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51|回复: 0

清道光二十年榜眼:冯桂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0 16: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桂芬

  冯桂芬(1809~1874) 近代散文家,清朝政论家。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林则徐的得意门生。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冯桂芬在苏州兴办团练,为清王朝收复松江府诸城,升右中允。但赴京一年即告归。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占领苏州,他逃到上海,参与组织由江浙官绅和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又为苏南官绅写信向曾国藩求援,促使曾国藩派李鸿章率淮军至上海攻打太平军,并参加了李鸿章幕府,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军夺取苏、常后,他请李鸿章奏减苏南田赋。使苏南封建地主阶级获益,章太炎在《訄书·定版藉》中曾予以抨击。
  冯桂芬还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诸书院,约20年。所学甚博,经史掌故之外,于天文、舆地、算学、小学、水利、农田,皆有讲求。对当时的河漕、兵刑、盐铁等问题尤有研究。论学不为门户之争,能接受资本主义影响,主张"采西学","制洋器",1861年他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思想本质如后来鲁迅所概括的那样:‘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了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他的主张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被资产阶级维新派奉为先导。俞樾曾经赞扬他"于学无所不通,而其意则在务为当世有用之学"(《显志堂集序》)。
  冯桂芬的文学主张,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篱。他在《复庄卫生书》中声言"不信义法之说",并针对桐城派所标榜的孔、孟、程、朱的"道统",指出文虽载道,"道非必'天命'、'率性'之谓,举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数,无一非道之所寄,即无不可著之于文"。又针对桐城派标榜的韩、柳、欧、苏的"文统",指出"长于经济者,论事之文必佳,宣公奏议,未必不胜韩、柳;长于考据者,论古之文必佳,贵与《考》序,未必不胜欧、苏"。明确要求"称心而言",扩大散文的思想内容,解放散文的语言形式。他认为桐城义法是束缚散文创作之"例",反对"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体现了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打破桐城枷锁的进步潮流。
  冯桂芬文,长于持论,不为浮词,以政论文成就最高,往往心细虑周,指陈剀切,气理畅达。有《校邠庐抗议》40篇,最为突出,曾被俞樾比作仲长统的《昌言》。如《制洋器议》开头说:"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但其子所编的《显志堂集》,则将《采西学议》、《制洋器议》等最有代表性的18篇略去,仅收22篇。除《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外,还有学术著作《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失算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等。
  冯桂芬之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其意义不单单只是“求西学、思变法”的一脉相承,而在于其率先提出了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的方法,即“惟善是从”。冯桂芬“惟善是从”的思想根基于中国文化中的见贤思齐、刚健有为的传统,是从中国文化本土生长出来的、可以导致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极其宝贵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冯桂芬最早表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参看链接:

清.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秋色木渎寻贤记——寻冯桂芬榜眼府第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11-23 19:18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