈阳回族《冯氏家谱》,谱称冯氏乃明代冯胜将军之后。谱序中云:‘冯氏先本回民,世代其教,今隶沈阳为著姓,子姓蕃衍,工文词习韬略者,磊落相望。’上述说明冯国用、冯胜、冯诚均为回族人。”
明眼人一看可知,《回族人物志》出版于1988年,可该文却在“出版发行”前写上“(明代)”,其用意不言而喻。
试问:回族书籍有冯国用、冯胜、冯诚的事迹,就能认定他们是回族人吗!
批判
第一、《回族人物志》、《沈阳回族志》等均为今人所写,不是历史记载。历史上没有任何关于冯国用、冯胜、冯诚是回族的记载。《回族人物志》、《沈阳回族志》等将其写为回族,是写书人的编造,是牵强附会。编造、牵强附会的东西不能做为推论的依据。
第二、沈阳冯氏回族是冯姓人的信仰选择,我们尊重。但沈阳冯姓是回族不能说明冯胜是回族。实际上,沈阳冯姓只是山东陵县冯姓的后裔。山东陵县冯姓是冯胜儿子冯直的后代。冯直娶回族女为妻,其子依母教,因而后代皆回族。这支冯姓后代以后又走到山西,走到沈阳,一代一代都信仰回教,因而那里的冯姓人均为回族。这应是冯姓人向民族大家庭的扩展,冯姓人不但有汉族,也有回族。冯姓人为各民族和睦相处做出了表率。但历史毕竟是历史,不能因为这支冯姓是回族,硬说他们的老祖宗是回族。
第三、我们是冯诚的后代,据统计,有1700余户,没有一户回族,我们和回族共处一乡,说冯诚是回族,乡人都不理解,看了都感到可笑。乱写书,是很不严肃的事,也是乱史,误人子弟。
第四、老家人中,知祖者有之,祖碑有之,历史文献有之,乱写改变不了历史!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200805021953042 于 2008-10-25 09: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