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本书记载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并以此为著名。
1.《周纪》,五卷。 1-5
2.《秦纪》,三卷。《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卷。 6-9
3.《汉纪》,六十卷。 10-59
4.《魏纪》,十卷。蜀汉及东吴无纪。60-69
5.《晋纪》,四十卷。 70-109
6.《宋纪》,十六卷。 110-125
7.《齐纪》,十卷。 126-135
8.《梁纪》,二十二卷。 136-157
9.《陈纪》,十卷。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无纪。 158-167
10.《隋纪》,八卷。 168-175
11.《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176-256
12.《后梁纪》,六卷。 257-262
13.《后唐纪》,八卷。 263-270
14.《后晋纪》,六卷。 271-276
15.《后汉纪》,四卷。 277-280
16.《后周纪》,五卷。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281-285 |
|