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71|回复: 2

门源刘氏是刘邦之后——探秘百年家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4 2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qhnews.com   西海都市报  2006-11-12 08:36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31日,记者驱车前往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采访。越野车在盘旋的山路上行进了三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县政协的韩主席、张志岩主任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了刘宪州家中,细心的张志岩主任还找来了县上著名的地方史研究学者祁郁春。75岁的老人在刘家经过青海当地的“请家谱”仪式后,一本本发黄的线装本摆在了我们面前……

  《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保存极其完整。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发现保存比它更完整的家谱;共十八册敦睦堂刻本(线装)刘氏家谱,内容分为凡例、家训、禁约、墓铭等,洋洋大观,诚为罕见的一部家乘资料;千百年来,众多中原人士长途跋涉来青海居住,刘氏家谱将为研究青海民族迁移史提供有力的佐证。

  门源刘氏是这样来到青海的

  经过青海省档案馆修补后的《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保存得很好。祁郁春老人打开第一卷,从《老谱序》《通谱序》中记者得知,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刘邦封他的弟弟交为楚元王,楚元王定都彭城,成为南楚刘氏世系的开始。如果记载无误,那么门源刘氏就是刘邦之后。到了北宋时期,门源刘氏的先祖刘沆 (字冲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官封楚国公的后裔。后来,这一支刘氏迁到了湖南湘潭,在那里繁衍生息了下来。20代以后,刘氏的圣先房十三派国伴第三房正隆的儿子刘友才出生,正值清道光年间。至光绪年间,河湟地区烽烟四起,刘友才随湘军来到了西宁,在青海地区,他屡立战功,被赏戴花翎,朝廷授予五品官衔。到了光绪末年,刘友才任白塔营(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游击。他的夫人杨氏,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逝世,葬在大通县东门外湖南义园。辛亥革命以后,刘友才便客居大通,耕读传家。1929年,刘友才的儿子刘大荣一家人由大通县迁居北大通(今门源县城)谋生,今天的门源刘氏就是这样来到门源县的,现在已经到了刘长德、刘宪州等五世。

  在《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中,详细地记载了刘氏家族的演变过程,那么这样的记载会不会有误呢?对于记者的疑问,祁郁春老人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家谱的变迁,从而证明了《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中语言文字记载的真实性。原来,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碑文等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后来,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兴盛,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可见,家谱的撰写有严格的程序,内容的真实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是怎样完整保存下来的

  与政协门源回族自治县委员会的有关同志看完《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后,刘宪州的家人倒上了浓浓的茯茶,王族后裔的言谈举止的确落落大方,谈及家谱的保存,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当年,刘德新的父亲刘长发将先辈留下来的家谱从大通县背到了门源县。那个时候还没有车辆,刘长发从大通县搬家的时候,把家里的好多东西都丢弃了,唯独把家谱找了个小箱子装了起来,背在背上,推着独轮车,爬过积雪覆盖的大坂山,来到了门源县,在那里定居了下来,以家谱上的《家训》来教育后辈,耕读传家繁衍生息。后来,刘长发害怕家谱牵连家人,决定把它烧毁,可是当老师的儿子刘德新知道家谱的价值,硬是说服了父亲,把家谱悄悄地藏在了房顶,有一次差点把家谱烧毁,可是家人及时发现后《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免于灾难,我们今天才有幸目睹它的容颜。

  “敦睦堂”是一种神秘的符号吗

  拜读《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的时候,记者看到十八册敦睦堂刻本(线装)刘氏族谱,内容分为凡例、家训、禁约、墓铭等,洋洋大观,的确是罕见的一部家乘资料。那么刘氏族谱上的“敦睦堂”指的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神秘的符号,还是有别的什么意义?政协门源回族自治县委员会的张志岩为记者解开了心头的疑惑。

  原来,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刘姓的修谱达到了一个高潮,因为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刘氏百姓,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敦睦堂”是刘姓的堂号。刘姓的堂号中最普遍的有彭城堂、正字堂、藜阁堂、敦睦堂、后继堂、怀贤堂、继崇堂。

  刘氏族谱是高原民族融合的见证

  门源县自古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纯净的蓝天上,白云舒卷、苍鹰盘旋;辽阔的草原牛羊如云;仙米林区里,群岭竞秀、万木争荣。这样一片富饶的地方养育了勤劳的人民,汉高祖刘邦后裔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来到了青海,在这里辛勤耕耘,幸福生活。

  其实,青海汉族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从内地陆续迁入,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共同开发了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历代被贬官员或流徒、类似赵充国时的军屯人员、来青官员的亲属和仆人、经商留在青海的商人这四大来源,可以说是构成青海汉族的主要成分。西宁市南酉山的《熊氏宗谱》中记载:“明洪武二年,熊世龙、熊世虎二人随大将沐英西征而来西宁……”同时,历史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的飞跃,地域之间差距缩小,经商来青的汉族也不少,类似从军、从商来青海的家谱式记载还有很多,《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也证明了这一点。随军来到青海的刘邦后裔在这里安居乐业,刘氏族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青海民族迁移史的佐证,是高原民族大融合的见证。(作者:祁万强)
  
    编辑: 崚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22: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展示家谱 他是刘邦73代传人

http://www.newssc.org 2007-12-26 04:34:1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记者 郑刚 金世宗) “这份家谱是祖上传下来的,四川仅此一份!”昨日,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四川分会会长刘艺展示了一份祖传家谱(如图)。据刘艺介绍,他是刘邦73代传人,父亲在弥留之际将家谱传给他,本想让他传于后人,但他将那份残破的家谱原件送给了刘邦博物馆,手头留下了一份复印件。

  刘艺展示的家谱按古书从右向左的竖排格式书写,家谱由刘邦始,终于同治九年的一名姓刘之人。因年代久远,家谱已残破不堪,复印件上有很多黑渍,往家谱后面翻,还有不少空白,刘艺说那都是原件模糊、残破的缘故。

  “我很小就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渊源。”刘艺说,他三岁时就被父亲逼着练习书画,而他小时候很贪玩,父亲总是教育他:“你可是刘邦的后人,要争气啊!”随时听着父亲的教诲,刘艺6岁时便已对刘邦的故事烂熟于心。刘艺17岁那年,父亲突然患了重病,弥留之际,父亲将这本祖传的家谱传给了他。并叮嘱他一定要将这本家谱传下去。

  今年10月,刘艺违背了父亲的遗言,将刘氏宗谱原件赠给了刘邦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22: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后裔迁居曰本?姓氏专家发现曰本刘邦后裔家谱
雨心
   
    著名姓氏文化专家柳哲先生最近在翻阅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时,发现了上海图书馆所藏的一部迁居曰本的刘邦后裔原田芳则所编的家谱《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柳哲认为,此对于研究中日两国邦交、民间文化交流、华侨史、刘氏族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史料和文物价值。据家谱提要介绍:“《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曰本),不分卷,原田芳则纂修。曰本昭和14年(1939)东京齐藤写真工艺社影印本。一册。书名据版权页题。谱云其族始祖为汉高祖刘邦,高祖16传而东汉献帝,献帝再传13传阿知王者,率二千零四十人东渡曰本奈良县高市郡桧前村,于应神天皇20年9月5日归化曰本。谱内载有彩色精美画像、先祖小传、照片、世系、家宝、祠田等。馆藏家谱序号为9272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3 18:08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