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92|回复: 6

二、 繁衍迁徙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6 20: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文王 第十五 子 姬高

随其兄周武王克商立下功劳,受封的毕国 (在今陕西咸阳西北,今陕西省长安县),

后世称  毕公高

四百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毕公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


毕万受封右将军,随献公征战。晋军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魏地,任魏大夫。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晋国内部积存的矛盾渐次爆发,兼并之风大盛。到毕万后裔魏文侯时“三家分晋”,魏文侯与赵、韩一道瓜分了庞大了晋国,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迫于压力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同时将毕万的一支——冯文孙封于冯城(一说是今陕西省大荔县的冯翊城,一说是今河南省荥阳县西)。


其子孙后裔便以邑为姓,称冯姓。冯文孙也被其后人尊为得姓始祖。

评语:(冯长生评)

      冯姓 衍生于 魏姓 ,而魏姓 衍生于 毕姓 ,毕公高 是周文王 第十五子。
故冯姓之后裔均属 文王之后。
      冯魏毕三家实属一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3: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楚威王公元前339一311年在位,庄子"钓于濮水"必在公元前339-311年之间,而张仪逐惠施于楚,是在梁惠王后元十三年,惠三卒子后元十六年,张仪去,惠施重至魏,参加惠玉的葬礼,次年复用事于魏。据此,惠、庄"濠上之诘"必在梁惠王后元十三年至后元十六年之间,即公元前323-320年。又据《楚策》,惠施被张仪逐至楚后,楚王受之,"冯郝曰:'逐惠子者,张仪也,今王受之,是欺仪也。宋王之贤惠子,天下莫不知,王不如奉惠子而纳之来!'楚王日:'善!',乃奉施而纳之宋。"


根据这段考据,可以推断 冯郝 约在 公元前323-320年,任职与楚国。

可以推断,自冯姓肇始的公元前403年,到 公元前323-320年后,冯姓已经迁徙到楚国的都城附近。

江陵(又名荆州城,即今荆州市区)的纪南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首都,当时称郢都,因在纪山之南,也称纪郢。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迫使顷襄王迁都河南淮阳为止,这个地方作了411年首都,共20个王在此执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传说中有一名冯长的人,居于骊山,善观天文之变,精于历算。遗憾的是,冯姓在南方及西 部早期开发的业绩缺乏系统记载,只能透过重重迷雾而觅得一鳞半爪。

大致在陕西关中等地。

 冯长,道教神仙。传说他是骊山(今陕西临潼县境)人,周宣王时为柱下史,观天文而知世事之变,乃辞官退隐,养生学道。遇邓真人授以灵书,建功立行,快要成就时又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隐书,遂至得道。得道后经常用术济世活人,周平王时升天成仙,受封为“西岳真人”。

周宣王,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时间(前827 -前781 )。

评语:(冯长生评)

   所谓神话毕竟是神话,周宣王在位时间(前827 -前781 ),此时冯长任职于朝廷;周平王(约前781~前720) 中国东周第一代王,此时冯长得道升仙。而冯姓诞生在周威烈王(?—前402年)期间,我们无法想象冯姓诞生前400年,他的子孙能迁徙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北,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姓冯名亭,为人果敢而有谋。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名将白起率大军伐魏,两军对战于野王,野王守备不敌而降。由于上党地区与韩国的联系全系于野王一线,因此,野王的失败就使上党虚悬于外。     冯亭与部下及百姓商议后,决意背秦而举地归赵。赵、韩本是唇齿相依、地缘亲近的邻国,赵国一旦接受上党,便自然卷进秦、魏之间的争斗,以赵、魏合力,秦军必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护上党百姓免遭茶炭。果然不出冯亭所料,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大力支持下慨然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上党军民同仇敌忾以抗秦军,上党终于得以保全。但三年后,秦再派左庶长(秦第十等爵,掌兵权)王龅(h6)进攻上党,上党终被攻克。此间上党冯氏中有两支分别迁往秦与魏,并在秦汉之际大有作为,此为后话。

  冯亭(?~前230年),韩国(河南省新郑)人,韩国大将。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野王邑。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遗韩阳,通知上党靳黈撤离上党,靳黈不肯,韩桓惠王派冯亭接替他的位置。韩国上党郡(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

   据此推测,冯亭在上党,即今山西附近呆了约20多年。
   冯亭归顺赵国后,参加长平之战,战死!

冯亭战死后,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评语:(冯长生评)
     冯亭大概是有据可查的,其从新郑,即冯氏发源地 50公里左右的地方出发,前往山西。其后代部分留在潞县,部分留在赵国,应该属实。因此河北的冯姓应该也属于上党郡。
冯奉世  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原籍上党潞(今山西省潞城东北)人,后移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西汉名将。

  冯奉世出身于将门世家,其先人冯亭,为韩国上党太守。秦攻上党后,使太行道中断,韩国不能据守,冯亭使将上党城献于赵国。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赵括共同抵抗秦军,最后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此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国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秦灭六国后,冯亭后人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国将相。

  西汉建立后,冯奉世祖父冯唐在汉文帝时期闻名于朝野,冯唐就是代相之子。汉武帝末年,冯奉世以良家子弟选为郎,当了宫廷卫兵。昭帝时,以其功劳补为武安长,后因故免职,当时他已三十余岁,在家闲居,于是学习《春秋》,攻读兵法。前将军韩增听到别人对他的介绍后,与之面谈,发现他确有真才实学,便奉请汉宣帝任命他为军司空。

  冯奉世生逢西汉中后期,朝廷为了巩固对西域的统治,不断派出使臣和军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同时对叛乱者予以镇压、征服。冯奉世就是在这一客观条件下建功扬名的。

  汉宣帝三年(公元前71年),冯奉世随军出征匈奴,回师后二次调入宫中当卫兵,之后出使西域。在他前面,朝廷曾多次派人出使西域各国,但多数人不称职,有的乘机贪污,有的受到各个属国的困辱,都没有很好地完成使命。这时,乌孙(古族名)由于协助汉军打击匈奴有功,朝廷决定派使者去予以安抚,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于是慎重考虑出使的人选。前将军韩增认为冯奉世人智出众,堪当此任,便向宣帝推荐了他。冯奉世被授以卫侯,奉命持节出使大宛(西域国名,在前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属邑大小七十余城),并且护送大宛的使臣回国。

  冯奉世一行走到伊修城(今新疆鄯善境内)时,都尉宋将向冯奉世报告说:莎车(西域国,位于今新疆莎车县,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贵族集团与邻国勾结,杀死了坚持与汉朝友好往来的国王,并杀死了汉朝使者奚充国。

  原来乌孙公主的儿子万年做了莎车国的臣下。莎车王很喜欢他,送他到长安学习。莎车王死后无子,莎车国的大臣们想以汉朝为靠山,同时又讨好乌孙国,就上书给汉宣帝,要求让万年去做他们的国王。汉宣帝同意了,派奚充国为使者护送万年回莎车国去。万年做了国王,莎车国有些人表示不满。莎车王的兄弟呼屠征趁机联络临近的部落,杀死了万年和汉朝使者奚充国,自己做了莎车王。

  新任莎车国王呼屠征派出使者向他的周边国家宣称,北道诸国属匈奴,南道诸国应听从他的指挥,莎车与匈奴已结成联盟,以西域霸主的身份与汉朝对抗,因此,由鄯善西去的道路已被他们垄断,西域交通瘫痪。

  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打算走北道。冯奉世面对西域各国复杂的政治局面,与副使严昌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一致认为莎车国内发生的政变,是引起西域动荡、交通断绝的主要根源,如不及早铲除立脚未稳的莎车新王,势必养痈成患,难以制服,以致危及整个西域的安全。然而,要想镇压莎车,须有军队,调动军队又需上报朝廷,路途遥远,往返费时,而边境形势逐日变化。于是他们商定,不待奏闻朝廷,立即采取行动,便用从朝中带来的符节通知附近各国出兵,联合进攻莎车。不久调集起各国兵马一万五千人,冯奉世自任统帅,领兵进击莎车,一举攻克其都城。新任莎车王呼屠征毫无防备,及至兵临城下,才慌忙募兵抵御,后自杀身死,莎车人献出呼屠征的头颅,请求和好。冯奉世让他们另选前王的支裔为国王。莎车国复归安定。冯奉世之名不胫而走,威震西域。战后冯奉世收军罢兵,将平定莎车的前因后果详细奏告朝廷。汉宣帝听到报告后十分高兴,当即召见前将军韩增,夸奖他举荐冯奉世,“贺将军所举得其人”(《汉书·冯奉世传》)。

  冯奉世平定莎车后,遣回各国兵士,继续西行,直抵大宛。大宛已经听到了他的名字,可谓先声夺人,因此他受到隆重的接待。大宛君臣对他倍加敬重,因而他顺利地完成了使命,临别时大宛赠送名马象龙表示与汉朝的友好之情。冯奉世荣归长安,宣帝甚为高兴,提议为他加封官爵。众大臣认为冯奉世不辱使命,有功于国,应予爵士之封。少府肖望之提出异议,他认为冯奉世擅自发动小国之兵,虽有大功,但是不可引人效法,如果加封冯奉世,将来他人出使时贪功趋利,也要与冯奉世攀比,私自动用兵马,在万里之外为求功名而与他国寻衅滋事,那样一来恐怕无事生非,给国家带来更多麻烦,所以他认为不应给冯奉世加封。宣帝认为肖望之的看法也有道理,便未封爵,只任命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冯奉世被任命为执金吾,职掌北军。不久,上郡(今陕西省北部)一万多原来归降汉朝的胡人发生叛乱。冯奉世持节率兵前往打击,稳定了边境局势。初元三年,右将军典属国常惠死后,冯奉世调任为右将军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几年后升为光禄勋。

  永光二年(前42年)秋,驻守陇西的护羌校尉辛汤因嗜酒任性,多次侮辱羌人,终于激怒了羌众,导致反抗朝廷。元帝召集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一齐入朝,讨论对策。当时连年遭受自然灾害,谷价上涨。每石谷子在京师卖二百余钱,边疆郡县则卖四百,关东地区竟至五百。全国出现饥馑,时有饿死人的报告传到朝廷,因而皇帝亦产生忧虑,担心饥民铤而走险,在这种时候,发生羌人反叛的事情,朝中将相都感到难办,一筹莫展。

  冯奉世说道:“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汉书·冯奉世传》)。元帝问他需要多少兵力。冯奉世回答:“臣闻善用兵者,役不再兴,粮不三载,故师不久暴而天诛亟决。往者数不料敌,而师至于折伤;再三发軵,则旷日烦费,威武亏矣。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倍用六万人。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决”(《汉书·冯奉世传》)。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只用人服一次兵役即可,所需军粮转运三次就够了。绝不能长久地让兵士在战场服役而遭天灾杀灭。以往对敌军的人数估计不足,往往失败之后才又派兵员,那样就耽搁了时间又浪费财物,而且也影响了士气,有失威武。如今估计叛军约三万人,按常理应出兵六万。但我清楚羌兵武器不精,给我四万人马,一个月的时间,也可以平定叛乱。

  但丞相、御史、两将军皆以秋收大忙为理由不支持他的意见。说只能发兵一万去边地实行屯戌(一边驻防一边做农事)。冯奉世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不可。天下被饥馑,士马羸秏,守战之备久废不简,夷狄皆有轻边吏之心,而羌首难。今以万人分屯数外,虏见兵少,必不畏惧,战则挫兵病师,守则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见,羌人乘利,诸种并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国之役不得止于四万,非财币所能解也。故少发师而旷日,与一举而疾决,利害相万也。”(《汉书·冯奉世传》)是说现在由于天下饥荒,战备物资十分缺乏,周边各少数民族都不把汉朝放在眼里,所以才有羌人敢于反叛。如今只派一万人分散到边境地方驻屯;敌人看到兵少,肯定不害怕,已经动乱起来的羌人乘我方势力软弱,如再煽动别的部族,一起反叛,我恐怕到那时国内也得不到安宁了!

  尽管冯奉世一再据理力争,但他的建议最终也没有被采纳。元帝只同意出征兵员由一万增至一万二千人。

  冯奉世不得已,只好带兵员以屯田为名出发,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均为副将,到达陇西之后,分兵三处屯驻。典属国任立为右军,驻军白石;护军都尉韩昌为前军,驻军临洮;冯奉世自为中军。前军到达降同坂后,派出两名校尉,一与羌人争取有利地形,一去广阳谷搭救被掠民众,结果羌人众多,两校尉被杀。于是驻屯的军人都感到各自力量单薄,不敢轻易出动,形成首尾不能相顾的局面。冯奉世赶忙绘制了地图,并写出作战计划,报奏朝廷,希望增兵三万六千人。元帝派遣太常弋阳侯任千秋领奋武将军衔带兵援助,并给冯奉世派去六万余人。

  当年十月,援军到达陇西。十一月,援军与冯奉世先前所率将士会合,而后一举大破羌人,斩杀捕获叛兵八千多人,缴获马牛羊数万头,其余羌人都逃到塞外,陇西叛乱得到平息。次年二月,奉世班师回朝后,封爵为关内侯,调任左将军,继续担任光禄勋,食邑五百户,赏黄金六十斤。他的儿子野王担任了左冯翊,他的长女由元帝纳往后宫,得拜婕妤,很受元帝宠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3: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谖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冯谖(xuān)应该也属于公元前279年前的人,据冯氏诞生之后100多年,有人迁徙这很正常。应该是从冯城,既今郑州荥阳出发而至山东。

评语:(冯长生评)
      魏地也在山西,存疑!冯氏既起源于冯城,又如何能从魏地出发前往山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3: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迁徙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1: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跋(?——430) 长乐新都(今河北冀州)人。
南北朝时,冯跋于公元409年建立北燕政权,地点在龙城(今辽宁朝阳)。后病逝。

公元436年 冯跋去世后,冯弘(中山公,冯跋弟)继位,于公元436年被北魏灭亡。弘携带儿子冯通、冯荣渡海至高丽(今朝鲜)。

冯业(冯弘幼子),当北燕灭亡时受命带二百人渡海归宋,宋文帝(刘裕)念冯业有德,
        公元436年,封他为新宁(新会、台山)太守。

  冯仆(550~584),字纯贤,号独统,冯宝、冼夫人的儿子。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冯仆
                    故世,享年35年。冯仆的夫人也姓冼,他们生育3个儿子:冯魂、冯暄、冯盎。
                    隋仁寿元年(601)末,仆以母功赠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冯盎(冯仆子),高州良德人。隋仁寿初,盎任宋康令。隋炀帝伐辽东,盎任武卫大将军。

冯盎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十多个女儿,他把儿女
                    分散到西江以南和海南一带,成为当时一个庞大的冯氏集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3 17:46 , Processed in 0.1875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