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78|回复: 0

江门五邑籍唯一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冯燊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1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门日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近来,全国很多地方陆续开始举办有关的纪念活动。在五邑侨乡,有一位老红军的名字不能被人们忘记,他就是江门五邑籍唯一参加过长征的红军,他叫冯燊。冯燊参加长征的前前后后,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进行相关采访后,了解了冯燊参加长征的经历。

突出重围 带病长征

  1933年初,上海一片白色恐怖。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到江西瑞金一带的中央苏区。同时,中央还决定将我党的一部分同志调到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同年5月,邓中夏被捕,按上级指示,冯燊和广东农民运动领导人阮啸仙(原计划同批去的还有邓中夏)一起秘密乘船从上海出发,抵汕头,取道粤东、闽西,一路艰险,奔赴瑞金。在苏区,冯燊担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工作,后又被抽调去担任兵工厂领导,加强生产。

  1934年初,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的大“围剿”。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错误地执行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红军的力量遭到严重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终告失败。最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红军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冯燊是兴国师的组织科长,与叶季壮(广东新兴人,建国后第一任外贸部长)、林凯率领这个师的指战员和中央苏区的技术工人,从江西安远和信丰之间突出重围,进行长征。出发时,冯燊由于营养不足,又染上疟疾,一直在发寒发冷,身体瘦弱不堪,但他仍带病踏上征途。一路上,冯燊和部队一起进湖南,转桂东北,攀桂林雷公岩,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3日,红军强渡乌江,1月4日深夜,占领遵义。

响应部署 中弹受伤

  1935年初,遵义会议后,红军部队改编,兴国师的番号取消,该师的人员被分流到其他部队,冯燊与叶继壮一起随瑞金师(红军的流动医院)继续长征。当红军部队三渡赤水,越过桐锌地区打到川滇边界的金沙江准备四渡赤水时,为了保证红军大部队顺利过江,红军总部决定临时成立一支由党员军干组成的回师劲旅佯攻贵州,吸引云南敌军,声东击西。当时,冯燊体弱多病,如果继续随大部队北上,恐怕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但冯燊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红军的利益,他响应组织部署,毅然报名参加了回师部队。

  1935年四五月间,回师部队行经云川边境的五龙山时,即遭到川贵边“剿总”部队的伏击,展开了激战,双方伤亡重大。在这次战斗中,冯燊头部中弹,虽然只伤皮肉,但因流血过多,晕倒路旁,经战友救起,挽扶他步行一段。冯燊劝说战友追回部队,他独自留在一个叫黄泥咀的地方养伤。

与部队失散 行乞中被抓

  回师部队被打散了,冯燊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带着伤病,在茫茫的滇北地区寻找自己的同志。

  风啸啸,雨霏霏,川南地区的天气变幻无常。冯燊沿着永定河南岸的村庄一边行乞,一边寻找组织。纳溪,地处长江之滨,川南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水陆交通方便,赶集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蒋介石看中了纳溪的军事地位,决意将其变成川南的“大本营”,下决心“净化”纳溪,宁可抓错一个,也不漏网一人。冯燊来到纳溪时,在南岸渡口检查站时被敌人发现。“干什么的!”敌检查人员厉声吆喝。冯燊有气无力地回答:“是行乞的,因为家乡闹灾荒,一家大小都饿死了,所以……”不管冯燊如何争辩,他还是被当成“嫌疑分子”被抓去。不久被送去国民党重庆涂山寺收容所关押起来。

  从被押进收容所那天起,冯燊就过着非人的生活,在收容所,冯燊受到严刑拷打,贫病交加,头发和胡子都很长。在敌人的种种酷刑之下,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始终坚信,红军一定能够胜利,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因此寻找党组织,寻找部队的信心和决心不改初衷。同时,他无时不在想方设法逃出敌人魔掌,走向光明。因此,他编造了一些假供词准备与敌人周旋。

  在收容所里的近一年时间,冯燊始终坚称自己是上海十九路军拉夫。由于冯燊编造的假供词头头是道、天衣无缝,敌人没有一点空子可钻。经过多次审讯,敌人也就相信他了,于1936年夏,将冯燊释放。

几经周折 找到组织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冯燊来到上海寻找党组织,然而,他在那里举目无亲,到哪里去寻找党组织呢?他心里感到茫然。当时的上海,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到处逮捕共产党人,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和重大集会地方更加严密监视和控制,党内的同志是不敢贸然在大庭广众中出现的。他曾希望在鲁迅先生逝世的纪念会上看到自己的同志,但没有成功。过了一段时间,冯燊还是找不到党组织,他设法通过同是恩平人的禤全光与美国共产党联系。接上关系后,美共一个组织每月给冯燊寄15元美金,作为生活费和治病之用。

  1937年8月,冯燊在报纸上看到潘汉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公开活动的消息,欣喜若狂,不久就找到了潘汉年的通讯地址。冯燊通过潘汉年的介绍,在叶剑英的帮助下,在租界找到了一位姓白的同志。这位姓白的同志很快与“南委”接上了关系。随后,冯燊来到了香港。1938年7月,冯燊与谢创等同志一起到武汉找到中共中央长江局办事处,见到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长江局通过对冯燊的审查,恢复了冯燊的组织关系。

       (郑沃波)

注:恩平市委宣传部郑沃波同志在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和进行相关采访后,写成此文。同时参考《冯燊同志自传》、郑锦波回忆文章、贺朗、余渭全著《冯燊传》、《中共恩平党史》等,恩平市党史办对本文亦有贡献,在此一并感谢。

人物介绍

冯燊

  冯燊(1898—1970)中国工人运动先驱,革命领导干部。1898年,冯燊出生在恩平圣堂下天村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曾祖父是清朝的岁贡生,祖父是监生。

  冯燊在家乡度过童年,13岁随舅父到香港,在一艘远洋船上打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苏兆征等人发起组建香港海员工会,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辗转于美国邮船和香港渣甸公司的远洋船上工作。1925年,参加香港反帝大罢工,同年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也是恩平最早的党员。1926年,任广东南路特派员主任,1928年,任恩平县工委书记,为建立和发展恩平的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夏天,发展共产党员多人,建立恩平第一个党支部——下天村党支部。1930年秋,作为中国代表团组长之一随刘少奇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继而与廖承志到德国汉堡出席国际海员工人代表大会。回国后,他调任全国海员总工会组织部长。1933年,调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工农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部队到达川滇边界的金沙江时,为了保证大部队顺利过江,冯参加了回师部队。

  1938年秋,冯燊到中共中央长江局面见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经长江局审查,恢复党组织关系,出任西南特委副书记,兼任恩平县工委书记,重建和发展恩平的党组织。1941年后任西江地委书记、西江特委书记;1946年,任香港工委书记。1947年中共香港分局成立后,被派分工负责举办各区领导干部培训班。1948年,任华南分局委员,被派回粤中地区领导武装斗争。1949年4月,先后任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交通厅厅长、省总工会主席、省委交通部副部长、省政协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折磨和摧残,1970年他在狱中含冤逝世。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协为其举行追悼会,恢复名誉。

(李小龙 魏贤学 郑舒诗)

家人近况

冯燊的遗孀身体硬朗

  今年8月25日,记者在恩平市党史办主任甄伟新的帮助下,与冯燊的遗孀李青取得联系。李青今年已经87岁了,但身体很硬朗,生活能自理,至今仍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坚持每天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李青出生在广东云浮,1938年参加革命。冯燊在领导粤中地区抗战时与李青认识,后来,两人结为伉俪。现在,李青生活在广州市,87岁高龄的她生活依然能够自理,上下楼梯不用别人帮忙,并且生活很有规律,她眼睛很好,腿也很利索,听力也很好。多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每年过节都组织人员前往广州市慰问李青。

  冯燊的大儿子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原来在广州一家宾馆任职,后来定居香港,有一女儿,获得美国伯克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二儿子曾任鹤山市政协副主席,育有两子。

(李小龙 罗木生)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2-22 10:51 , Processed in 0.0781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