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13|回复: 1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冯村 (好多官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8 18: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火求 于 2009-12-28 18:49 编辑

历史沿革
  冯氏源出于姬姓,相传周文王姬昌等十五世之后裔受封于冯城,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以封地为姓。新安冯氏始于冯子华,于良贞元间(785-805)任歙洲刺史,临政明敏,深得人心,古稀之年卒于官,葬歙南三十四都,为新安一世祖。其生子二,名延普,延韶。长子延普于唐咸通六年(865)爱其白沙街(估计是现时浩寨乡之古名)山水秀丽,筑室定居,为绩溪冯氏始迁祖。延普传十六世,有冯达者,元时随父避乱迁于绩溪城内东关,为东关始迁祖。浩寨、火烧坦、冯村下、新川等十多处自然村的冯姓,大多是冯村始迁祖的派系。

  冯村历史上有号称“十里冯村铺”之誉,是明代绩溪十铺之一,曾设巡察司,是历史岭北的政治中心,在绩溪是开族较早的村庄之一,有近1300年的悠久历史,更是翚北之先民。估计现在之浩寨、白沙、火烧坦、冯村、冯村下一带,延普始迁白沙时,以姓定村,即是冯村之始的范围。据文字记载,冯氏在白沙开族后,家族不够兴旺,元时战乱,时族人重建家园,“白沙街、火烧坦,遭元兵起火之余,居址已荡然,求其所以为安者,则莫若今之上冯村也”。新安冯氏始祖,原籍山东枣州,为后汉冯异(号大树将军)的后裔,冯异以好学、谦让著称于世。故冯村的祠堂原有对联称:“大树将军第、兄弟翰林家”之句和“大树弟”府舍。中屯冯氏的祠堂,也称“大树堂”。

  营造新冯村时,冯氏宗谱载:本堪舆之说,营“天门”与“地户”,求水口之龙脉与吉利(注:国外徽学研究者,称其为环境科学),结果物华而丁繁,一时称极盛焉。(载《徽州社会科学》杂志,96年第1期19页)村族发展为一祠六厅(族分六支,各有支厅(祠))。冯氏族谱序:“人本为祖,水本为源,人非祖不有所,水非源不有渊”,这就告诫子孙:作为氏族传人,要清本溯源,不可“数典忘祖”也。1989年,冯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单位,而青史留芳。

   冯村“三绝”
  

  群山环绕的古冯村,古朴幽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朴实,它充满灵性和神韵雄浑,讲求风水的徽人,在冯村的祖先中,更显出特别的重视和显著的特色。有“狮象把门、龟蛇守护”之称,狮的雄威,象的慈祥,龟的长寿,蛇的洁静,象征着古老冯村庶民的祈祷。村中有六景留人,即望君山、异峰尖、五龙洞、舍鸡石、七星赶月和云庄书院。古老冯村的昨天,有许多值得今人认真破译和研究的。村中一条长约三、四百米的槐溪,是冯村风面貌构建思维中的 一颗璀粲的明珠,它象一条纯白玉带,系绕冯村,从头到脚,洁白秀丽,横跨着十余座花>岗岩拱桥,皆有石凳、石椅,有的还有精制“美人靠”。槐溪两边,宽畅的石板大道和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特别是众多官宦府第,更显得村庄的繁荣与高雅,是绩溪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处典型的徽州“花园”人家的村庄,是一幅绝妙的自然山水精彩图画,是古冯村“一美、二多、三绝”的第一美。

  “二多”:是“府第多、古建多”。府第多,已有专章下述,这里说“古建多”,当然历史沧桑,今非昔比,但历史上的繁荣和遗存,仍不惜古建多,个性强、规模高的强烈映照。1993年11月,国家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先生考察后赞誉:“冯村环境优美,有很多典型的徽派建筑,不可多得,极须保护。”这里摘取有文字记录的两处作为例证之:县档案馆藏冯村族谱抄本中,有 一篇临清堂记:“君主家,于君主心者,告之是溪之流,千绪万端,莫不莹然清澈,岂不以其源之清乎,君家若鼻祖以及君之身,皆世以清白传矣……”这里虽然是说“为人修心”之道,但它反照了堂主是一户人家,建筑肯定非同一般,书香之浓,迎面而拂。临清堂诗赋多至22首,摘一首:

  华堂新构瞰溪流,太极中涵万顷秋。 光与帘笼相上下,天随星斗共浮沉。

  一尘不向空中香,万家都于物外求。 濯正濯缨能自取,何须洗耳动巢由。

  邑人汪溥题 “光与帘笼相上下”,描绘出建筑之华雍,在大红灯笼高挂,窗帘垂布,诗乐琴书,点出了华堂(临清堂)之美。另据村人冯华清(时年75岁)等四人,于1985年整理的冯村史料,现由其子冯志坚保存,史料中记有:有一大户人家,筑有“梅园斋”,种植梅桩百余,是一所私人花园。可见窥见其家建筑也非一般。

  “三绝”,即华表、槐树、拱桥之三绝

  华表九根,是由花岗岩制作的石圆柱,顶端圆盖帽之形,竖立在槐溪两岸,长两米余,村民称为“系马柱”,也有传说这些华表,也用作“天灯”照明的挂靠物。华表明代称“擎天柱”。古时是名为“诽谤木”,是号召大众“纳谏”的象征。可见冯村祖先的文明内涵。槐树九株,明嘉靖时种植,村中老翁说株株茂盛、壮大,直径多为60公分左右。取“以友人也者,友其德也”之义。

  拱桥,是冯村“九槐十三桥”,内传绩溪,外扬徽州而出名,一个村庄中有13座桥,在绩溪是唯一的,在老徽州一府六县中,仅次于婺源的三怪之一--坑口潘村,有一百座桥。桥是与城市与乡村,被誉为标志性的胜景之一。宋朝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名画,最醒目处就是一桥飞虹。冯村十三桥的名录是:龙门、云庄、安仁、崇礼、大树、崇义、尚德、荷花、绿荷、红桥、北山、独山共13桥。其中据族谱抄本中记,《嘉靖辛亥重建龙门桥记》云:栋字蟠踞两寺,对峙一涧中流,白虎翼之,龟冢走龙抱以鼻端拥一墩,墩下峡口……而架云桥,名曰龙门桥,桥上构亭书楹作屏障。“龙门桥之旁有文昌阁和观音阁,年例观音会。它建于岩石的夹峙之中,桥下有一巨石横垣,石中有洞,直径尺余,溪水穿石,银翻浪卷。桥上构廊一座,建置“美人靠”,一面朝屏障,一面临溪水,闲时聊座,溪水潺潺,洞窗明月,笑语迭起,相映成趣,山水文彩,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鲜为人知的是槐溪河底,全由花岗岩石铺就,可见古人的环保与防患意识之超前,既反映村族经济的繁荣,也物证了村人崇尚公益事业的公共卫生之高风亮节。府第、拱桥、牌坊、廊亭,华表、槐树、流水清泉,细语轻歌,宛如一曲古典建筑的交响乐,游人至此,一睹为快,流连忘返,难分难离。

   府第之家
  

  府第是皇室钦赐的名门房宅,是官宦之家的殊荣。其雄浑气派,造型别致,古典高雅,威严之尊,令人肃然起立,仰慕敬佩。冯村府第名门之多,堪称绩溪唯一。依次有大夫第、协政第、刺史等、登科等、大树等、旌封第、五马第、州牧第、司马第等。村人进士冯 于明代中举成化戊戌(1498)科进士,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司马,忠于朝迁,政绩显赫,受到皇赐在县城和村中树立牌坊,流芳百世,其登庸进士坊,是1479年为冯进士所立,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史实看,冯中举进士和任职后,官场得意与顺利,可能当时冯村很繁荣,人才济济之因,所以冯中举进士第二年,就立了“登庸坊”,据传“司马第”,就是皇赐的冯官府,应该是理中之事。次是“大树第”,该是冯某宦官,取先祖冯异,号大树将军之名义而延的门第官厅。冯氏祠堂曾有一副对联:“大汉将军第,兄弟翰林;皇明马家,钦点主事。”冯村民国23(1934)年,村中为“云庄小学”举办五周年纪念活动,并印行纪念书刊,县城知名人士胡运中题联有“此地宗支承大树第”之来由。再次“州牧第”,是冯村官府门第多的史实证据,其门眉有砖刻“州牧第”之题名,其建筑为明代遗存,其规模与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官厅,其面积为2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进,中为天井,均为花岗岩磨石辅成,名沟流水,它的最大特点是上进比下进地高约1米左右,上进全为厅堂,下设房舍,下进两厢,设有小房。此厅第看来为专事接待官场政要,知交贵客,大事喜事和诗书琴画及休闲专用。在接待要人、贵宾、知交,宾主坐在上进之中,旁依厅堂字画和古典家俱、装饰品之摆设,双限平视左右与前方,更显出宾与主的至尊与威严,为官厅之独到之处。

  例举冯村官宦名录

  冯神佑 宋,中舍书人。 冯汝龙 宋,河南府推官。

  冯重乙 宋,郡教谕。 冯哲明,广西柳州卫经历。

  冯汝谨 明,江西临安府经历。 冯汝漠 明,鲁府典仪。

  冯汝献 明,山东莒州知州。 冯 藻 明,山东兖州训导。

  冯永厚 明,湖南州同知。 冯永传 明,益府典膳。

  冯尚志 明,景州州判。 冯永烛 明,选州同知。

  冯永璋 明,候补布政司理问。 冯景稔 明,候补光禄寺署正。

  冯以俊 明,广州府同知。 冯文郁 明,候补布政司理问。

  冯 彩 明,鸿庐寺序班。 冯端礼 清,浙江、江西巡抚。

  冯景秀 清,五品提举,补督粮府 冯端寅 清,试用通判。

  冯朝相 清,广州府知府。 冯端仁 清,直隶州知府。

  冯光鼎 清,广州府知府。 冯景厘 清,广州巡检。

  冯永祜 清,滦州知州。 冯毓麟 清,郴州直隶知州

  冯迁献 清,奉直大夫。 冯瑞琴 清,朝义大夫。

  冯 晓 清,岁贡。 冯自新 清,岁贡。

  冯少美 清,武举。 冯正达 清,武举。

  据名录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冯村宋时有进士5名,明时有进士3名,清时有进士6名,含旅外1名,共计14名。宋、明、清时代,任州府官职的共37名,在县级任县丞、知县、巡抚等职官,有资料根据的约在一、二十名之数。古冯村是昌明翚北的一个人才辈出的名村,可谓继龙川坑口“进士村”之后又一个“进士村”。

   牌坊之最
  

  牌坊又称牌楼,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的一个典型标识,成为代表古老中华文化一种独特的地位。在国外,华人后裔的聚集区,唐人街、中国城、中华街,大都建有牌坊,凸现炎黄子孙的特色气派,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物化。

  冯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不过千丁的古老小村,历史上 有记载的牌坊有7座,现存2座。其“最”是有全徽州最早的牌坊和全县稀少的百岁坊。

  冯进士的登庸坊,俗称进士坊,是冯与坑口户部尚书胡富是同科进士,胡富迄到死后两年才立尚书坊,比登庸坊迟45年,奕世坊也是胡宗宪死后三年才立的。巧合成三牌坊的“一、二、三”,冯中举进士后一年立坊,胡富死后两年立坊,胡宗宪死后三年立坊。

  百岁坊,是为冯光烛之妻寿高103岁而立。据县志称,百岁坊全县只有5座,冯村占1座,可谓珍稀可贵之。冯妻曹氏,寿满百岁有三,子孙数10人,五世同堂,嘉庆9年(1804)恩赐绸缎银两,其曰:“贞寿之门”,坊联为:“寿荫全家福,恩嘉五代荣”。此坊为楠木制造,俗称木牌楼,也堪珍稀可贵的皇赐族封尚义之门。

  现存的大夫坊,是明嘉靖间为冯兰官任山东莒州而荣建。冯靖历史上还在县城东立步蟾坊,现无存。“蟾”是月亮的代称,“步蟾”即是步入月宫,也即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之意。冯之父冯义观,幼丧父,事业谨,好善乐施,热爱公益,友爱弟侄,终身不析产。明景泰间(1450-1465)举例冠带,赐恩荣坊。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8: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历865年),是徽州绩溪岭北最早建立的村落之一。建国后,隶属几经变更,现属于长安镇。站在冯村村口,西向径直望去,不远便是黄山72峰之一的大会山;东边出村稍南近千米处,就是省道217线;南走32公里,经雄路左弯,乃是绩溪县府;北行15公里,过版书右斜,则是旌德县城。冯村三面环山,东南开阔。山青水秀,民风古朴,田地千亩,物产丰盈。村落形似银瓶,接近东西走向,沿槐溪筑舍,石板路贯通全村,通村河碧水映蓝天。村头水口狮象把门,村尾水口龟蛇锁关。冯村曾分大街小街、前街后街共计25条主要街巷,东延北去,直与白沙街相连接,兴盛时期,冯村多祠、数厅、千灶、万丁,号称“十里冯村铺”,盛名徽州府内。
    冯村名贤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仅明清时期就曾出进士14人、仕宦23人。明清时代,冯村在京为官人数之多,一度闻名京城。冯村先人注重农工商学,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虽经战乱沧桑,冯村古风依旧,文化古迹极多。
    一、村头水口
冯村的村头水口,两山对峙,左象山、右狮形,名曰“狮象把门”;村尾水口,龟蛇相望,左蛇形,右龟墩,名曰“龟蛇锁关”。冯村村头、村尾水口左右风水景观对称,天人合一,风水环境极为优美,是彰显徽州人讲究水口隐蔽之风水理念的最好证例,已经被载入国内多部有关风水论著中(如高友谦著《中国风水文化》,团结出版社,2004)。
    在风水思想的影响下,冯村先人因地制宜,辟其墙围于安仁桥之上,象征“天门”;筑其台榭于里仁桥之下,象征“地户”。名曰:“天门开,地户闭”。传说,天门开、地户闭为冯村一祠六厅的关键之防。
    冯村村头水口坝,坝长82米,宽11.50米,高2米。传说,村头水口坝全是用人工堆筑起来的。
    在水口坝中段,有平排6株间距有序、极为古老的红叶枫树,树高10米之上,树围3~4米不等。虽然高矮粗细参差,个个都枝挺叶茂,风景十分好看。
    村头水口坝外有一眼水塘,水面面积400多平方米。塘内之鱼只供观赏,不可垂钓。水塘前是一片百亩田川,土质肥沃,阳光充足,水利配套,稻麦皆丰。
    水口坝左侧,有一个四柱三门五楼的石牌坊——大夫坊。大夫坊的三门,曾是全村人出入的主要通道。在大夫坊旁,有一个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只有一门进出的村口亭。该亭的构建艺术是整个岭北各村所有村口亭构建艺术最好者之一。在村口亭背后,有一株高10米之上,围约3米的槐树,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全树呈现出一种令人驻足观赏的美景。
    水口坝左头,有2株高约6米,围约1米,主干已秃,但仍坚挺活着的杉树。在杉树旁,有平排4个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内供土地神位的土地庙。
    村头水口坝的最左侧,有一座低山,山名“书馆园”。传说,书馆园是冯村“云庄书院”的配套设施——“藏书馆”的所在地。
    在水口坝右侧,有一株高12米之上,围5.50米左右的檫树,主干坚挺,枝形如伞,树荫覆盖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是整个岭北范围内所有檫树中围径最粗的一根。过往行人望之,都称它为“檫树王”。在大檫树下,有一座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内供土地神位的土地庙。
    在水口坝右头,有一座花岗岩结构的石拱桥,名“云庄桥”。云庄桥的桥孔是全村之水的流出处。
    在水口坝的最右侧,有一座低山,山名“狮子峰”。狮子峰上有一座建于宋嘉祐元年的“云庄书院”。该书院的创建时间仅次于本县宅坦村的“桂枝书院”,是全县第二所最早建立的书院。这所书院在宋、明、清三个朝代为冯村乃至全县培养了许多国家栋梁人才。
    二、祠堂、府第和牌坊
冯村是一个沿槐溪筑建的村落,曾经有不小的规模,只是因为战乱、瘟疫和历史沧桑,现已大大缩小,残垣废砾和零落的文化古物依稀地印出当年的繁华。
    古冯村的名胜古迹遍及全村的各条街巷。
    在北侧水街一线,建有一座占地面积2036平方米,砖木结构、白墙黛瓦、雕梁画栋、鳌鱼翘角、气势恢弘的冯氏宗祠,和冯氏宗祠发脉的老尚厅、新尚厅、前厅、后厅、东家厅、刺史第,及新尚厅派支的承德堂,后厅派支的纶公堂,以及葛氏支祠(葛家老屋)等9座支祠(又称老屋、厅屋)。此外,冯村还有八份厅、接官厅。到新中国成立时,冯村的规模已经不算大,却有如此众多的宗祠、支祠,证明冯村曾经有千灶万丁、繁荣兴旺、人文景观极多的史实。
    在冯村村街的中心地段,曾有明、清年代皇上旌封赐建的大夫第、大树第、州牧第、协政第、旌政等、登科第、仪宾第、刺史第、五马第、州司马第等10座府第,这些府第足已显现冯村曾经的辉煌。
    从下冯村至冯村村中,曾建有明、清年代皇上恩荣赐建的登庸坊、贞烈坊、百岁坊、大夫(掇科)坊、进士第、尚义坊等6个石牌坊,及1个楠木木牌坊,1个砖牌坊。这些牌坊同样彰显冯村曾经的光耀。
    三、九槐十三桥
冯村的通村河,发源于七坎八叶,河长830多米,河溪均宽4.15米,河岸均高3.20米,河水清澈,常年不干。河的两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整齐、牢固、美观。用块石砌成的河岸,98%至今仍然完好。河岸之牢固,证明冯村先人办事一丝不苟。
    在通村河上,建有造型各异、各具特色、横跨南北两岸、方便往来的石桥,它们由下而上,依次为云庄桥、龙门桥、里仁桥、万年桥、荷花桥、益三桥、永瑞桥、独秀桥、安仁桥、崇义桥、并秀桥、绿荷桥、北山桥等十三座名桥。此外,还有一座因后建(建于清末)而未列在冯村十三桥名单之内的“尚德桥”坐落在安仁桥与崇义桥的中间地段。在冯村通往七坎山村的途中,还有一座坐落在塘坑大柏亭门前,造型小巧玲珑、常不被村人注意但构筑非常考究、一孔通水的石拱桥。传说,每座桥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桥的设计与施工,可以窥见冯村先人重视村落建设之一斑。
    通村河北侧沿河一线,在万年台、东家厅、协政第、新尚厅、大树第、大夫第、安仁桥、尚德桥、大路转弯等各条巷口各栽植一株槐树,合计九株古老槐树。这些槐树,虽然树龄和高矮不一,但都枝繁叶茂,叶绿季节满树风景。冯村因“九槐十三桥”而声名远扬。
    四、民居老屋和公共建筑
冯村兴盛时期曾是千灶万丁,当时的民居数量现已无法考证。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冯村还有砖木结构、白墙黛瓦、两楼三开间、有天井明堂、颇具徽州聚落水街景致的明、清年代徽派建筑的民居58幢。这些民居有的分上下堂,有的分前后进,有的为四部、六部、八部通转。这些老民居,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风韵依旧,冬暖夏凉。
    在万年桥上首,曾有一个年代久远、造型别具一格,全县也不多见的槐溪楼,村人叫它“路楼下”,因为构建艺术独特,曾是冯村街中最靓丽的一景。
    在万年桥下首、里仁桥左侧,有一个明成化年间建造、清代光绪年间重建的戏台——“万年台”。因为它的构建艺术与众不同,又传说建台当年全村产男孩10人,加之又坐落在村街街心之处,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在村头水口进村约100米处的北侧街中,有一个砖木结构,白墙黛瓦的“下马亭”。在亭的额枋上横着楷书“百官至此”四字,在“百官至此”四字左右两旁竖着楷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字。在亭的通门下安有六棱门坎石一块,因此更加引人关注。尤其12个字的警语,证明冯村曾经受到的厚重皇恩。
    在下马亭之上4米处,有一个由石头和青砖砌成的不夜灯塔。从每天天黑起至第二天天明,塔内点着一盏青油(乌桕籽榨出的油)灯照亮街面,便于行人夜间过往,长年不断。传说,建此不夜灯塔,是行善人家积德之举。
    在北侧水街的中心地段,到处可见古(骨)董文物。突出的有六棱石柱(村人又叫它“系马桩”)8根;古石椅(村人又叫它为“美人靠”)2只;上马石(村人又叫它为“小石椅”)4只;石凳2只;石水池(村人又叫它为“马食槽”)2个;旗杆石7对,其中祠坦上6对,州司马第门前1对。
    此外,还有散落在民间收藏的骨董,如明代的楠木半月型圆桌、石碾子、石碗等。在冯姓一村民家里,曾有祖上传下来的一方乾隆皇帝御用过的、重约4~5公斤的大砚台,但物主长期未加重视,东抛西放,还用它压过猪食缸里的野菜,文革时期,被物主以五元钱的价钱卖给了一个串门收购文物的小贩。等到冯姓卖主知道此砚的珍贵之后,小贩已经将其几经转手,下落不明,无法追回。
    五、庙宇、路亭、土地庙
冯村从村头至村尾,有明、清年代建造或几经修建的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内供神位的文昌阁、观音阁、清隐寺、社屋(又叫“厚儒社”)、五猖庙5座庙宇。
    在村中和村的四周,符合天人合一理念的景观景点就有40多处。其中天然性的景观有5处:望君山、巽峰尖、五龙洞、金鸡石等。沧海桑田,现已经面目全非,有的只剩下模糊的遗址。人造景点36处,包括亭洞、路亭、村口亭、土地庙以及“七星赶月”。36处景点中,有一个叫“七坎岭洞”的亭洞,是用花岗岩块石砌成的石拱亭,位于七坎岭头。亭洞形似一座拱桥,绩溪岭北至旌德西乡的主要古栈道就从此亭洞中通过。站在这个石拱亭顶上,可望见绩溪岭北三大名洞:蚂蚁山洞、边山岭洞、七坎岭洞排成一线,此种景观,举世难得、世上难见。另外,还有两座用花岗岩石头砌成的石亭,包括坐落在地名“石子尖”的上石亭,和坐落在地名“官择塘”之里半山腰间的下石亭。路亭5个,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只砌两向或三向墙,亭内靠山一向的墙上安有土地神位,包括饭罗岱亭、降头亭、大柏亭、北山亭、乐凤亭。另外的景观包括村头水口坝外的村口亭、云庄小学的花园亭。此外,还有坐落在冯村街石板路小岭头、择地上、村头水口坝左头(平排4个)、水口坝右侧大檫树下、云庄桥至饭罗岱途中的小岭上、冯华清户水碓大门前的小山苞上、具地坞小石桥边、八树塘右边路后、崇义桥南侧半岭上、新变岭小岭上、狗屎坦街口、冯村上村两路交叉路口路外、蛇形街口、社屋半岭上、大柏亭外路口等18个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内供土地神位的土地庙。还有被称作“七星赶月”的著名景观,说的是在村水口坝外有七口池塘(冯村先人形容池塘为“星”),加上狮子峰上云庄书院大门门罩上悬挂着一只大壁灯(老辈人称灯为“月”),并称“七星赶月”。
    这些庙宇、路亭、土地庙、池塘、壁灯,与村中的风景景观相映生辉,使整个村落的环境景观更加美丽、更加令人喜爱。
    六、拯救湮没的文化
沿着古老的水街,文物景观或遗迹主要有:古水口、古石板路、古村河、古宗祠、古支祠、古府第、古牌坊、古石桥、古庙宇、古戏台、古路楼、古槐树、古下马亭、古门坎石、古灯塔,以及各种各样的古(骨)董,让一个“古”字的特色妙趣天成,人在街上,移步换景,真乃集建筑、雕刻、绘画之大成。正因之,冯村曾饮誉整个徽州,闻名于东南数省。
    对冯村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邑人进士张楷题诗:“一村山水秀,此景出天然。雅趣从今日,淳风自古先。礼义崇前哲,诗书启后贤。山林青不改,溪涧水依然。门第高今古,仓箱富后先。”
    由于冯村古风遗韵内容极为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在有关人士的呼吁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下,经过有关部门组织的文管专家的评审,冯村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1月,时任国家古建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的郑孝燮先生到冯村考察后评价道:“冯村风水环境优美,有很多的典型传统的徽派建筑,不可多得,极需保护”。并题诗:“云横苍岭抱冯村,曲岸水街白屋群,秀色天成凝固乐,画游烟雨亦销魂”。
    随后不久,杭州徽州学研究会会员周素子先生到冯村考察后也有评论:“清溪、古桥、老树、古建筑互为相景,村头南侧狮形山、村头北侧象形山、村外平畴数里,以及村后耸峙的蛇山与龟墩,然后七坎八叶之水流来,汇于山下,由西而东,缓流过村。这样完善的古村落,不仅在绩溪属上乘,即使在全徽州也极难得。”并题诗:“槐水河边府第绕,间来客踏十三桥,狮头象鼻佳风水,道有幽家伴寂寥。”“狮峰象麓列东西,源远流长夹小溪,有耕有织讴饱暖,冯村历史皆桃源”。
    然而,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千年古村冯村在岁月的磨蚀中终究逐渐显露苍老迹象,就象一位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步伐蹒跚。那些建于冯村最兴盛年代(明代中叶,1445~1610)的通村河、石板路、冯氏宗祠、支祠、府第、牌坊、石桥、庙宇、沿街的石雕华表、饮马石糟、美人靠,历经数百年时光磨蚀及战火的蹂躏,辉煌虽处处隐约可见,然终究风光不再,或湮为瓦砾,或残垣断壁,或半爿仅存,或巍厦将倾,或修葺费用无着,或被村民拆毁或拆建,就像绝大多数历史文化遗存所面临的现状一样,即使很多人意识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迫切性,但具体操作却面临种种困难。
    清隐寺、云庄书院、云庄书院藏书馆,已毁于明末清初。贞烈坊、尚义坊、八份厅、接官厅、天门地户、下马亭,已毁于清末时期。建国时仍保存的比较完整的58幢民居基本上是明末和清代建筑。建国以后的几次“运动”,再一次给冯村的文物造成了致命性的破坏。大炼钢铁,砍光了村前村后的风水林。承德堂、纶公堂,土改时分给了村民,葛家老屋、登庸坊、百岁坊、不夜灯塔、花园亭,毁于建国初期,冯氏宗祠、老尚厅、新尚厅、前厅、后厅、东家厅、木牌楼、砖牌坊、万年台、文昌阁、社屋、五猖庙、村口厅、水口坝、石头亭、路亭、土地庙和协政第毁于“文革”期间,通村石板路、州司马第(最后拥有的户主冯应元)和冯百川、冯华清、冯嗣隆等村民拥有的明、清年代典型建筑的古民居,则是改革开放后被拆除后在原地址建起现代楼房。此外,还有冯兆范、冯永林、冯庭彬、冯景朋、冯桂生、冯永贵、冯春六、冯百生、冯桂全、冯炳太、冯文其、冯三奎、冯志太、冯清和、冯百发、冯百熙、冯有德、冯寿勤、冯惠初、冯正海等20多幢清代古民居,从20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先后被村民人为拆除或拆建。
    近几年,随着当地对旅游业的重视,绩溪县内的龙川景区(包括胡锦涛总书记祖籍宗祠胡氏宗祠、胡锦涛总书记祖辈故居、胡宗宪尚书府、胡宗宪牌坊等)的开发,胡适故居的修缮与开放、龙溪景区(山中溶洞)、湖村景区(砖雕门楼门罩)、障山大峡谷(山涧和巨石悬崖)、小九华(佛教圣地)、胡雪岩纪念馆、三雕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特别是计划修建的从龙川景区龙溪景区到石家棋盘村胡适故居,通过劈山开路至旌德江村景区,形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冯村离龙溪景区、石家棋盘村景区距离都在30~40公里以内,其遗存的古迹和文物,仍然吸引着那些对徽州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探秘、怀旧、考古、采风、休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17 16:13 , Processed in 0.14064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